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便民图纂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便民图纂

 《便民图纂》是介绍一般生产技术和生活常识的著作,是研究中国古代农业、纺织、畜牧、文化、民俗等方面的重要参考文献。明代邝璠编著,明弘治六年(1493)首刻,后有弘治十五年(1502)刻本,嘉靖二十三年(1544)刻本,万历二十一年(1593)刻本。1959年农业出版社出版石声汉、康成懿校注本。现存最早版本是嘉靖本,其次是万历本,两本文字基本相同,但后者的刻技较为讲究。
 邝璠 (1465—1505),字廷瑞,任邱人,弘治六年(1493)进士,曾历任吴县知县和河南右参政。他虽是北方人,但因他长时间的在江南做官,对太湖区域农村的生产、生活情况颇为了解,并且积累了许多有关当地农业生产和农家日常生活各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便民图纂》就是他以此为依据,同时征引前于他成书的《农桑辑要》、王祯《农书》、《种树书》、《多能鄙事》等书,加以编纂而成的。
 《便民图纂》全书16卷 (嘉靖本为16卷。万历本为15卷,盖将第1、第2卷并成一卷)。卷1全部为农务之图;有水稻种植、加工、收藏图谱15幅。卷2:全部为女工之图,有蚕桑织衽图谱16幅。这两卷图大部分以宋楼刊行的 《耕织图》为根据,仅有少幅改绘(已不能评考),同时把楼图上原有的古雅难懂的耕织诗,都换成近于江南地区民间流行吟唱的竹枝词。卷3为耕获类;卷4为桑蚕类;卷5一卷6为树艺类;均系关于农业生产技术的知识,主要有粮、棉、蔬菜的栽培,瓜果花木的种植,养蚕缫丝的方法和管理、加工、收藏等方面的技术措施。卷7为杂占类,系关于气象预测的经验,主要讲气象变化所呈现的现象和一些动物对各种气象条件变异的反应。其中有当地农民的谚语,间杂部分穿凿附会之辞。卷8为月占类;卷9为祈禳类;卷10为涓古类,均系当时当地流行的风习,其中有各种礼俗,也有阴阳占卜之法和各种禁忌。卷11为起居类,系有关当时江南人民日常生活各方面的小知识,有涉及饮食起居的各种问题,也有涉及孕妇、婴儿饮食和服药时应注意的事项。卷12—卷13为调摄类,系讲药物治疗和保健的。包括内、外、妇、儿四科,风、寒、暑、湿等三十类疾病,抄录有当时民间传用的二百五十道处方。卷14为牧养类,系讲各种禽畜的饲养方法的及疾病的治疗方法的。最后两卷为制造类,其中卷15系讲食品的制作和加工的,包括有茶、酒、醋、酱、乳制品、脯腊、腌渍品等各种食品的制造技术和鲜干果的贮藏方法,卷16系讲日用杂物的制作和加工的,包括有衣物、家具、书画、笔砚等家庭日用品的制造技术和保护、修补、清洗等方法。
 《便民图纂》一书大部分内容都是从其它的书抄录或节引的,但仍然深受当时人们的欢迎,多次翻版、广泛流传,原因主要有四: 一是与它明确的编写目的有关。“便民”就是方便于民,故名思议,是准备解决农家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万历本于永清序云:“邝廷瑞氏《便民图纂》,自树艺占法以及祈涓之事,起居调摄之节,萏牧之宜,微琐制造之事,捃摭该备,大要以衣食生人为本。是故绘图篇首而附纂其后,歌咏嗟叹以劝勉服习其艰难。一切日用饮食治生之具,展卷胪列,无烦咨诹,所称便民者非耶。”就说明了这一点。二是与它内容丰富,实用性强有关。嘉靖本吕经序:“民生一日不能己者,毕精择而彪分昭列焉,故它书可缺,此书似不可缺”,亦说明了这一点。三是与它大量采用民间生动、通俗的歌谣、谚语,文字较它书易懂、易记有关。 诚如邝璠自己所言: “宋楼旧制 《耕织图》,大抵与吴俗少异。其为诗又非愚夫愚妇之所易晓,因更易畋事,系以吴歌。其事既易知,其言亦易入。用劝于民,则从厥攸好,容有所感发而兴起焉者。”他撰写的吴歌系山歌体,平畅易晓,吴人可随口而歌之,兼有插图对照,使没有受过多少教育的农民很容易理解。四是与它收录一些独到乃至今创造性的材料有关。例如,关于水稻栽培,从“耕垦”、“治秧田”起,所有施肥,准备种子、插秧、除草、收藏到舂成米储藏,有一套细致全面而简明的叙述,是元代《农桑辑要》、《王祯农书》、《农桑衣食撮要》中所没有的,其中“冬舂”的方法,可避免稻谷在储藏中发芽所引起的亏损,是一件很值得注意的事。又如开垦荒田法、蔬菜栽培法、治血吸虫的药方等,也都很有实用价值。
 《便民图纂》一书,由于内容淹贯一切,无所不包,既有助于生产指导,又能供给人们日常生活各方面需要的技术知识,因此可以说它是明代一部分类排列的生活简明百科全书。它对明代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进步影响很大。嘉靖本欧阳铎序中所说的:“今民间传农、圃、医、卜书,未有若《便民图纂》,识本末轻重,言备而指要也。”十分中肯,很能说明这部书的重要作用。

