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偷换论题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偷换论题 偷换论题思维违反同 一律对判断的要求、论证过程中用另一些内容不同的判断替换所要证明或反驳判断的一种逻辑错误。又称“转移论题”。偷换论题有两种基本表现,一种是用一个断定对象及其情况完全不同的判断代替原论题。如俄国无政府主义者,为了攻击马克思主义的“人们的经济地位决定人们的意识”这一命题,先有意把它歪曲为“吃饭决定思想体系”,企图凭借对这一荒谬命题的批驳,代替并达到驳倒马克思主义命题的目的。另一种表现是用一个与原论题断定范围不等的判断代替原论题,包括证明过多和证明过少两种情况。(参见“证明过多”、“证明过少”条) 偷换论题按发生有无意识,分为无意偷换与有意偷换两种。无意偷换论题是不懂同一律或论证规则所致。一般被称为“转移论题”。回答问题时的答非所问,写文章时的“跑题”、“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均属于此。故意偷换论题是一种恶劣的诡辩手法,有两方面表现: 一方面,对自己的观点,明知无法证实,但仍企图鱼目混珠,或者已被驳倒,为了摆脱窘境,偷梁换柱,把错误论题偷换为另一正确论题,并冒名为原论题进行狡辩。另一方面,对别人的观点,歪曲篡改,断章取义,借以为自己的论证和反驳服务。论证出现偷换论题,必然达不到证明或反驳的目的。要避免出现偷换论题、必须自觉遵守同一律的逻辑要求,加强逻辑训练。对于论证中的故意偷换论题,则要依据同一律原则,坚决予以揭露和批驳。 ☚ 混淆概念 转移论题 ☛ 偷换论题 偷换论题转移论题的错误宣传、论证方式。偷换论题表现为前后论述的问题不一样,改变了宣传者所要叙述或批驳的命题,使应该证明的论题得不到证明,而所做的宣传成了文不对题的废话。在偷换论题的错误中,人们把原有的论题换成另一个完全不相干的论题比较少见,常见的是换成另一个近似的论题,表现为“证明过多”或“证明过少”的错误。在批判性质的宣传中,宣传者容易擅自改变他人的论题,有意无意地去反驳一个同被反驳的论题不相关、或虽相关但并不相同的论题,这也是一种偷换论题的错误。为了避免发生这种错误,宣传者必须对自己的批判对象了解清楚,认真把握批判论题的原意,不能主观武断地确定论题的原意,任意进行批驳。 ☚ 商鞅壹教 董狐笔 ☛ 偷换论题clandestine change of argumentative issue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