倗缶楚国铜器。1978年河南省淅川下寺1号、3号墓出土2件,两两成对,形制相同。带盖,顶面微鼓,盖中一半圆立钮,上衔一活环,小圆口,颈短而直,圆肩,鼓腹,下腹内收,圈足。腹两侧有对称链环耳,每耳都由两节铜棒和7个铜环组成,铜棒两端均铸有小圆环。两铜棒一端各套于器腹的链环耳之中,另一端下垂共套于一个大铜环之内。腹饰一周繁复的双蟠虺纹,铜环饰索绹纹,铜棒两端各铸成兽头形状。通高38.5厘米,口径15.5厘米,腹径34.5厘米,盖高5.4厘米,重8.6公斤。盖内与口沿内各有相同铭文,称“倗之缶”。下寺3号墓中出土一件,形制与1号墓所出基本一致。器盖和器身满饰纤细的变形蟠虺纹,下部又铸镶红铜云纹两周。通高42厘米,口径15.5厘米,腹径37.3厘米,底径16.8厘米,重13.9公斤。顶盖背面亦有相同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