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信口雌黄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信口雌黄 信口: 随口乱说。雌黄: 鸡冠石,黄赤色。古时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雌黄涂抹改写。典出《晋书·王衍传》。 王衍,字夷甫,山东临沂人,是西晋时有名的清谈家。他最初任元城(在今河北)县令,喜欢没完没了地闲谈、发议论,很少办公事。后来,他被提任“太子舍人”“尚书郎”等,还做过宰相,清谈的兴致也随着官职的提升更高了。他酷爱老、庄学说,每天谈的多是老、庄的玄理。他常身着宽袍大袖的服装,谈的时候,手执麈尾做的拂尘,轻声曼语,从容不迫,好像满肚子都是学问的样子。当时清谈之风盛行,王衍竟受到一部分人的钦敬,成为清谈首领之一。其实,每当他夸夸其谈,讲他那套玄妙空虚的理论时,常常是漏洞百出。当听者指出他的谬误时,他又厚着脸皮,满不在乎不假思索就随口更改讲法。时人把王衍的这种做法叫“口中雌黄”,以后演变成为“信口雌黄”。 雌黄是一种和雄黄同类的矿物质。古人写字多用黄纸,写错了字的时候,就用雌黄涂去字迹,然后改写,因雌黄的颜色同纸色差不多,所以用它涂改很合适。修改错误字句,因此就叫做“雌黄”。因王衍讲话时随说随改,人们称他口中有雌黄。由此产生了“信口雌黄”这一成语。 后用以比喻不顾事实,随口乱说。 当前位置:主页 > 成语大全 > 同义成语 > 信口雌黄;信口开河 异 信口雌黄 信:任凭,听任。雌黄:即鸡冠石,黄色矿物,用作颜料。古人用黄纸写字,写错了,用雌黄涂抹后改写,后称胡乱删改为雌黄。指不顾事实,随口乱说。含掩盖真相、抹煞事实、恶意陷害之意。语义较重。 例 如果孙俊英按事实讲也没有什么,但是她加油加醋,信口雌黄,凭空捏造,极尽诬蔑挑拨之能事。(冯德英《迎春花》第二十一章)这些都是霍小凡从中搞的鬼,她要在你们面前颠倒黑白,信口雌黄,我又有什么办法?(石英《离乱之秋》第五章) 信口开河 随口乱说一气。有时用来形容谈话或写文章等海阔天空、漫无边际。语义较轻。除了作谓语、定语、状语外,还可作补语。 例 文章不是信口开河,随便瞎扯,而是事先想好,要说什么,无须说什么,什么多说点,什么一语带过,无须多说。(老舍《学生腔》)信口开河,无休止的高谈阔论,旁若无人的纵情大笑,都会使你失去朋友的喜爱,令人反感。(李盛平《现代青年社交手册》第一章) 同 都有随口乱说的意思,含贬义。都常作谓语、定语等。
信口雌黄谓不顾事实的随意批评或乱说。聂绀弩《读鲁迅先生的<二十四孝图> 》: “许多东西,说是帝王所发明,一面固然由于古人的愚昧,不知哪些东西从何而来,强作解事的信口雌黄,一面也应该是一种大的欺骗。” 信口雌黄xìnkǒu-cíhuáng信口: 随口乱说。雌黄: 鸡冠石,黄赤色。古时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雌黄涂抹改写。典出《晋书·王衍传》。 信口雌黄xìnkǒu-cíhuáng雌黄:古时用来涂改错字的一种矿石,赤黄色。比喻不顾事实,随口乱说。 信口雌黄改窜文字、变更语词皆随意为之,谓之 “信口雌黄”。 信口雌黄雌黄为一种黄色的矿物,即鸡冠石,古时用黄书写,写错了就用雌黄涂沫重写。《文选》五五南朝梁刘峻 《广绝交论》:“雌黄出其唇吻,朱紫由其月旦”,李善注引晋孙盛 《晋阳秋》:“王衍,字夷甫,能言,于意有不安者,辄更易之,时号口中雌黄”。后称不顾事实的随意批评或乱说为“信口雌黄。” 信口雌黄xìn kǒu cí huáng雌黄,一种橙黄色的矿物颜料,古时用黄纸写字,错了就用雌黄涂抹重写。见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一。后用“信口雌黄”比喻不顾事实的随口批评或乱说。《鲁迅书信集·致李秉中》:“近常从事于翻译,间有短评,涉及时事,而信口雌黄,颇招悔尤,倘不再自检束,不久或将不能更居上海矣。” 信口雌黄(同)口中雌黄 胡言乱语 胡说八道 信口开河 一簧两舌 指到黄牛便是马自欺欺人;信口雌黄 信口雌黄雌黄:黄色颜料,古时用来涂改文字。原指随口改正不妥的言辞;后比喻不顾事实随口乱讲。原作“口中雌黄”。西晋时,琅邪临沂人王衍学问广博,经常把自己比作孔子的学生子贡。