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侠客行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侠客行

 

[唐]李白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赢。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侠客行》属乐府“杂曲歌辞”。李白此诗之前未见有以《侠客行》名篇者,同类题材的诗多从《汉书·游侠传》,以《游侠篇》或《游侠行》名篇。李白此诗系用乐府体制吟咏传统的游侠题材。
 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诗文以赵客开篇,为全诗定下了基调,表明诗人所咏之侠客,就是慷慨悲歌、行侠仗义的勇士。诗文前八句描写了一个行侠仗义的侠客形象。他冠缨不整,宝剑雪明,骑着银鞍白马,飒然如飞:他仗剑行侠,剑术高超,所向无敌,“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然而,他功成身退,不愿示恩于人,让人感恩戴德,“事了拂衣去”,隐身埋名,远离红尘,浪迹天涯。这里,人们隐然可见诗人的身影。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李白为“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他尚侠任气,不爱其躯,颇有游侠之风;他追求功名,欲成大业,但又时常念念不忘功成身退,远离市井。诗人写侠客的气质和个性,带有浓厚的自我色彩。接下“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二句,诗人笔锋一转,把人们带到了七国争雄的战国时期,带到了尚侠好士的信陵君那里。信陵君,战国时魏昭王少子,魏安厘王异母弟,名无忌,和孟尝、平原、春申并称战国四公子。他礼贤下士,广为结纳,门下食客三千多人,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诗人提到的朱亥和侯赢。诗人用高度凝炼的语言,概括了朱亥、侯赢帮助信陵君救赵的故事。“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赢”二句,写信陵君爱士敬士重士,简疏而形象; “三杯”以下六句,描绘朱侯二人的豪侠形象,对他们的侠行义举给予了崇高的礼赞。酒逢知己千杯少,而他们“三杯吐然诺”,豪爽重义,跃然纸上。士为知己者死,是战国以来的侠士之风。朱、侯二人一诺千金重,感动了时人,也感动了苍天,“意气素霓生”句,既是对他们侠肝义胆的嘉许,也暗示了他们的侠义之举必定成功。诗人不着眼于历史故事的再现,而是着重勾勒侠士形象,宏扬侠士精神,他把窃符救赵、槌杀晋鄙这些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凝缩到极为简炼的诗句中,讴歌了侠士朱亥的壮举雄风。 “邯郸先震惊”一句话写出了朱亥义举造成的强烈反响,钦敬、褒许之意不言自明。朱、侯二人一诺千金重、愿为知已死的豪侠精神,千秋传诵,万古不朽。他们虽然早己成为过去,但他们的侠肝义胆、铮铮侠骨将留芳百世,他们的英名将与其他英雄一样永存。结尾二句,诗人借助扬雄的故事,把儒生与侠士作一对此。西汉末年的著名辞赋家扬雄曾在皇帝藏书的天禄阁校勘经典。这里,诗人借用扬雄的故事,用“书阁下”代指垂之丹青,扬名后世。究竟谁能彪炳史册、垂名千古呢?是老于《太玄经》的扬雄这样的儒生吗?诗人用反问的口气作了否定,对侠客的赞许也因而更进了一步。
 李白受老庄思想影响较大。他的诗常常化用《老子》和《庄子》语,开篇第一句“赵客缦胡缨”,用《庄子·说剑》“昔赵文王好剑,剑客夹门而客三千余人”和“吾王所见剑士,皆蓬头突鬓,垂冠,曼胡(即缦胡)之缨,短后之衣”语;“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则直接用《庄子·说剑》 “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语入诗。诗文采用叙事体,但大开大合,收转自然, 中间偶见议论之句,亦如画龙点睛,使人对全诗主旨更加了然。

李白《侠客行》(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李白的诗词 -可可诗词网

侠客行

年代:唐代诗人 作者:李白
←上一篇:望天门山 下一篇:菩萨蛮 →
诗词简介:
《侠客行》属乐府“杂曲歌辞”。李白此诗之前未见有以《侠客行》名篇者,同类题材的诗多从《汉书·游侠传》,以《游侠篇》或《游侠行》名篇。李白此诗系用乐府体制吟咏传统的游侠题材。
 
 李白受老庄思想影响较大。他的诗常常化用《老子》和《庄子》语,开篇第一句“赵客缦胡缨”,用《庄子·说剑》“昔赵文王好剑,剑客夹门而客三千余人”和“吾王所见剑士,皆蓬头突鬓,垂冠,曼胡(即缦胡)之缨,短后之衣”语;“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则直接用《庄子·说剑》 “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语入诗。诗文采用叙事体,但大开大合,收转自然, 中间偶见议论之句,亦如画龙点睛,使人对全诗主旨更加了然。
 

