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中央流体动力研究院Eluosi Zhongyang Liuti Dongli YanjiuyuanCentral Aero-hydrodynamics Institute,Russia-TSAGI
俄罗斯联邦共和国从事空气动力学和流体动力学理论和实验研究的一个主要机构。亦称中央茹科夫斯基流体动力研究院。研究院总部位于莫斯科附近的茹科夫斯基航空城。中央流体动力研究院是苏联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遵照列宁的指示,于1918年12月1日创立的。研究院的创始人和第一任院长是俄国航空奠基人、著名空气动力学家茹科夫斯基(1847—1921)。研究院有许多杰出的力学专家,如С·А·恰普雷金、А·Н·图波列夫、А·А·多罗德尼岑、Н·Е·科钦和А·И·谢道夫等。1994年在任院长为Г·И·柴卡诺夫。
在国民经济恢复和改造时期,中央流体动力研究院为航空和其它科学技术奠定了基础,设计制造了苏联首架全金属结构单翼机和军用飞机。1925年,大型低速风洞投入使用。20年代末,开展了机翼理论、结构强度和螺旋浆理论研究,建立了水槽和水力实验室。30年代初,以中央流体动力研究院部分科室和实验室为基础,新建了全苏航空材料研究院、中央航空发动机制造研究院、全苏水力机械制造研究院和中央风动力科学研究院等科研机构。1937~1940年,新建了有全尺寸风洞、高速风洞、变密度风洞及结构强度研究设备的实验基地。卫国战争时期,取得的研究成果使作战飞机的速度、强度、机动性和起飞着陆性能得到了提高。战后,制订了“喷气飞机布局的理论研究和试验”计划,研究机翼和旋成体超声速空气动力学理论,与设计局合作研制成了高亚声速和超声速喷气式战斗机和超声速客机。60年代,在高超声速熵层影响、钝头体数值计算、气动加热和防热等研究方面取得了成果。其后,开展了减阻、超临界翼、二维进气道和推力向量控制等方面的研究。
中央流体动力研究院以航空空气动力学和结构强度研究为主,负责对本国飞机发放适航证,也参与火箭、导弹及航天器的研制工作。研究院在进行航空器和航天器流体动力学研究的同时,对工业空气动力学也作了系统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制成了水翼船和各类通风机,提供了建筑物和桁架结构经受风载的研究成果。
中央流体动力研究院有100余座风洞,大风洞有20多座,位于总部的有50多座。主要有T101椭圆形低速风洞(试验段尺寸:椭圆24m×14m,长24m,速度65m/s)、T109三声速风洞(试验段2.25m×2.25m×5m,马赫数0.4~4.0)、T117高超声速风洞(喷管出口直径1m,马赫数10~20)、T116高超声速风洞(喷管出口为1m×1m或直径1m,马赫数1.75~10)和T128三声速风洞(2.75m×2.75m×8m,马赫数0.75~1.7)。此外, 尚有尾旋风洞、低密度风洞(BAT104)、自由分子束设备(BAT103)、航空发动机试车台(T131А、Б、В)和高真空室(TПBК)等设备。
中央流体动力研究院下设空气动力实验室、流体动力实验室、飞行力学实验室、复合材料实验室、强度实验室、工业空气动力学实验室、直升机实验室、试制工厂、科技情报室、仪表处、出版处、研究生部和科学纪念馆等部门。中央流体动力研究院现有1.2万多名科学家和工程师。由于研究院的成绩卓著,曾获得过苏联的红旗勋章、列宁勋章和十月革命勋章等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