他对老、庄之学很有研究,并且善于清谈。谈话时,一旦发现有义理不通或文辞不妥的地方就会马上改正,当时人们送给他一个雅号叫做“口中雌黄”。(见《晋书·王衍传》) 胡说八道、胡言乱语、信口雌黄、信口开河[信口开合]、一簧两舌;三缄其口、守口如瓶○胡说八道hú shuō bā dào胡说;瞎说:没有这回事,他在~|这么~,太不要脸了 |再敢~,就撕烂你的嘴。 ○胡言乱语hú yán luàn yǔ瞎说;胡谄:小孩子的~,你别当真|那些~是谁教你的|个别人~,不必理会|你不要在这儿~,诬蔑好人。 ○信口雌黄xìn kǒu cí huáng不顾事实或不顾后果地随口乱说:~,凭空捏造|无中生有,~|他们~,篡改历史|不要听他的~。 ○信口开河xìn kǒu kāi hé随便乱谈:他只管~,胡言乱道|村老老是~,情哥哥偏觅底究根|他~,不负责任地乱说|说得高兴就~起来。也作〖信口开合〗。 ○一簧两舌yī huáng liǎng shé簧,乐器的发声薄片。比喻胡言乱语:~,胡说八道|他那张嘴~,你说他不过的。 ●三缄其口sān jiān qí kǒu在嘴上贴了三张封条,形容说话极为谨慎或不肯开口、不敢开口:~无多言,多言多败|金人示诫,~|对这个话题,他总是~。 ●守口如瓶shǒu kǒu rú píng形容说话非常谨慎,一点也不随便乱说,也指保守秘密:~,不露真情|他再三叮咛我要~。 信口雌黄 信口雌黄不顾事实,随口乱说。信:随意。雌黄:鸡冠石,一种黄色矿物,古时写字用黄纸,写错字就用雌黄涂抹。 ☚ 闲言碎语 信口胡说 ☛ 乱说 乱说鼓说 乱扯 乱语 乱道 乱讲 乱弹(乱弹琴) 浪语 扯淡 扯撮口似无梁斗 ☚ 乱说 胡说八道 ☛ 评议 评议说 订(评订) 评跋 诠评 估量 另见:商讨 议论1 评说 ☚ 评定等级次第 招标、设计 ☛ 信口雌黄xìn kǒu cí huángcriticize (/make statements) freely without careful thought (/res trat); let out a stream of lies; lie in one’s teeth (/throat); lie to sb’s face (/brazenly); make deceitful statements (/irresponsible remarks/unfounded charges); tell a lie out of whole cloth;wag one’s tongue too freely 信口雌黄xìn kǒu cí huánɡ信:随意;雌黄:矿物名,古代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雌黄涂改。比喻不问事实,毫无根据地胡口乱说。talk nonsense, lie in one’s teeth, talk through one’s hat, be free with one’s tongue 信口雌黄xìn kǒu cí huáng【解义】雌黄:鸡冠石,黄赤色。古时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雌黄涂了重写。比喻不顾事实,随口乱说。 信口雌黄《辞源》源云:见“口中雌黄”。其“口中雌黄”条云:《文选·南朝·梁·刘孝标(峻)〈广绝交论〉》“雌黄出其唇吻”《注》引《晋阳秋》:“王衍字夷甫,能言,于意有不安者,辄更易之,时号口中雌黄。”事又见《晋书·王衍传》。后来把不顾事实,随便议论叫信口雌黄。 信口雌黄xìn kǒu cí huáng与“口中雌黄”同。 信口雌黄魏晋时期,上层社会清谈之风大盛,西晋大臣王衍就是一个出名的清谈家。此人少年时就伶牙俐嘴,他在文学名家山涛府上作客,以清秀的仪表、文雅的谈吐,赢得四座赞赏。山涛却感叹道:“日后耽误天下的,未必不是此人啊!” 信口雌黄xìn kǒu cí huánɡ【释义】比喻不顾事实,随口乱说或蓄意诬陷。 信口雌黄xìn kǒu cí huánɡ信口:随口。雌黄:即鸡冠石,黄赤色颜料,古代用于涂抹改写写错了的文字。比喻不顾事实,随口乱说。徐铸成《报海旧闻》五四:“它们的鹰犬如《救国日报》的龚德伯,公开‘揭露’上海《大公报》是中共的喉舌,还说我是‘地下党员’,做过什么秘书等等,真是~,白昼见鬼。” 随口乱说,不顾事实信口雌黄格式 比喻式。 