  • 原文
  • 拼音
  • 繁体
  •  
    《侠客行》
    .[唐].李白.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  
    《 xiá kè xínɡ 》 
    《 侠 客 行 》 
    .[ tánɡ ]. lǐ bái.
    .[ 唐 ]. 李 白 .
     
    zhào kè màn hú yīnɡ , wú ɡōu shuānɡ xuě mínɡ 。 
    赵 客 缦 胡 缨 , 吴 钩 霜 雪 明 。 
     
    yín ān zhào bái mǎ , sà tà rú liú xīnɡ 。 
    银 鞍 照 白 马 , 飒 沓 如 流 星 。 
     
    shí bù shā yì rén , qiān lǐ bù liú xínɡ 。 
    十 步 杀 一 人 , 千 里 不 留 行 。 
     
    shì le fú yī qù , shēn cánɡ shēn yǔ mínɡ 。 
    事 了 拂 衣 去 , 深 藏 身 与 名 。 
     
    xián ɡuò xìn línɡ yǐn , tuō jiàn xī qián hénɡ 。 
    闲 过 信 陵 饮 , 脱 剑 膝 前 横 。 
     
    jiānɡ zhì dàn zhū hài , chí shānɡ quàn hóu yínɡ 。 
    将 炙 啖 朱 亥 , 持 觞 劝 侯 嬴 。 
     
    yǎn huā ěr rè hòu , yì qì sù ní shēnɡ 。 
    眼 花 耳 热 后 , 意 气 素 霓 生 。 
     
    jiù zhào huī jīn chuí , hán dān xiān zhèn jīnɡ 。 
    救 赵 挥 金 槌 , 邯 郸 先 震 惊 。 
     
    qiān qiū èr zhuànɡ shì , xuǎn hè dà liánɡ chénɡ 。 
    千 秋 二 壮 士 , 烜 赫 大 梁 城 。 
     
    zònɡ sǐ xiá ɡǔ xiānɡ , bù cán shì shànɡ yīnɡ 。 
    纵 死 侠 骨 香 , 不 惭 世 上 英 。 
     
    shuí nénɡ shū ɡé xià , bái shǒu 《 tài xuán jīnɡ 》 ?
    谁 能 书 阁 下 , 白 首 《 太 玄 经 》 ?
  •  
    《俠客行》
    .[唐].李白.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
     
    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
     
    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眼花耳熱后,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
     
    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
     
    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 译文
  • 注释
  • 诗评
  • 【译文】
    侠客头上的冠缨粗壮,腰间的宝刀霜雪般明亮。
    坐下的银鞍辉映着白马,如一道流星闪过,飞向远方。
    十步击杀一人,所向披靡,千里驰骋无阻挡。
    事了拂衣而去。姓名与身世深深潜藏。
    闲游路过信陵君处饮酒,解剑向膝前横放。
    主人举觞,殷勤向朱亥、侯赢劝饮,肉香酒美,盛情激荡
    。三杯之后慨然应允,一诺千金,连五岳都失去重量。
    饮至眼花耳热之后。意气飞空,化作云霓冲霄而上。
    窃符救赵挥金槌,夺帅退敌,邯郸震惊威风扬。
    二壮士千秋侠举建功业,声名显耀于魏国大梁。
    纵然一死犹觉侠骨芳香,并不惭愧世上英雄豪强。
    谁能象扬雄甘老于书阁之下,埋头著述《太玄经》直到鬓发苍苍!
  • 【注释】

    ①赵客:指侠客。战国时期,燕赵多豪侠悲歌之士,故后世多以燕赵豪士作为侠客的代称。缦胡缨:一种没有文理的粗缨。缨:帽上的带子。《文选·魏都赋》张铣注:“缦胡,武士缨名。”吴钩:古代产于吴国的一种弯刃刀名。沈括《梦溪笔谈》:“吴钩,刀名也,刃弯。今南蛮用之,谓之葛党刀。”

