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修撰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修撰 修撰官名。宋代置史馆修撰,实录院修撰,各掌修日历、实录。又有集贤殿修撰、后改右文殿修撰,以及集英殿修撰,秘阁修撰等均为较高级贴职。参见“集英殿修撰”、“秘阁修撰”。 ☚ 直阁 观文殿大学士 ☛ 修撰官名。唐代史馆、宋代集英殿、右文殿,都有修撰官,掌修国史。至元时,翰林院始设修撰。明清因袭此制,时士试一甲第一名 (状元) 即授翰林院修撰。参阅《新唐书·百官志二》、《清文献通考·职官七》。 编辑 编辑编(~书;~报;编述) 辑(缀辑) 缉(缀缉) 紬 缵 集次 另见:审阅 加工 资料 稿子 ☚ 收集整理 技法 ☛ 写作 写作写(写书) 文(吐文;表文;制文;弄文;起文;负文) 笔(笔头;笔削;笔札;笔阵;笔翰;匠笔;运笔;把笔;摇笔;使笔;命笔;挥笔;耍笔;耍笔杆;弄笔头;摇笔杆子) 属(属文;属句;属章;属笔;属缀) 拟 作(作书;制作;述作) 著(著文;著书;著录;编著) 撰(撰述;撰作;撰次;撰序;撰写;撰著;编撰;制撰;述撰;构撰) 修(修撰) 草(草札) 缀(缀述;缀叙;缀辞;构缀;缀句成章) 制(制述;述制) 行文(~流畅) 表翰操铅 操觚(操觚搦管) 述造 编述 笺述 造述 造构 连藻 做文章 濡毫戏墨 洒翰挥毫 怀铅吮墨 另见:创作 写画 文才 文人 代写 文章 书 ☚ 写作 编写 ☛ 修撰xiū zhuàn编纂,撰著。《北史·序传》:“始末~~,凡十六载。” 修撰官名。唐代置,为史馆官,掌修国史。宋沿唐制,设于史馆、实录院,掌修日历、实录。金代设为翰林学士院属官,与待制分掌词命文字,从六品。元沿置,翰林兼国史院、蒙古翰林院、集贤院分设。明清设为翰林院史官之魁,掌修国史。凡修日历、宝训、实录及史志等,分任撰著、考辑、检校诸事。例以殿试一甲第一名状元除授,从六品。 修撰 修撰官名。掌修史、编书之事。《清史稿·职官志二》: “翰林院……修撰 (初制从六品)、编修、检讨、庶吉士,俱无定员。” ☚ 修媛 修闾氏 ☛ 修撰官名。唐代朝官兼任修史之职者称史馆修撰,资浅者则称直史馆,非正官而有实职。宋史馆修撰掌修日历,实录院修撰掌修实录。又宋初贴职有集贤殿修撰,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又增置集英殿修撰,改集贤院修撰为右文殿修撰,次于集英殿修撰,均为高等贴职,并置秘阁修撰,以馆阁之资深者充任。南宋常以六部侍郎之补外官者带集英殿修撰职衔。金于翰林学士院置修撰,与待制分掌词命文字,分判院事,衔内不带知制诰,员额无限,秩从六品。元亦置修撰,翰林兼国史院修撰二人、蒙古翰林院修撰二人,集贤院修撰一人,均为从六品。明清翰林院兼前代史馆之任,故亦置修撰,秩从六品。清制,殿试后赐进士及第之第一人(俗称状元)例授翰林院修撰。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