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俗词源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俗词源学

又称通俗词源学、民间词源学、流俗词源学。指以俗词源为研究对象的词源学。它不是一门纯语言学学科,而是在语言学(特别是历史词汇学)、民俗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边缘性学科。参见“俗词源”。

俗词源学

俗词源学

根据语音的相同或相近,主观地推测某些词的来源,叫做俗词源学。也叫“通俗词源学”。如“犹豫”一词,《颜氏家训·书证》解释说:“《尸子》曰:‘五尺犬为犹。’《说文》云:‘陇西谓犬子为犹。’吾以为人将犬行,犬好豫在人前,待人不得,又来迎候,如此往返,至于终日,斯乃豫之所以为未定也,故称犹豫。或以《尔雅》曰:‘犹如麂,善登木。’犹,兽名也,既闻人声,乃豫缘木,如此上下,故称犹豫。”这就是一种俗词源学的解释。其实“犹豫”是双声联绵词,与犬或兽无关。俗词源学解释词源望文生义,缺乏科学的根据。但它往往反映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人民丰富的想象。如“西王母”本古西方国名,《尔雅·释地》:“孤竹、北户、西王母、日下,谓之四荒。”因为有个“母”字,古人就认为它是一位女神。《山海经·西山经》:“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样子很可怕。而司马相如《大人赋》:“吾乃今日睹西王母之皬然白首。”她已成为一位白发老太太。到元明以后的小说戏曲中,“西王母”进一步变为一位容貌美丽的女神。又如“观世音”是佛教菩萨名,唐时避太宗讳,只称“观音”。本是男身,后世却变成女相,说是妙庄王女,在民间受到普遍的崇拜。可见俗词源学为民间文学和民俗学提供了不少有用的材料,是值得我们研究的。

☚ 语源学   通俗词源学 ☛

俗词源学

即根据语音的相同或相近,主观推测某些词的来源。例如“西王母”,本是古代的一个国名,而人们却望文生训,把它说成女神。从《山海经》、《穆天子传》到《汉武内传》、《神异记》等书,为它编造了很多荒诞不经的故事。俗词源不是在丰富的语言材料的基础上经过科学研究得出来的结论,而是缺乏根据的凭空臆断,多不可信。不过它能对语言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一些词义的改变。同时,其丰富的想象往往也反映出人们的风俗习惯,是许多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的来源。这可为民俗学和民间文学的研究提供一定的材料。

俗词源学

又称“通俗词源学”。指根据民间传说资料,对某些词语的来源和发展历史所作的推测性解释。对语言的发展有一定影响,并往往反映出人们的风俗习惯。它同民族学、民俗学联系紧密,是许多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的来源。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9: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