    ②飒沓:鲍照《咏史》诗:“宾御纷飒沓,鞍马光照地。”《文选》五臣注:“飒沓,众盛貌。”案鲍照诗即为李白所本。

    ③留行:受阻停留。案此二句谓剑术高超,所向披靡,斩杀千里而无阻。语本《庄子·说剑》篇: “臣之剑,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④信陵: 指信陵君。战国时魏昭王少子无忌,封信陵君,招门客三千,为战国“四公子”之一。啖 (dan旦):食。啖朱亥,让朱亥吃。朱亥、侯赢: 都是战国时期魏国的侠士。朱亥本是市井屠夫,大力士,被侯赢荐为信陵君门客。侯赢为魏大梁夷门监者,年七十,有谋略,被信陵君请为门客,待为上宾。吐然诺:答应别人的请求,言侠客重义气。救赵事见《史记·魏公子列传》。秦军围赵国都城邯郸。赵求救于魏,魏王派将军晋鄙率军前去救赵。后来畏于秦国威胁,魏王又令晋鄙按兵观望。信陵君急于救赵,侯赢为之画策,设法盗出兵符去接替晋鄙,鄙方犹疑,被随行的朱亥以四十斤重的铁锥锥杀。信陵君率军击退秦兵,解救了邯郸。二壮士: 即朱亥、侯赢。烜(xuan选)赫: 形容名声显耀。这十二句谓侠客得遇信陵君,象朱亥、侯嬴那样,在华宴盛情之下受人之托,于是慨然应许,一诺千金,干出窃符救赵一般惊人的功业,声名显赫,千古留芳。


    ⑤太玄经: 西汉扬雄所著的哲学著作。汉哀帝时,佞幸专权,扬雄处世淡泊,以著书自守其节。
  • 【集评】

    宋·胡仔: “《复斋漫录》云:太白《侠客行》云:‘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元微之《侠客行》云: ‘侠客不怕死,怕死事不成,事成不肯藏姓名’ 二公寓意不同。”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第四)
     
    清·洪亮吉: “《侠客行》: ‘郸邯先震惊。’ 邯郸,古未有倒言 ‘郸邯’者。然张晏《汉书注》:‘邯山在邯郸县东城下。’单,尽也,是‘单邯先震惊’为尽邯山之地皆震惊耳。白诗不肯作常语如此。”(《北江诗话》卷一——注者案:清王琦注本及今人瞿蜕园校注本李白集《侠客行》均作“邯郸”,未见洪氏所据本。)
  • 赏析一
  • 赏析二
  • 赏析三
  • 《侠客行》为古乐府辞,大多是对任侠行为的描写。李白的这首诗,通过对秦围邯郸、魏军驰援这一事件的简笔勾勒,表现并且赞颂了赵客,朱亥、侯嬴任侠仗义的优秀品质,内容上继承了古乐府,艺术上却高出前人。
     
    全诗可分三段。
     
    第一段从开篇到“持觞劝侯嬴”,主要写赵客。“缦胡缨”,写其装束。《庄子·说剑》篇曾记载了一群赵国的剑士,说他们一个个“蓬头、突鬓、垂冠、缦胡之缨”。这里借“缦胡缨”(胡地产的粗糙冠带。缦,无文彩之意)来形容赵国这位侠客不修边幅、形质粗犷,以见其行侠之独特风采。接着,作者又分写赵客的兵器和坐骑。“吴钩”,吴地所出的弯刃刀。“飒沓”,纷繁貌,这里应指马蹄声。吴钩如霜似雪,明亮锐利;白马银鞍,相互辉映;马奔跑起来,宛如流星飞逝。“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突现了赵客锐不可当的威猛气势。“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则表现了不为世用、不求人知的大侠风度。“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几句,看似闲笔,实则极关重要:其一,借赵客与信陵君、侯嬴、朱亥的交往,暗示出他身负特殊使命——国都被围,前来求援;其二,引出信陵君和朱、侯这些与下面“救赵”有直接关系的人物,从而将描写重点由赵客转移到朱、侯身上。其三,明写赵客,暗中却为下文朱、侯的精神气质作铺垫。先说“闲过”,继说“脱剑膝前横”,接着请朱亥、侯嬴吃肉、喝酒(炙,烤肉;啖,请人吃;觞,大酒杯),并且不是一般的请,而是拿着大块烤肉,举着大号酒杯力请硬劝。所有这些,充分展现出赵客倜傥不群的豪侠风度,而这,正是他赢得信陵君和朱、侯二人信任的根本所在。试想,赵客能以这样的举止赢得朱、侯的信任,那么,朱、侯二人的品质不就不言自明了吗?
     
     第二段,从“三杯吐然诺”到“烜赫大梁城”,全力写朱、侯二人。“三杯”四句说,朱、侯二人深感赵客的情义,三杯酒下肚,便痛快地答应了对方的请求,在酒酣耳热之际,满腔意气宛如垂天之白虹(素霓)。对他们来说,不要金银珠宝,无须山珍海味,只要情意相投,即使把五岳翻转过来也算不了什么。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正面描写救赵事件。据《史记·魏公子列传》记载,侯嬴原为大梁守门者,而朱亥则是一个屠者,他们主要是有感于信陵君(魏公子无忌,以礼贤下士而闻名)的礼遇,前去救赵的;整个过程是:先由侯嬴设计,窃出魏王调拨军队用的虎符,接着由信陵君带着朱亥前往在邯郸附近驻军观望的魏军军营,拿出虎符让魏军统帅晋鄙发兵,但晋鄙怀疑虎符有假,不肯照办,在这种情况下,朱亥才用四十斤铁锥击杀了晋鄙,然后挥军而下,解了邯郸之围。如此复杂的事件,被作者删繁就简,抓取关键,先用“挥金槌”三字点明事件本身,继以“先震惊”三字渲染其威力,从而大大突出了朱亥的勇猛。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是对上文的有力总结,也是对侯、朱二人的热烈赞颂,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对那种不同凡响的侠士生活的向往之情。
     