便民图纂

综合类著作。明邝璠撰。十五卷。璠字廷瑞,任丘(今属河北)人。正德进士,官知县。搜集民间耕作、园艺、牧养等农业技术知识及养生、验方等医学内容,分类编辑而成。实为古代民间日用手册。卷一至卷九,卷十二至卷十五,为耕作、桑蚕、园艺等农业知识及占卜一类内容,与医学无关。卷十,起居,有关养生内容,卷十一至卷十二,为调摄类。载有风、寒、暑等二十八类外感及内伤杂病,和疮肿、诸伤、杂治、妇人、小儿等病方。每类病证下罗列数方,以备选择,主治简要,每方述其药味、剂量、服法。方切实用。有些方剂,为《普济方》所未载。后世《本草纲目》等医籍中也多引用。有一九五九年中华书局据万历二十一年(1593)于永清刻本影印本。

《便民图纂》A Pictorial Book for the Dai-ly Life of Common People

明代苏南一带供农村日常生活及农事活动翻检用的通书,其中农事活动占很大篇幅。作者不详。其书原名为《便民纂》,有文字无插图。明代弘治年间(1488~1505)有人把宋代楼《耕织图》的题诗改为吴语竹枝词,连图放于卷首一起刻印,因而改名《便民图纂》。因嘉靖三十一年(1552)贵州刻本提到“邝廷瑞始刻于吴中”,后人多认为此书的作者是邝璠(字廷瑞)。邝璠于弘治七年至十二年(1494~1499)曾任吴县知县,翻刻此书以为推广农事,完全可能。是否即是作者始刻则难肯定。鉴于此书的内容庞杂,又有不少节录前人的著述,显系民间长期流传,陆续有所充实而成,不是一人一时独立完成。
全书共十六卷,卷一“农务之图”15幅和卷二“女红之图”16幅,每图都附有吴语竹枝词(见图1、图2)。卷三至卷十六是文字叙述,内容广泛涉及农村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 卷三“耕获类”,主要介绍粮食、油料、纤维等大田作物的栽培技术;卷四“蚕桑类”,叙述蚕桑生产;卷五、卷六“树艺类”,主要叙述花、果、蔬菜等园艺作物的栽培技术;卷七“杂占类”,主要讲气象预测,虽有不少穿凿附会的成分,但也不乏老农的经验总结;卷八至卷十分别题为“月占”、“祈禳”、“涓吉”,基本上属于封建迷信的东西;卷十一“起居类”和卷十二、卷十三“调摄类”,主要论述生活宜忌和医疗卫生;卷十四,“牧养类”,除讲述普通禽畜的饲养管理、疾病防治和相法外,还载有鱼、鹿、猿、鹤、鸽、鹦鹉等动物的疾病防治方法;卷十五、卷十六“制造类”,主要叙述农副产品的加工、贮藏、腌渍、烹调和家庭日用品的制备、保藏和修补技术。全书结构分明,条理清晰,虽然大部是抄录或节引前人著作,但也有其独到之处,如关于水稻生产的内容,从耕垦、治秧田到收割、贮藏,每个生产环节都作了较全面的叙述。蔬菜方面收录了油菜打薹摘心等第一手资料。
上海图书馆藏有《便民纂》十四卷,保存了不少《便民图纂》未收的资料。《便民图纂》初刻于弘治十五年(1502),日本内阁文库藏有据初刻本转录的江户抄本,约有五六种刻本。现代以1959年农业出版社出版的石声汉、康成懿校注本最便于使用。



