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交往的社会认知理论ertong jiaowang deshehui renzhi lilun
该理论是从皮亚杰的认知理论出发的。首先,他们强调社会性发展的认知过程,认为社会性发展表现为道德认识的年龄阶段和水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社会思维。儿童通过学习如何进行交往而理解和掌握了人际关系, 如通过与成人交往学到权威关系,与同伴交往学习平等关系,并获得交往的知识。他们认为,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一个方面是儿童在交往中学习交往知识并理解社会规则。另外,还表现为逐步摆脱自我中心,理解他人的观点。皮亚杰认为, 前运算阶段儿童思维的自我中心特点在社会思维中的表现是: 儿童常常从自己的观点出发考虑每一件事,而不能区分自己与别人的观点,不能认识自己与别人各方面的相互关系。儿童在和同伴交往中,为了能了解别人,就必须学会考虑别人的意见。他们通过平等处理同伴间的相互关系,发现自己和他人的不同,从而逐渐克服自我中心。所以,儿童间同伴关系的性质并不只是由儿童已有的经验所决定, 还取决于儿童对影响同伴交往和同伴关系的社会认知。
其次,社会认知论者强调在社会性发展过程中,儿童自身的积极能动作用, 强调主动发现的学习过程和发展的阶段性。他们主张教育要创造一定条件,给儿童们自由活动和处理同伴间相互关系的机会, 让儿童在同伴交往中接触不同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