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语、偷意、偷势偷语、偷意、偷势,是皎然在《诗式》中提出的美学观点。指学习模仿前人创作成果的三种不同态度和不同方法。 第一种是“偷语”。即照搬前人的语言,这是最不可取的。皎然称之为“纯贼””。并说:“如何汉定律令,厥罪不书?应为酂侯务在匡佐,不暇及诗,致使弱手芜方,公行劫掠。若许贫道片言可折,此辈无处逃刑。” 第二种是“偷意”。即偷前人的构思,另饰以词藻改头换面,这种“偷”,比直接偷语更隐蔽,更巧妙一些。虽在语言上自己花了劳动,但毕竟其中结构布置的匠心是偷来的。“事虽可罔,情不可原,若欲一律平反,诗教何设?” 第三种是“偷势”。这里的“偷”,乃是借鉴取法的意思。“偷势”,指学习借鉴前人诗歌作品的体势和法度,这是创新的前提与准备,是作者所赞赏的。他说,这种做法,“才巧意精,若无朕迹,盖诗人阃域之中偷孤白裘之手,吾亦赏俊,从其漏网”(均见《诗式·三不同语意势》)。以幽默诙谐的口吻,表现了学习模仿前人作品时应取的方法与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