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贷资本和利息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的独立资本形态,除了产业资本、商业资本以外,还有借贷资本。借贷资本就是为了取得利息而暂时借给另一个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这种不从事任何实际生产经营而单靠利息过活的资本家,就是借贷资本家。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借贷资本也是从产业资本的循环过程中分离出来的一种独立的资本形态。在产业资本循环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大量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这是因为:(1) 固定资本价值是逐渐转移到商品中去,随着商品的出售,一部分一部分地回到资本家的手里。而固定资本在实物形态上的更新却是在它们完全磨损后才进行的。因此,在需要更新以前,资本家手里会有一部分固定资本的折旧费暂时闲置起来。(2)从流动资本看,当商品已经出售,但还不到发放工资、购买原材料时,这部分流动资本也会暂时闲置起来。(3)资本家预定用于积累的剩余价值,只有积存到一定数量时,才能转化为资本。在这以前,这部分剩余价值也会暂时闲置起来。上述种种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不能为它的所有者带来剩余价值,这当然是同资本的本性相矛盾的。为了使这部分资本发挥作用,资本家就要为它寻找出路。这种出路是存在的,因为在资本主义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个别资本的循环是交错进行的,某些资本家出售商品之后,还不需要购置新的机器设备、原料及发放工资时,会有暂时闲置不用的货币资本;而另外一些资本家商品尚未销售却正要购买机器设备、原料和发放工资,需要货币资本。这时,拥有暂时闲置货币资本的资本家,就可以把这部分货币资本贷放给临时需要货币资本的资本家使用,使之发挥资本的职能。当然,拥有货币资本的资本家不会无代价地把资本暂时让给别人使用,取得贷款的资本家在归还贷款时必须加上一笔利息作为代价。于是,产业资本运动过程中暂时游离出来的货币资本就变成了借贷资本。
借贷资本的出现,就产生了资本所有权和资本使用权的分离。拥有货币资本的借贷资本家自己并不使用这些货币资本,而是把它借给职能资本家(产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使用。这部分货币资本,只有在转到职能资本家手里以后,才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发挥作用。借贷资本家只是凭借对货币资本的所有权,定期从职能资本家手里取得利息收入。由于资本所有权和资本使用权的分离,同一个资本取得了双重的存在:在借贷资本家手里是财产资本,在职能资本家手里是职能资本。与此相适应,使用这个资本所获得的平均利润,也相应地分割为两部分:一部分作为对借贷资本家出让资本使用权的报酬,采取了利息的形式; 另一部分归职能资本家所有,采取了企业利润的形式。企业利润是指职能资本家利用借入资本从事生产经营所获得的利润,它在数量上是平均利润减去利息的差额。
由此我们看到,利息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是剩余价值的特殊的转化形式,它的来源是剩余价值。借贷资本家虽然不直接剥削雇佣工人,但通过职能资本家间接地和雇佣工人发生关系。所以,利息反映的仍然是资产阶级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