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三庄保安族人聚居区。原指今青海省同仁县境内的保安城、下庄、尕沙尔三个村庄。现指今甘肃积石山保安族撤拉族东乡族自治县大河家地区的大墩、甘河滩梅坡、高赵李家等村庄。清同治初年,由于受当地喇嘛教隆务寺封建农奴主的欺压,居住于青海省同仁县原保安三庄的保安族人被迫迁徙,几经辗转,最后进入甘肃,在积石山边临复大河家、刘集一带定居下来,逐渐形成现今的保安三庄。 保安三庄保安族聚居区。原指今青海同仁县保安城、下庄、尕沙尔三个村庄。清同治年间, 保安族迁居今甘肃积石山保安族撒拉族东乡族自治县大河家地区的大墩村、甘河滩梅坡、高赵李家等村庄,习惯也称为保安三庄。1952年曾成立民族自治乡。 保安三庄 保安三庄保安族聚居区。原指青海省同仁县保安城、下庄、尕撒尔三个村庄。清同治年间迁居到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大河家地区的大墩堡村、甘河滩梅坡村和高赵李家村居住,习惯上把这三个村庄仍称保安三庄。 ☚ 保安语 保安族宗教信仰 ☛ 保安三庄地名。保安族聚居地。原指今青海同仁地区的保安、下庄、尕撒尔之地。清咸丰(1851—1861)年间,因受当地部分土司、头人的欺压,及农田水利灌溉等问题引起纠纷,发生大规模的民族械斗而东迁,徙居今甘肃大河家等地。1954年成立民族乡时,将大墩、甘河滩、梅坡三个村庄,也习惯称为保安三庄。1958年后,甘河滩与梅坡合并为甘梅,故又将甘梅、大墩、高李三地统称为保安三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