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假冒商标罪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假冒商标罪

工商企业、事业单位的直接责任人员或工商业者或者其他个人,违反国家商标管理法规,擅自制造、销售他人已注册商标标识或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类似的商标,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中国刑法中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的一种。主要特征是:(1) 犯罪客体是国家的商标管理制度。犯罪对象是他人的注册商标。(2) 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商标管理法规,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行为。根据商标法的规定,假冒商标的行为有以下三种:一是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二是擅自制造或者是销售他人注册商标标识的。三是给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行为。(3) 犯罪主观方面是出于故意,实践中大多出于推销劣质商品牟取非法利益的目的,也有的是出于狭隘心理而故意损害他人注册商标产品的信誉。(4)犯罪主体是工商企业、事业单位中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直接责任人员和公民个人。直接责任人员是指直接决定、指挥、策划或实行假冒商标的主管人员,以及负有直接责任的执行人员。认定本罪时要注意区分一般假冒商标行为与假冒商标罪的界限。

假冒商标罪

企业事业单位的直接责任人员和个体工商业者违反商标管理法规,擅自制造、仿造、销售或使用他人已经注册的商标标识的行为。根据商标法及其他有关规定,假冒商标,指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以及擅自制造、销售他人已经注册的商标标识。假冒商标的非法经营额或获利额达到一定额,或其他情节恶劣,损害严重,影响极坏的,才构成犯罪。假冒他人专利情节严重的,应定假冒专利罪,比照本罪规定处罚。

假冒商标罪

假冒商标罪

工商企业的直接责任人员,违反国家商标管理政策法规,假冒其他企业已经注册的商标的行为。中国现行刑法规定为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之一。本罪的基本特征: (1) 侵害客体是国家商标管理活动,这是区别于其他犯罪的本质特征。(2) 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了违反商标管理法规,假冒其他企业已经注册的商标,从而侵犯他人商标专用权,损害他人商标信誉的行为。所谓“假冒”,既包括伪造他人已注册商标的行为,也包括仿造行为。假冒的对象指同类商品的商标,或虽非同类但性质相似的商品的商标。如果假冒的不是其他企业已经注册的商标,或者用未经注册的商标冒称已经注册的商标,均不构成本罪。(3) 犯罪的主体必须是工商企业部门的主管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如厂长、经理以及个体工商户等。非直接责任人员不负刑事责任。(4) 犯罪的主观方面必须是出于故意,并有赢利或不正当竞争的目的。对本罪直接责任人员,除追究刑事责任外,还应根据商标法的规定予以处罚。

☚ 假释   银行法 ☛

假冒商标罪

不法分子为欺骗他人而假冒其他企业已经注册的商标的行为。在我国,是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之一。我国刑法规定:对犯本罪的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假冒商标罪

为了保护注册商标使用者的商标专用权,我国刑法第一百二十七条规定,违反商标管理法规,假冒其他企业已经注册的商标,即构成假冒商标罪。在我国,是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之一。假冒商标罪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具有假冒商标罪的行为,也就是商标法第四十条规定的:(1)假冒他人注册商标,包括伪造和仿造他人已注册的商标的行为;(2) 假冒商标罪的行为人必须是对假冒商标行为有直接责任的人,包括企业单位批准、决定使用假冒商标的人员和使用假冒商标的个体工商业者;(3)假冒商标罪的行为人在主观上是故意的,也就是明知此商标为其他企业或个人的注册商标,而故意假冒。这种犯罪的目的,就是利用他人已注册的商标的信誉,来倾销自己的商品,牟取非法利益。这种犯罪行为,不仅破坏了其他企业注册商标的信誉,给其他企业造成经济损失,同时也欺骗了消费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根据刑法第一百二十七条规定,对假冒商标的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假冒商标罪

假冒商标罪

以获取非法利润或者损害其他企业商品的信誉为目的,违反商标管理法规,假冒其他企业已经注册的商标的行为。其主要特征是: (1)侵害的客体是国家的商标管理制度。(2) 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商标管理法规,假冒其他企业已注册商标的行为。所谓假冒,是指仿造、复制其他企业已经注册的商标,用于自己的商品上,以假充真,投入市场,欺骗消费者,以牟取非法利润或者败坏其他商品的信誉。假冒的商标必须是已经注册的,未经注册的商标不受法律保护。对假冒未经注册的商标的行为不构成犯罪。(3) 犯罪的主体是工商企业的直接责任人员。所谓直接责任人员,是指企业中直接决定、策划和主办假冒商标的人员,包括经理、厂长、主任以及个体工商业者等。(4) 主观上出于故意,并且具有获取非法利润或者损害其他企业商品信誉的动机和目的。如果行为人并不知道所使用的商标已为其他企业注册使用,则不能构成本罪。根据我国商标法第四十条和刑法第一百二十七条的规定,犯本罪的直接责任人员,除要责令赔偿被侵权人的损失和可以罚款外,还必须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 挪用救灾、救济款物罪   假冒专利罪 ☛
0000920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9: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