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债的变更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债的变更

在债的主体不变的情况下,债的内容和客体如权利、义务、标的、价金等发生变更。债的主体发生变更称为“债的转移”。债的关系一经成立,即具有法律效力,一般情况下不允许任何一方当事人单独变更其内容。在下列情况下则允许变更:(1)当事人双方经过协商同意,并且不因此损害国家利益。(2)所依据的国家计划被修改。(3)当事人一方由于关闭、停产、转产而确实无法履行。(4) 由于不可抗力或由于一方当事人虽无过失但无法防止的外因,致使无法履行。当事人一方要求变更债的内容时,应及时通知对方。因债的变更使一方遭受损失的,除依法可以免除责任的外,应由责任方负责赔偿。

债的变更

债的变更

债的关系在其同一性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变更其内容或主体的情形。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包括债的内容变更和债的主体变更两种情形,狭义仅指债的内容变更。此处作狭义理解,而债的主体变更则称作债的转移。由于债的主体发生变更与债的内容变更有着很大的不同,故《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5章“合同的变更和转让”将两者分别加以规定。在合同法中,合同的转让是指合同主体的变更,合同的变更则是指合同内容的变更。可见我国合同法使用的合同的变更,仅指债的内容的变化,而合同主体的变更,则被称作合同的转让。在债的关系成立之后,既会受到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的影响,也会因债的当事人自己的情况变化,必然会有变更债的关系的要求,如对已经合法成立的合同进行必要的补充、修改、删节等,以实现当事人所追求的债的目的,满足当事人的需要。故法律承认并允许债的关系在成立之后发生某种变更。为防止债的当事人滥用变更的机会,损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第三人的利益,各国立法都会规定关于债的变更的制度,以约束变更债的行为。债的变更具有以下特征: (1) 被变更的债和变更后的债,都必须是有效之债。(2) 被变更的债必须是正在履行或者尚未履行的债。已经履行完毕的债,债已经消灭,不存在变更的问题。(3) 债的变更应当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变更债的关系,可以是由当事人协商一致引起,也可以是因当事人约定或法律规定的事由出现,或者因法院、仲裁机构的裁决等发生。无论依何种原因变更债的,都应当按照法律有关变更债的规定进行。协商变更债的关系的,应当在协商一致之后变更。当事人一方提出变更债的要求,双方对债的变更也形成了共识,但对债的具体内容的变更没有达成一致意见,新债没有成立,视为该债没有变更。依法应当办理批准、登记手续的,应当依法办理相关手续。在当事人协商一致之前,或者当事人约定或法律规定的事由出现之前,或者法院、仲裁机构的裁决生效之前,原债的关系依然有效,当事人仍应按照原债履行自己的义务。只有在债的变更行为生效之后,才可以按变更后的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4) 债的变更通常只在有效变更后发生效力,而且对已经履行的部分没有溯及力。债的变更实质上是以变更后的新债取代了变更前的旧债。在债发生变更之后,当事人应当按照变更后的新债履行,否则就要承担法律责任。债的变更不影响当事人要求赔偿因过错给自己造成的损失的权利。此外,债的变更对已经履行的部分没有效力,债的任何一方不能要求对方对已经履行的部分按变更后的债恢复或者返还。

☚ 债权人撤销权的除斥期间   债的内容变更 ☛
债的变更

债的变更

由于一定的法律事实而局部变更既存之债。债的变更不同于债的更替,变更是以既存之债为基础的局部变化,而更替则是以新债代替原债。债的变更有如下几种情形: (1)主体的变更,即债的当事人发生变化; (2) 客体的变更,即债的具体标的发生变化; (3) 内容的变更,即债的当事人权利义务发生变化。在我国,因法律规定或国家计划变动,或因双方协议,或因发生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都可能引起债的变更。债的变更对债的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可以提供便利,满足需要; 同时也便于在情况发生意外时,采取应变措施,以避免或减少损失。

☚ 债的更替   债权人迟延 ☛

债的变更

novation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2:3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