图1 插莳图



图2 采桑图

《便民图纂》Illustrations of People's Livelihood

中国明代农书。邝璠撰。璠字廷瑞,任邱(今河北任丘县)人,弘治进士,曾任吴县知县、河南右参政等职。一说本书作者不详,只是邝璠在吴县任内所刻。全书十六卷,第一卷农务图15幅,第二卷女红图16幅,从第三卷起分为11类,其中如耕获、桑蚕、树艺、牧养等均属农业范围。此外杂占、月占、制造等部分中也多有与农民生活和生产有关的内容。

《便民图纂》

中国明代农业著作。作者邝璠,成书于明弘治十四年(1501)。全书共16卷,第1卷“农务之图”15幅,第2卷“女红之图”16幅,后14卷均为文字。从第3卷开始分耕获、桑蚕、树艺、杂占、牧养、制造、月占、祈禳、涓吉、医药卫生等内容。

便民图纂

便民图纂

综合性农书。十六卷。明邝璠编。邝璠(生卒年不详),字廷瑞。山东任丘人,正德进士,弘治七年(1494)知吴县,历官河南右参政,“循良称最”(《同治苏州府志·名宦类》)。他任职江南吴县,对太湖地区的农业生产颇为熟悉,故于弘治十五年(1502)在吴中编刻此书。
《便民图纂》前二卷系农桑方面的图画,共有三十一幅。卷三耕获类,卷四桑蚕类,卷五、卷六树艺类(包括花、果木、蔬菜),卷七杂占类,卷八月占类,卷九祈禳类,卷十涓吉类,卷十一起居类,卷十二、卷十三调摄类,卷十四牧养类,卷十五、卷十六制造类。万历癸已(1593)永清刻本将第一、第二卷合为一卷,成为十五卷本,内容章节与嘉靖甲辰本相同。《便民图纂》的主要内容为农业生产技术,体现了以水稻为主,蚕桑为重要副业的农业生产的传统格局,兼有医疗、家庭用具、日常生活等内容。由于内容包罗万象,文字通俗,故流传久远且广泛,对指导和普及当时的农桑技术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此书的大部分内容虽系抄录或节引有关各书系统编纂而成,但有不少内容仍然值得重视。如书中记载的当时江南地区老农的耕作、园艺、蚕桑、畜牧、农产品加工等操作经验,以及有关的民间验方,在当时和后世均产生过一定影响,颇具参考价值。对于水稻栽培的经验,作者从耕垦、治秧田起,一直到收稻、舂成米储藏,均作全面细致而简要的叙述,反映了作者丰富的水稻生产的实践经验。又如前二卷关于农桑方面的图画,是以宋楼的《耕织图》为蓝本改写的。楼的《耕织图诗》工整典雅,邝璠改换成民间的吴歌《竹枝词》,通俗、易懂,更为江南群众所喜闻乐见,真正达到“便民”、普及的目的。
据考证,此书非一时一人所编。今人王毓瑚认为:“大约此书是民间历来传录的本子,并非作于一时,显然也不是出于一人之手。”(《中国农学书录》)《便民图篆》的祖本是成化弘治间所刻之《便民纂》十四卷,当时并无插图,从其类目上看,可知与后来的《便民图纂》大致相同。
有明弘治壬戌(1502)刻本、明嘉靖甲辰(1544)广西刻本、嘉靖壬子(1552)贵州刻本与明万历癸巳(1593)永清刻本及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年版。

