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歌词的夸张手法Ertonggeci de kua zhangshoufa
夸张是由于表情达意的需要,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事物的某些方面加以扩大和缩小。从夸张的形式可分两种:
❶直接夸张。直接夸张就是不借助其他修辞方式的夸张。例如:“踢呀踢,踢呀踢/一二三四五六七/……要问我们踢了多少/嘿!毽子一直就没落地!”(金波:《踢毽子》)“毽子一直没落地”这是客观事实不存在的,作者有意“言过其实”直接夸张,突出了表现毽子踢得多。
❷间接夸张:间接夸张就是通过比喻,比拟等其他修辞方式进行夸张。例如:“春风多暖和/赞歌比星多。”(程逸汝词,黄白改词,《赞歌要比星星多》)作者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式进行夸张,用“星星”比喻“赞歌”的数目之多,以表达对祖国四化建设的歌颂之情。夸张的作用:夸张用得恰当,可突出表现自己的感受,鲜明地刻画事物,一般应注意下列几点:(a)明确夸张的目的,抓住关键事物来进行夸张。例如:“唱呀唱得好/对呀对得好/呼啦啦地那个乐死人呀。”(陕北民歌:《对花》)“对花”的关键是情感欢乐,把欢乐夸张为“乐死人”目的十分明确。(b)从真实感情出发,夸张要自然。例如:“请你发出誓言/让呼号震动山河。”(金波:《请接受我们的祝贺》)这里的“震动山河”夸张了“呼号”的声音,表达了少先队员发出誓言的坚定情绪和宏大气势。(c)夸张要明显。例如:“斗争当中长成人/千斤重担担得起。”(洪源:《祖国祖国我爱你》)对于少年儿童担起“千斤重担”显然是一种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