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俗语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俗语 俗语谚语的特殊成分。是流行民间的通俗语句,是一种形象的定型化的短语。多带有一定的地方性和时间性。俗语大都活跃在人们日常对话、讲演中,生动活泼,有很强的表现力、感染力。 ☚ 俚语 俗赋 ☛ 俗语 俗语中国古代笑话。熙宁初,有人自常调上书,迎合宰相意,遂擢御史。苏长公戏之曰:“有甚意头求富贵,没些巴鼻便奸邪。”有甚意头,没些巴鼻,皆俗语也。 ☚ 俗谶 修屋漏 ☛ 俗语súyǔ通俗流行并已定型的语句,如“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俗语súyǔ〈名〉民间广泛流行的通俗而定型的语句,简单而形象化,有的表意幽默:古代俗语│新编俗语。 俗语指流行于民间的通俗、简练而又固定的语句。一般包括谚语(如“众人拾柴火焰高”)歇后语(如“孔夫子搬家——净书(输)”)、惯用语(如“剃光头”)、通俗成语(如“狼心狗肺”),俚语(如“打肿脸充胖子”)。其主要特点是:(a)群众性。群众所造并在民间广泛流行。(b)口语性。来源于口语,运用于口语。(c)定型性。一般有较稳定的结构形式。有人把它等同于俚语。参见“俚语”。 俗语(同)俚语 俗语sú yǔ❶人们口头上常说的通俗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反映社会生活经验。又称“俗话”:~说的好,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筵席。谁守谁一辈子呢。(二六·585)咱们家没人,~说的夯雀儿先飞,省得临时丢三落四的不齐全,令人笑话。(六七·1615) 俗语 俗语流传于民间的通俗语句,包括通俗的成语、谚语以及大部分的歇后语。 ☚ 格言 简称 ☛ 俗话、俗语;文话、雅言○俗话sú huà(名)俗语:他的文章里~很多|有些~看似浅显,却蕴含了深刻的道理|~说得好:艺多不压身。 ○俗语sú yǔ(名)通俗流行并已定型的语句:民间~|~因其通俗易懂而广为流传|~说:火要空心,人要实心。 ●文话wén huà(名)文雅的话语:人家是文人,说的自然是~|添几句~润饰一下 | 满口~。 ●雅言yǎ yán(名)高雅的言辞:文士~|奇景要大作,开国待~。 俗语 俗语同“谚语”条。 ☚ 俗言 俗话 ☛ 俗语sú yǔ〖名词〗 俗语流行于民间的通俗词语。包括所谓谚语、俚语及口头上常用的成语。俗语类型不一,形式各异,通俗易懂,往往富于形象色彩。我国古代俗语十分丰富。东汉服虔的《通俗文》开我国通俗词典之先河。此后,明·陈士元的《俚语解》、明·张存绅的《雅俗稽言》、清·翟灏的《通俗编》、清·钱大昕的《恒言录》等,收集古代俗语甚丰,可资参阅。 语句 语句群众中传流的固定语句:谚(谚语;谚言;农~;民~) 谣语 ☚ 字句 标题 ☛ 道理或寓意浅显,容易理解、明白 道理或寓意浅显,容易理解、明白平易(平易易知) 浅显易懂 另见:内容 意义 水平 简单1 ☚ 浅显 根源 ☛ 各种说法 各种说法异端 ☚ 说法 说的情况 ☛ 俗语sú yǔ❶通俗流行的言语。《汉书·路温舒传》:“故~~曰:‘画地为狱议不入,刻木为吏期不对。’” 俗语 俗语Su yu流传于群众中表达某种意义的形象精炼的语句叫俗语。它不像谚语那样内容深刻,有斗争经验。如:“敬酒不吃吃罚酒”、“横挑鼻子竖挑眼”、“雷声大雨点小”、“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这山望着那山高”等。俗语一般句式整齐,多数押韵。如:“一物降一物,卤水点豆腐”、“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俗语一般没有生僻义。个别方言成分要解释。如“打蛇要打七寸”的“七寸”指距头部七寸要害处。俗语是一种特殊的论据,可以起论证作用。拿它作论据,证实某个观点,既有逻辑的概括力、说服力,语言又简明,有时还很形象。如: “俗话说: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平凡的工作看起来没什么惊人之处, 但任何工作都有它的内在规律,都有大学问可钻。”(靳大鹰《“独唱演员”与 “合唱演员”》)又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词汇贫乏,选择不出有力的词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颠来倒去老是那么几个词儿,即使写出文章来,语言也显得干瘪乏味”。(文辉《蜜蜂酿蜜的启示——谈词汇的丰富》)俗语同谚语一样,口语性强,有别于书面语性强的成语。在语言运用中,俗语、谚语一般可以独立成句,或独立于句外,也不同于相当于词的成语。如: ☚ 俚语 格言 ☛ 俗语又称“俗话”。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语句,包括谚语、俚语等。 俗语一卷。不著撰人名氏。此书杂录古今谚语及方言,标其原始。凡经史、小学诸书,均有采据。其采自说部者,并各注书名于其下,虽是解释常言,但考证颇近于古。然如释大夫称主,引 《左传》 及 《国语》为证,而《周礼》以主得民之文反不见被引用,此为录传而遗经。又如释郡君、县君,引元品官母妻四品赠郡君、五品赠县君为证。但是,考汉武帝尊王太后母为平原君,平原为汉郡,则封郡君之制已始于汉。又如武帝封金王孙女号修成君。修成为汉县,则封县君之制也始于汉,而此书仅载元品官,则又为引后而遗前也。又论音韵,称北人以步为布,方音之谬。此为不知《周礼注》中言酺步可以通读,《春秋释文》蒲圃之圃一作布音,此乃四音且可并转,况步布之通为一韵,不过读有轻重罢了,此由昧于古读,故未得通方之旨也。此书有明刊本。 俗语su yuproverbial expression 俗语common saying;folk adage 俗语popular saying;folk adage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