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借喻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借喻 借喻借他物来形容本物。元范梈《木天禁语》的《绝句篇法》中有“借喻”一格云:“借本题说他事,如咏妇人者,必借花为喻;咏花者,必借妇人为比。”明俞弁《逸老堂诗话》卷上:“余阅《木天禁语》有借喻格……如王荆公《咏梅》诗云:‘额黄映日明飞燕,肌粉含风冷太真。’东坡云:‘春入西湖到处花,裙腰芳草傍山斜。盈盈解佩临湘浦,脉脉当垆卖酒家。’萧柬之云:‘湘妃危立冻蛟背,海月冷挂珊瑚枝。’皆借喻也。” ☚ 比喻 博喻 ☛ 界域;借喻◉ 界域jièyù 名 事物的界限和范围。〈例〉~清楚/ 弄清~/ 两件事情之间是有~的,不要混为一谈。〈近〉界线。 借喻比喻之一。 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由喻体代替本体。 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借“燕雀”比喻“见识短浅的人”,借“鸿鹄”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虽然省略了本体和喻词,但比喻的意思还是显而易见的。 参见“比喻”。 借喻 借喻本体和喻词不出现,只让喻体居于本体的位置上,直接代替本体的一种比喻格。如《国际歌》:“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一旦把它们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 ☚ 隐喻 博喻 ☛ 借喻 借喻比喻的一种。借喻中不出现本体,也不出现比喻词,把喻体作为本体来描写。如“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论语·公冶长》);“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论语·子罕》);“当途者升青云,失路者委沟渠”(扬雄《解嘲》)。借喻中本体和喻体完全融为一体,关系比明喻、隐喻都更密切。“温泉水滑洗凝脂”(白居易《长恨歌》),“肤如凝脂”(《诗·卫风·硕人》),其中的“凝脂”都是写女子的肤色洁白柔润,在修辞手法上前者(借喻)比后者(明喻)更直接、更形象。 ☚ 暗喻 比拟 ☛ 借喻比喻的一种。即只出现喻体,不出现本体,本体和喻体融为一体的比喻。如《史记·陈涉世家》: “陈涉太息曰: ‘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燕雀”喻“庸者”,“鸿鹄”喻陈涉,喻体与本体交融在一起。 比喻 比喻比(比况;比拟;比方;比仿;比并;比譬;比类;比例;打比;仪比;称比;打比方) 喻(设~;暗~;直~;辟喻;引~;拟喻;称喻) 方 况(以古~今) 譬(譬喻;譬谕;设譬;取譬) 拟(拟伦;拟质;拟谕) 辟 皆 谕 指儗 另见:比较 模仿 举例 ☚ 比喻、假设 讽喻 ☛ 借喻 借喻jieyu比喻的一种。喻词和本体都不出现,直接把喻体当成本体来说。例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其中,“臭皮匠”比喻没什么学问、才智的人,“诸葛亮”比喻很有学问、才智过人的人,在句子只出现喻体,这就是“借喻”。再如:“他已是满头银霜了。”“银霜”比喻白发,直截把白发说成“银霜”,这也是“借喻”。 ☚ 隐喻 拟人 ☛ 借喻 借喻比喻辞格的 一种。本体和喻体都不出现而由喻体直接代替本体。如: “四人帮涂抹在他们和其他 一些同志的名字上的污泥必须洗刷干净!”(巴金《迎接社会主义文艺的春天》)这里的 “污泥” 是不实之词和莫须有的罪名的喻体。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在句中出现。借喻是一种省略性的比喻,本体和喻体融为一体,因此比喻关系最紧密,比喻结构最紧凑。在特定的语境中可由喻体联想到本体,因此文字简洁而含意丰富。但是,在运用过程中,必须联系上下文,把握好语境,切忌使读者不知所云。在辨认时,不要把借喻误认为是借代,借喻可以转换成 “甲像乙” 的格式,借代则不能这样转换。 ☚ 隐喻 讽喻 ☛ 借喻 借喻修辞手法之一。比喻的一种。也叫“借比”。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用喻体的比喻。它是最精炼的比喻手法,比暗喻更进一步。本体和喻体的关系更加密切,从而融为一体。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比喻人多办法多。以这种形式表现,本体“人多办法多”不出现,比喻词也不出现,使涵义丰富深刻。 ☚ 暗喻 借代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