儿童科学相声ertong kexue xiangsheng
儿童科学文艺的一种。是向儿童普及科学知识为主要目的和基本内容的相声。它寓科学知识于逗笑的娱乐之中,是科学内容与相声形式的结合,是我国独创、独有的品种。儿童科学相声的特点:
❶引人发笑;
❷语言幽默、口语化;
❸寓知识和思想哲理于逗乐中。儿童科学相声运用相声这一艺术形式,把科学寓于幽默诙谐之中,使少年儿童在欢笑中愉快地获取科学知识。而且,它既可供阅读,又可供演出,是值得提倡的一种生动活泼的科学文艺。1957年《中学生》杂志上刊登的由顾均正和于止创作的《 一对小伴侣》,是最早出现的科学相声作品。此后,刘后一、余俊雄、郑建慧、赵世洲等科学文艺作家也开始写作儿童科学相声。1963年,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第一部相声集,收入了九篇作品。1976年以后,相声创作空前繁荣,儿童科学相声创作也随之兴旺起来,产生出不少作品。儿童科学相声从相声表演者的人数去分类,一个人表演的称单口科学相声,两人表演的称对口科学相声,三人以上表演的称群口科学相声或多口科学相声。目前见到的作品多为对口科学相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