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头饭tɔu53 t‘ əu24 f 44死者供桌上放的粥,即此人在阳世的最后一顿饭: 桌上献一碗~,门外泼一瓢浆凉水,活人免的死人意,阎王叫了你就去。 倒头饭四4930名祭祀死者的饭食;人临死前吃的最后一顿饭。⑴冀鲁官话。河北蠡县。梁斌《红旗谱》:「贵他娘煮了~,做了四碟供献,摆在桌子上。」⑵中原官话。陕西户县〖 〗。⑶西南官话。云南昆明〖 〗、曲靖〖 〗、昭通〖 〗、保山〖 〗、文山〖 〗、大理〖 〗、蒙自〖 〗、临沧〖 〗。贵州大方〖 〗。◇ 司马中原《狂风沙》:「有人手捧着~在白烛前祷祝的。」   古代名物 > 禮俗類(上) > 喪葬部 > 奠品 > 倒頭飯 倒頭飯 dǎotóufàn 在死尸或靈柩前供祭的食物。喪葬風俗,源于先秦,以迄于今。民間以爲供祭以後死者在冥間就不會成爲餓鬼。《儀禮·士喪禮》中所記之小殮奠、大殮奠即此類。陳慶年《西石城風俗志》:“(人死後)以飯一盂、筷一雙放屍旁,名曰‘倒頭飯’。” 倒头饭锡伯族旧时丧葬习俗。人死后,要在其头部前方 (西方)放长明灯1盏、小米饭1碗,称“倒头饭”。汉族亦有此俗,多流行东北农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