☚ 救荒本草   种树书 ☛
便民图纂

便民图纂

近人以为该书并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也有称为邝璠撰。16卷 第1卷有农务图15幅;第2卷有女红图16幅;第3卷以下为耕获、桑蚕、树艺、杂占、月占、祈禳、涓吉、起居、调摄、牧养、制造等类。有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年排印本。

☚ 三才图会   唐类函 ☛

便民图纂biàn mín tú zuǎn

《本草纲目》序例第1卷引据古今经史百家书目(16)。书名。无名氏撰,1552年撰于贵州。共16卷,第1卷为农务图15幅,第2卷为女红图16幅,每图皆附以竹枝词一首,第3卷以下分11类,即耕获、桑蚕、树艺、杂占、月占、祈禳、涓吉、起居、调摄、牧养、制造,其中利民用者甚多,然意求全备往往冗琐。

便民图纂

十六卷。无编者姓氏。《明史·艺文志》及《中国丛书综录》均著录为明邝璠撰。但据近人研究认为,此书并非成于一时一人之手。邝璠,字廷瑞,生平事迹不详。此书本属农书类,但由于书中所记内容“旁及祈福、择日及诸格言,不名一家”,因此被附在杂家类。本书是一部古代民间日用手册之类的书籍,内容包括耕作、园艺、牧养等农业技术知识和医药上的民间验方,此外还有饮食器用的常识和阴阳占卜等迷信部分。第一卷为 “农务图”,共计十五幅; 第二卷为 “女红图”,共计十六幅,后边均附有 “竹枝词”一首; 第三卷以下共分十一类,即耕获、桑蚕、树艺、杂占、月占、祈禳、涓吉、起居、调摄、牧养、制造。就整部书内容来看,以农耕和占验为主,其它各卷涉及到杂家各类。其中便民者甚多,但因所记庞杂,未免冗琐。书中关于“以桃枝洒雄黄水避鬼魅法”及“以千年枯木祛狐狸法”等则更显荒诞。此书于明弘治十五年 (1493)由邝璠首刻于吴中,后又有弘治十五年云南人吕中刻本及嘉靖二十三年 (1544)刻本、万历二十一年 (1593)刻本。1959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排印本。并收入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9年版《中国古代科技图书丛编》初集及该所出版的《中国古代版画丛刊》第三函中,1961年版上海图书馆 《中国丛书综录》子部农家类有著录。

便民图纂

《便民图纂》

明邝璠撰。璠字廷瑞。任丘(今属河北省)人。进士出身。弘治七年( 1494 )任吴县知县时在《便民纂》的基础上,改变类次目录,扩大农事部分,增益医方,紧缩其它部分而写成。弘治十五年( 1502 )刊于苏州。全书共十六卷。主要叙述农业生产技术,食品制造,医疗调摄,日用品的制造、保全和整补,气象预测以及占卜等方面的知识。首列农务图和女工图二卷,是模仿宋楼璹《耕织图诗》写成的,其中,采用了通俗的竹枝词,附以生动的图画,把群众耕织经验描绘出来,通过民间吴歌的形式在群众中推广。形成此书的一个突出特点。书中的十四卷文字叙述部分,大多是抄录或节引已有各书,其中也有独创之处。反映了以种水稻的泽农为主业、蚕桑为重要副业的农业生产体制。全书类似农家日用手册。属于江南农书系统。

☚ 天工开物   沈氏农书 ☛
0000343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7 3:3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