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俗说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俗说 俗说轶事小说集。南朝梁沈约作。原三卷。已佚。今存佚文五十余条,记东晋宋齐名人遗闻轶事。鲁迅《古小说钩沉》有辑本。 ☚ 述异记 小说 ☛ 俗说 俗说南朝梁志人小说集。沈约撰。《隋书·经籍志》子部杂家类著录,三卷;《宋史·艺文志》小说家类著录一卷,已为残存。有《玉函山房辑佚书》本一卷。《古小说钩沉》辑五十二条。是书主要记载东晋刘宋社会上层人物轶闻杂事,褒贬寓其中,体类《语林》。具体内容大致有:(1)披露官场黑幕。如《殷伯仁》,记殷伯仁被上司何无忌迫害致死于狱中事,反映了封建社会险恶的上下级关系。《江夷》写江夷被王准暗劾事,从中可以窥见封建社会擅权者的鬼蜮面目。(2)名人趣闻。如《书簏》记刘柳和傅迪关于读书的一段对话,刘柳针对傅迪所谓“读书不多,何足(充实)本人”的话,而谓“读书虽多而无所解,可谓书簏(竹箱)”。“书簏”之喻,很有意趣。《顾虎头》记顾恺之为别人画人,而不点睛,谓“点眼睛便欲能语”,展示出顾恺之画技之高妙。(3)妒妇故事。如《荀介子妇》、《车武子妇》、《桓温妻》等,皆写出了不同妒妇的形象特征,具有一定的教谕意义。是书善于借鉴前代志人小说的艺术经验,从而在写作实践中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如刻画人物形象做到于细腻处达情貌、见精神。像《桓石虔》条,记桓征西之儿桓石虔,于猎围中射虎,“虎被数箭”而伏地,他则“径至虎边,便拔得箭;虎跳越,他亦跳,跳乃高虎跳;虎还伏,他持箭便还。”通过对桓石虔“至”、“拔”、“跳”、“还”一连串动作的过细描绘,成功地刻画出了一位勇猛过人的虎胆英雄形象。《车武子妇》写车武子妻夜中掩袭车武子的“外遇”,险些杀死与车武子共宿的兄长,准确而传神地刻画了车武子妇这个变态女子的形象。《俗说》在描写人物方面,为唐代小说创作积累了宝贵的艺术经验,也奠定了它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 ☚ 沈约 点睛 ☛ 俗说 俗说南朝梁志人小说集。刘峻撰。《隋书·经籍志》小说类《世说》刘孝标注本下附注著录,一卷,至唐时已佚。宋尤袤《遂初堂书目》小说类著录刘孝标《俗语》一种,无卷数。似宋代又有传本,但今亦不存。马国翰辑目《俗说》即以为刘著。鲁迅《古小说钩沉》不著撰人,《中国小说史略》将佚文属沈约。二本皆五十二条,有四条互异。但已很难分出何为刘文,何为沈文。从佚文推知,刘氏《俗说》与沈氏《俗说》内容题材基本一致,主要反映东晋至南朝齐梁间上层社会轶闻琐事。今有学者认为,刘峻谙熟《世说》之体,“此书为续《世说》而作”。参见沈约《俗说》条。 ☚ 刘峻 陶弘景 ☛ 俗说sú shuō俗话说;通常说:宝玉笑道,“~随乡入乡,到了你(指妙玉)这里,自然把那金玉珠宝一概贬为俗器了。”(四一·945) 俗说三卷。南朝梁沈约(详见《韵经五卷》)撰。此书为《世说新语》类小说集,当时以此名书的有两种。《隋书·经籍志》子部杂家类:“《俗说》三卷,沈约撰,梁五卷。”又小说家类《世说》刘孝标注下附注:“梁有《俗说》一卷,亡。”据此,清马国翰以为后者是刘孝标著。两书均已散佚。主要记东晋和南朝宋社会上层人物的言行与逸事,较少涉及当时清谈与品评人物的风气,内容较为杂乱和琐碎,思想意义远不如《世说新语》,史料价值也不大。今存版本有《玉函山房辑佚》本一卷,题沈约撰。鲁迅《古小说钩沉》本不分卷,不题撰人,然《中国小说史略》以其佚文属沈约。两辑本均为五十二条,其中仅有四条互异。 俗说一卷。南朝梁沈约 (441—513)撰,清马国翰辑,沈约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西)人。历仕宋、齐、梁三朝,官至尚书度支郎、中书郎、国子祭酒、尚书令等。卒谥隐侯。此书《隋书·经籍志》作三卷,《梁书》作五卷。主要记述世俗传说及俗传事语等。后其书散佚,清人马国翰遍寻诸书,辑录一卷。体例、内容颇近《世说新语》。辑本虽然很少,但甚为珍贵,可资参考。今有《玉函山房辑佚书》本。 俗说参见“通俗文”条。 俗说民间的说法,也指民间谚语。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