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债务国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债务国zhài wù guóгосудк

债务国

国际信贷关系中,资本输入大于资本输出的国家。1983年底,西欧16个工业国家外债总额高达4907亿美元,其中联邦德国为768亿美元、英国为659亿美元,意大利为546亿美元、法国为540亿美元。进入20世纪80年代,发展中国家的债务问题日益严重。1977~1983年每年平均增加债务700亿~800亿美元,到1987年外债总额已达1.13万亿美元。

债务国Debtor Country

“债权国”的对称。
❶在国与国之间的债的关系中的债务方,即在债的关系中,国家作为债务人。
❷在国际信贷关系中,资本输入大于资本输出的国家。

债务国

国际信贷关系中,资本输入大于资本输出的国家。一个国家成为债务国,并不一定说明这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不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举债虽多,但债务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并不大,尤其是净外债所占比重较小。而且发达国家经济实力较强,外汇和黄金储备较充足,国际收支状况较好,金融体系较健全发达,外债偿还能力强,因此没有发生债务危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力远逊于发达国家,在严重的债务面前难以应付,终于在1982年爆发了债务危机。形成国际债务危机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
❶从外部因素来看,这场危机主要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转嫁危机,造成发展中国家国际收支状况的长期恶化。
❷一些发展中国家脱离本国国情,长期以来盲目推行借债发展战略,片面地追求工业化,以及采取不适当的国内政策。这种情况,使这些国家债台高筑,入不敷出,缺乏以致丧失偿债能力。国际债务危机发生以来,采取了一系列的补救措施,一方面扩大对重债国的贷款,另一方面加强金融合作,实施 “一揽子援救” 措施,以缓和这些国家的偿债困难。

债务国

债务国debtor country

“债权国”的对称。
❶在国与国之间的债的关系中的债务方,即在债的关系中,国家作为债务人。
❷在国际信贷关系中,资本输入大于资本输出的国家。

☚ 债权国   储蓄 ☛
债务国

债务国

国际信贷关系中,资本输入大于资本输出的国家。80年代以来,国际信贷关系中爆发了对世界经济影响最大,迄今未能合理解决的国际债务危机。陷入危机的主要是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债务国。国际债务危机是国际债务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大举向国外投资的同时,也大量从国外吸收资本,从而形成了一定的债务。据英国《银行家》杂志与美国运通银行公布的数字,1983年底,西欧16个工业国家外债总额高达4907亿美元,除希腊和冰岛外,其他14个国家的外债均在100亿美元以上,其中联邦德国为768亿美元,英国为659亿美元,意大利为546亿美元,法国为540亿美元。
发展中国家的外债有一小部分是从殖民统治时期继承下来的,绝大部分则是在60年代以后积累起来的。60年代至70年代初,发展中国家的外债规模不大。大多数国家能够由外贸顺差和国内储蓄来解决本国对资本的大部分需求,而来自国外的资本仅占其资本需求量的1/10~1/5;从外债构成上说,大部分是来自外国官方的优惠或部分优惠贷款,来自私人资本的外债只占很小的比重;外债负担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比例关系比较协调,未出现大的困难。但是自70年代中期开始,尤其是进入80年代,发展中国家的债务问题日益严重。在60年代,发展中国家债务每年平均增长60亿美元,到70年代初债务总额还不到1000亿美元;而70年代中期后,债务急剧膨胀,1977~1983年每年平均增加债务700~800亿美元,到1987年外债总额已达1.13万亿美元。虽然70%以上的发展中国家均有外债,但债务沉重的不过25个国家和地区。拉美国家的外债约占发展中国家外债的45%,而巴西、墨西哥和阿根廷三国外债就占了拉美国家外债的70%,亚洲主要集中在印度、印度尼西亚、南朝鲜和菲律宾;非洲主要集中在阿尔及利亚和埃及。债务结构也发生了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变化,私人债务逐渐取代了官方债务成为债务重点,此类债务不仅多按浮动利率计息,而且多属短期商业信贷,这样更加重了债务国的负担。从1971~1980年,发展中国家全部债务的周转期由7.9年减少到5.1年,周转期不断加快的债务,迫使发展中国家把每年举借的新债中越来越大的部分用于偿付外债的本息,而用于生产性投资的部分越来越小,结果进一步降低了其偿债能力。
一个国家成为债务国,并不一定说明这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不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举债虽多,但债务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大,尤其是净外债所占比重较小。如美国,1986年底净外债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仅为2.6%。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较快,经济实力较强,外汇和黄金储备较充足,国际收支状况较好,金融体系较健全发达,外债偿还能力强,因此没有发生债务危机。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力远逊于发达国家,在严重的债务面前难以应付,终于在1982年爆发了债务危机。所谓债务危机就是债务国到期不能偿还外债本息,要求延期偿还或重新安排债务。1982年8月,墨西哥首先爆发了债务危机,接着有30多个国家相继发生了债务危机,从而形成了一场举世瞩目的国际性债务危机,给整个国际金融体系以极大的震动。形成国际债务危机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
❶从外部因素来看,这场危机主要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不合理的国际经济体系转嫁经济危机,造成发展中国家国际收支状况的长期恶化,而发展中国家则因为过去长期殖民统治和旧式分工在生产、贸易、金融等方面形成的落后状态,以及现代不合理的世界贸易和国际金融体制,倍受其害。
❷从内部因素来看,国际债务危机也同一些发展中国家脱离本国国情,长期以来盲目推行“借债发展战略”,片面地追求工业化,以及采取不适当的国内政策有关。这种情况,使这些国家债台高筑,入不敷出,缺乏以致丧失偿债能力,所欠外债额与其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外债额与出口值之比,都呈上升趋势。如1983年阿根廷的外债额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53%,为其当年出口额的424%;巴西的上述比重分别为43%和359%; 智利分别为90%和290%。
国际债务危机不仅仅威胁债务国,也直接影响世界货币制度,影响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体系的运转。债务危机发生以来, 国际金融机构,主要国家的中央银行以及有关的商业银行和政府之间加紧蹉商和谈判,采取了一系列的补救措施,以缓和这场危机。它们一方面采取措施,增强国际金融机构的贷款活动,扩大对重债国的贷款;另一方面则加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国际清算银行、主要国家中央银行以及商业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之间的金融合作,实施“一揽子援救”措施,以缓和这些国家的偿债困难。“一揽子援救”措施,主要是对发展中国家的重债国在债务延期偿还和新的贷款两个方面同时作出安排。借款国家必须执行由基金组织批准的经济稳定计划,使其支付余额恢复到一个可维持的水平。同时,国际清算银行分别向墨西哥、阿根廷、巴西和南斯拉夫等国提供了数十亿美元的搭桥贷款。商业银行对近40个国家的数百亿美元的借款作了延期偿还的重新安排。主要工业国家和重债国还分别采取降低利率和紧缩经济的政策加以配合。通过上述补救措施,发展中国家的债务问题暂时得到了缓解。但是,发展中国家的外债总额并没有因“一揽子援救”计划的实行而减少。1989年上半年,由于外债利率猛增,光非洲外债总额就增长100亿美元,到8月底,发展中国家的债务总额已从1982年的8310亿美元增至1.32万亿美元,整个债务国的债务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高达50%。

☚ 债权国   信用储备 ☛

债务国

debtor nation


债务国

debtor state


债务国

debtor country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8:4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