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储备-进口比率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储备-进口比率一国在一定时期(如一年)内,外汇储备额与进口额的比率。它是衡量一国外汇储备水平是否合理的简单测算指标。储备过多是资源浪费,而储备过少则无法调节国际收支,会产生支付危机,因而一国有必要持有合理的外汇储备额。在比利时出生的耶鲁大学经济学家特里芬(Triffin, Robert, 1911—1993)在20世纪40年代末曾提出,40%是一个适当的储备-进口比率,如果低于30%,则为储备不足。 储备-进口比率 储备-进口比率reserve-import ratio衡量一个国家储备水平是否充足的一种粗略方法。持有国际储备可以给每个国家带来好处,用来调节国际收支赤字,保证经济稳定发展。但储备过多是一种浪费,减少一国可用于经济建设的宝贵资金。因此,持有多少储备才算合理、用什么标准衡量储备的水平便成为一个难题。美国经济学家特里芬(R. Triffin)在20世纪40年代末期研究了这一问题,最先提出用储备-进口比率衡量国际储备水平。他认为随着世界贸易的增长,对储备的需求也要增加。他分析了有关的统计资料,认为40%是一个比较合适的储备-进口比率,低于30%就表明储备不足。储备-进口比率虽然没有深奥的理论基础,但它能直观地显示一国的储备水平,指标明确,使用方便,长期以来为各国货币当局所沿用,为大多数经济学家所接受。当然,也有一些经济学家对储备-进口比率问题进行过分析并提出批评,认为这一衡量方法不够科学,提出了适度储备理论和衡量方法,但由于衡量适度储备的方法非常困难等原因,适度储备理论在实际中难以运用,储备-进口比率自然不失其使用价值。 ☚ 特别提款权 适度储备理论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