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安全食品生产技术
包括环境技术、栽培技术和后期加工技术。健康安全食品的基本要求:
生产基地环境的优化选择。健康安全食品基地选择的条件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基地周边两千米以内无污染源 (包括工矿和医院等污染源),农田大气环境质量符合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生产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农田土壤符合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农田,农田灌溉水质符合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生产用水质量标准,农田土壤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农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二是基地应尽可能选择在该作物的主产区、高产区和独特的生态区; 三是基地土壤肥沃,旱涝保收。
健康安全食品生产的栽培。农作物无公害生产栽培的核心技术,包括选用适宜于当地生产的高产、优质、抗病虫的农作物优良品种; 对选用的优良种子进行包衣处理,使其具有良好的防病虫能力;精细培育健壮秧苗,提高整体秧苗素质; 合理定株、定向栽培,改善和优化田间小气候环境; 科学施肥和病虫害防治,优化控制技术,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以底肥为主,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力保农田土壤中养分平衡。禁止使用硝态氮肥和城市、医院、工业区等有害的垃圾、污泥、污水。无论采用任何品种肥料追施或叶面喷肥,最迟均应在作物收获前20天进行,以防止对农产品的污染。
无公害农产品的病虫害防治。一是实行预防为主、以生物防治为重点的综合防治策略。化学防治要在预测预报工作基础上,没有达到防治标准,不得施用农药; 实行秧田用药,控制和减少大田用药; 实行早期用药,提高防治效果; 实行挑治,减少普治; 做到一药多治,病虫兼治。达到治准、治早、治小、治了,尽量达到减轻污染的要求。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有机化学农药,但要限定农药品种和用药量。严禁使用国家已公布禁用的农药品种。二是利用害虫天敌,如青蛙、草蛉、蜘蛛、瓢虫、寄生蜂和稻田放鸭等防治害虫。要积极推行微生物、病毒等生物农药防治农作物害虫。三是采用黑光灯、高压汞灯、草把等方法诱杀害虫,用高脂膜、黄油板诱杀蚜虫和白粉虱,用高温闷棚的方法防治大棚黄瓜霜霉毒病。人工捉虫,清除病源植株等。
无公害农产品的收获、加工、包装、储藏与运输。收获要做到及时,需要晒干的选用竹席或三合土晒场进行翻晒。无公害蔬菜收获要求做到清洁、整齐、依类分装,防止挤压破损,保持美观新鲜。无公害农产品加工区周围50米内应无污染源,加工操作全程无污染。无公害农产品的包装、储运要求符合规定的标准。
无公害农产品的质量检测。要按照无公害农产品抽样的技术要求,经无公害农产品管理机构委托、具备省级以上技术监督部门授予计量认证资格的检测单位检测,符合标准的产品,经相应管理机构审批后,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方可视为无公害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