口中雌黄kǒu zhōng cí huáng信口雌黄 信口雌黄xìn kǒu cí huáng信:随意。雌黄:古时用作涂抹错字的颜料,后称任意窜改为雌黄。形容毫无根据地乱发议论。 信口雌黄xìnkǒu-cíhuáng信口:随口。《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雌黄出其唇吻”李善注引晋·孙盛《晋阳秋》:“王衍,字夷甫,能言,于意有不安者,辄更易之,时号口中雌黄。”雌黄:一种柠檬黄色的矿物,可制染料,古时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雌黄制的染料涂抹改写。后以“信口雌黄”指毫不顾及事实,随口乱说或妄加评论。 信口雌黄xìn kǒu cí huánɡ随口乱说乱改。比喻不顾事实地随口乱说或胡乱批评。雌黄: 即鸡冠石,一种可以用作颜料的黄赤矿物,古人常用以涂改写错的字。 信口雌黄xìn kǒu cí huánɡ也说“口中雌黄”。形容毫无根据地乱发议论,胡说八道。 信口雌黄xìn kǒu cí huánɡ【解义】 雌黄:鸡冠石,黄赤色。古时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雌黄涂了重写。比喻不顾事实,随口乱说。 信口雌黄xìn kǒu cí huánɡ信口: 随口。雌黄: 黄赤色颜料,古人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雌黄涂抹再写。比喻随时改变自己说的话,即说话不慎重,随口乱说。徐铸成《报海旧闻》:“还说我是‘地下党员’,做过什么秘书等等,真是~,白昼见鬼。” 信口雌黄xin kou ci huang信:随便。雌黄:一种可用来制作颜料的矿物,古时用来涂改错字。比喻不顾事实,乱发议论。语本南朝梁·刘峻《广绝交论》:“雌黄出其唇吻。” 信口雌黄 胡说八道xìn kǒu cí huáng;hú shuō bā dào信:随便;雌黄:黄赤色的颜料,古代流行用黄纸写字,写错了字用以涂抹重写。形容不顾事实,毫无根据地随口胡说。巢峰《刹一刹著书出书中的粗制滥造风》:“那些~的东西,竟成为人们的‘无声的老师’,真令人啼笑皆非,不寒而栗!” 信口雌黄 指鹿为马xìn kǒu cí huáng;zhǐ lù wéi mǎ《史记·秦始皇本纪》说,秦二世时,丞相赵高企图篡位,故意把献上的鹿说成是马,有大臣不服者,即借机杀害。形容不顾事实,随口胡说。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吕志贵《满眼清泪悼先生》:“先生苦笑着对我说:‘我本不想当这个官,十年浩劫中断了我的创作,我应当抓紧时间多写几部书。可是如果我不当的话,万一这些~的人上来,我一本书也写不出来了。’” 胡编乱造 东拉西扯hú biān luàn zào;dōng lā xī chě指故意瞎编一气,胡说八道,不谈事实真相。秦培昌《敢摸老虎屁股的勇士》:“调查开始了,初战就是‘硬碰硬’。工作组找李华贵谈话,李却~。” 信口雌黄xìnkǒu-cíhuáng信:随意。雌黄:一种可用作颜料的黄色矿物,古人用来涂抹写错的字,后指任意窜改。指不顾事实,随意乱说。也指恶意诬陷。 RK2C【信口雌黄】xìn kǒu cí huáng不顾事实,随口乱说。信:听凭,随意。雌黄:即鸡冠石,橙黄色,可作颜料。古时写字用黄纸,写错字就用雌黄涂抹再写。 信口雌黄xìnkǒu-cíhuáng〔偏正〕 信口,随口。雌黄,一种小块黄赤色粒状矿物。古代研成粉末后,在写字有错时用来涂抹。后指随口乱说,任意造谣、歪曲事实。语本南朝梁·刘孝标《广绝交论》:“雌黄出其唇吻。”李善注引晋·孙盛《晋阳秋》:“王衍,字夷甫,能言,于意有不安者,辄更易之,时号‘口中雌黄’。”冯德英《迎春花》:“如果孙俊英按事实讲也没有什么,但是她加油添醋,~,凭空捏造,极尽诬蔑挑拨之能事。” 信口雌黄xìn kǒu cí huáng信口:毫无根据地随意乱说。雌黄:即鸡冠石,黄赤色,古时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雌黄涂改。比喻不顾事实随意乱说。《鲁迅书信集·致李秉中》:“近常从事于翻译,间有短评,涉及时事,而信口雌黄,颇招悔尤。”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