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信心问题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信心问题Confidence problem在经济学中 “信心”一词的使用涉及四个层面: (1) 凯恩斯的《通论》认为对信心的考察有助于预测支出和储蓄水平; (2) 商业信心被认为导致了商业周期; (3) 对政府政策信心持续性和合理性的研究被用于现代宏观经济学政策。(4) 对一国货币的信心关系到该国资本的流动和货币体系的稳定。了解一国经济状况并对未来做出预测的常用方法就是调查消费者和厂商的信心,即他们对经济前景如价格、销量、收入等的看法 (尽管这种调查在消费者支出模型中的有效性有争议)。莱明顿(Laving ton) 认为决策是在独立的理性判断基础上做出的并受到“商业气氛”影响。理性判断带有希望色彩时称为乐观,带有忧虑色彩时称为悲观。不确定性越大,判断受希望和忧虑的影响越大。信心不仅能度量不确定性,它也包含了人们对未来的评价。莱明顿的信心概念还提到了商业环境的心理效应-即一种“血气冲动” (animal spirits)。如果不确定性程度高,人们认为很难有预期的基础,“血气冲动”就决定了信心的大小。当人们对一事件的预期值方差较小时称为信心较强。信心也有传染性和累积效果。两个悲伤的人在一起比单个人更悲伤。莱明顿 (1922) 提出了 “信心乘数”的说法。这种传染性早已存在于金融市场 (Saunders,1987),莱明顿认为它同样存在于产品市场。更多的信息有时不一定会减少不确定性,它有可能加大人们对估值的偏差。信息中断 (breakdown) 特别是当其发生在环境剧烈变化时,可能对信心造成毁灭性打击。金融危机时发生的丧失信心的现象常被归于 “信息失灵”(Infoimation failure)。凯恩斯认为信心是影响资本的边际效率的主要因素,并认为对商业周期应主要从心理角度而非经济分析角度去研究。即使是在较为稳定的经济中,信心也会影响到政策的绩效。例如财政扩张政策作为宏观经济学中扩张政策的主要内容之一,其效果却经常令人失望。一种解释是当赤字很高时,继续扩大赤字政策使人们怀疑在未来某个不确定的时候政府会采取一些诸如增税的措施,这样信心受损对投资、产出和就业的不利影响,可能会抵消政府的直接支出。当人们预期一国货币要贬值并对其缺乏信心时,短期资本就会从该国逃逸,如果政府希望币值稳定就必须有较高水平的国际储备,否则可能真的导致货币贬值。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