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侯马晋国遗址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侯马晋国遗址 侯马晋国遗址是春秋时期晋国晚期的都城新田遗址,位于山西省侯马市汾、浍两河交汇处,面积约33平方公里,年代为公元前585—前416年。侯马晋国遗址由白店、台神、牛村、平望、呈王、马庄六座城址组成,分早、晚两期。除白店古城为早期外,其余五座皆属晚期。在古城址及其附近发现的遗迹有宫殿台基,铸铜、陶器、石器、骨器等手工业作坊,盟誓遗迹及墓葬区等;遗物有陶器、铜器、玉器、骨器和包金器等。陶器主要是灰陶,常见的器物有鬲、罐、瓮、甑盆、豆、盖豆和钵,鼎、壶、杯较少,簋只见于早期,晚期新出现了釜、鉴和罍几种器物。另外还有板瓦、筒瓦和瓦当等建筑材料。在出土的3万余块陶范中,有1000多件可以辨认铸件器形,并有100多件能成组配套地粘合一起。许多陶范上还刻有精美的夔龙纹、蟠螭纹、环带纹、云雷纹、人纹、兽纹、垂叶纹及鱼纹等。铜器有鼎、鉴、方壶、簋、编钟、编磬等。在13号墓出土的一对铭文相同的徐王庚儿自作鼎,为研究东海之滨徐国的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除铜器外,还有铜币千余枚。在盟誓遗址出土的数千件盟书,多为朱书盟书,余为墨书诅辞,它们记载了春秋战国之际晋国六卿之间的联合与斗争,为研究中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东周时的盟誓礼仪和制度提供了珍贵的资料。侯马晋国遗址于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陶寺遗址 禹王城遗址 ☛ 侯马晋国遗址 侯马晋国遗址侯马晋国遗址在侯马市汾浍两河交汇处,占地3300公顷,为春秋时期晋国都城“新田”旧址。自晋景公将晋都城迁至新田起,新田一直是晋之政治、经济、商业、文化的中心。 ☚ 玉皇庙 西侯度遗址 ☛ 侯马晋国遗址 256 侯马晋国遗址见42013侯马晋城。 ☚ 楚纪南故城 三星堆遗址 ☛ 侯马晋国遗址 侯马晋国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市西北部,约35平方公里。公元前585年,时当春秋后期,晋由故绛迁都于此,直至公元前369年晋亡。后此地归魏,渐废弃。1954年调查发现遗址,1956年起多次作考古发掘,已发现城址、盟誓遗址、墓葬及大量文物。东周古城址7座,城墙为夯土构筑,宽3至16米不等。西北4座相互毗连,余3座整体平面呈品字形。其中台神古城东西长约1700米,南北宽约1250米;牛村古城东西1100米,南北1650米。东城中部探出成组建筑基址,西南部发掘出3座东西并列的府库类遗址,每座长58米,宽16米。按其时代、形制等分析,可能为卿大夫封邑。牛村古城南郊一带发掘出铸铜遗址多处,大量半地穴式、窑洞式房屋,及井、窖穴、灰坑、窑、瓮棺葬等遗迹。铸铜遗址的产品有鼎、簠、壶、舟、匜、鉴等礼器,编钟,及钁、斧、凿等工具,剑、戈、镞等兵器。出土陶范数以万计,其中不少陶范有蟠螭、兽面、龙、凤、虎、牛等纹饰,还有男女人形器物座承。这些都是研究东周铸铜工艺的珍贵实物资料。晋定公十五年至二十三年(前497一前489),晋世卿赵鞅同卿大夫曾于此举行盟誓,发现盟誓遗址面积约3800平方米,有瘗埋牛、马牺牲土坑400余个,坑壁底部龛藏璧、璜、玦、圭等祭玉,出土盟书5千余件,其中656件字迹比较清楚,对研究东周盟誓制度、文字及晋国史事有宝贵价值。发现西周早期至战国中期墓葬1300余座,和3座车马坑,墓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出土各类文物不胜枚举,具有很高的考古研究和艺术价值。 ☚ 6. 侯马市 7. 黄河壶口瀑布风景名胜区 ☛ 侯马晋国遗址东周时期晋国晚期都城新田遗址。位于山西省侯马市北郊。1952年,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发现并发掘。年代在前585年~前416年间。 侯马晋国遗址在山西侯马市汾、浍两河交汇处,面积约三十三平方公里。已发掘出晋国宫殿、宗庙等建筑基址,铸铜、制陶、制骨等手工业作坊遗址,大片的古墓群和盟誓遗址。铸铜遗址面积达三千平方米,仅陶范就出土三万余件,能粘对成组,复原器形的在一百套以上,清楚地表明了从制范到浇铸的整套工艺过程,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在盟誓遗址出土了数千片盟书,记载着公元前497年以后,以赵鞅为代表的晋国新兴地主阶级为夺取政权而进行盟誓的誓词,对研究中国古代盟誓制度和晋国历史有重要意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