     最后四句是第三段,也是本诗的结论。作者认为:像赵客、侯嬴、朱亥这样的豪侠之士,即使死了,其精神也会香飘万代,他们那重然诺、轻死生、仗义报恩、赴人急难的侠风义举,可以和世上任何一位英雄相匹敌而毫无愧色。面对如此富有英雄色彩的生活,又有谁能稳坐在书橱下面,一辈子诵读像杨雄《太玄经》那样诘屈聱牙的先圣经典呢?
     
    这首诗为我们展现了李白生活理想的一个重要方面——任侠,而这样一种理想,又是和初,盛唐那蓬勃的国势以及任侠之风的盛行分不开的、了解这些情况,有助于我们对李白思想、性格和诗风的理解,同时,通过对他这类诗篇的阅读,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他所处的那样一个时代。
     
  •  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诗文以赵客开篇,为全诗定下了基调,表明诗人所咏之侠客,就是慷慨悲歌、行侠仗义的勇士。诗文前八句描写了一个行侠仗义的侠客形象。他冠缨不整,宝剑雪明,骑着银鞍白马,飒然如飞:他仗剑行侠,剑术高超,所向无敌,“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然而,他功成身退,不愿示恩于人,让人感恩戴德,“事了拂衣去”,隐身埋名,远离红尘,浪迹天涯。这里,人们隐然可见诗人的身影。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李白为“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他尚侠任气,不爱其躯,颇有游侠之风;他追求功名,欲成大业,但又时常念念不忘功成身退,远离市井。诗人写侠客的气质和个性,带有浓厚的自我色彩。接下“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二句,诗人笔锋一转,把人们带到了七国争雄的战国时期,带到了尚侠好士的信陵君那里。信陵君,战国时魏昭王少子,魏安厘王异母弟,名无忌,和孟尝、平原、春申并称战国四公子。他礼贤下士,广为结纳,门下食客三千多人,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诗人提到的朱亥和侯赢。诗人用高度凝炼的语言,概括了朱亥、侯赢帮助信陵君救赵的故事。“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赢”二句,写信陵君爱士敬士重士,简疏而形象; “三杯”以下六句,描绘朱侯二人的豪侠形象,对他们的侠行义举给予了崇高的礼赞。酒逢知己千杯少,而他们“三杯吐然诺”,豪爽重义,跃然纸上。士为知己者死,是战国以来的侠士之风。

     朱、侯二人一诺千金重,感动了时人,也感动了苍天,“意气素霓生”句,既是对他们侠肝义胆的嘉许,也暗示了他们的侠义之举必定成功。诗人不着眼于历史故事的再现,而是着重勾勒侠士形象,宏扬侠士精神,他把窃符救赵、槌杀晋鄙这些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凝缩到极为简炼的诗句中,讴歌了侠士朱亥的壮举雄风。 “邯郸先震惊”一句话写出了朱亥义举造成的强烈反响,钦敬、褒许之意不言自明。朱、侯二人一诺千金重、愿为知已死的豪侠精神,千秋传诵,万古不朽。他们虽然早己成为过去,但他们的侠肝义胆、铮铮侠骨将留芳百世,他们的英名将与其他英雄一样永存。结尾二句,诗人借助扬雄的故事,把儒生与侠士作一对此。西汉末年的著名辞赋家扬雄曾在皇帝藏书的天禄阁校勘经典。这里,诗人借用扬雄的故事,用“书阁下”代指垂之丹青,扬名后世。究竟谁能彪炳史册、垂名千古呢?是老于《太玄经》的扬雄这样的儒生吗?诗人用反问的口气作了否定,对侠客的赞许也因而更进了一步。
     
  •  崇侠是中国文学中的特有现象,从汉代司马迁《史记·游侠列传》到盛唐李白《侠客行》,赞颂侠客构成了一个文学的传统。李白作为盛唐时代的骄子,侠气是他一生中重要的性格。魏颢说他“少任侠,手刃数人”(《李翰林集序》),他自己也说:“结发未识事,所交尽豪雄……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赠从兄襄阳少府皓》)因此,崇侠自然构成他诗歌内容的一个重要方面。《侠客行》热烈礼赞“士为知己者死”的侠义精神,塑造了侯嬴、朱亥两位侠客的形象,寄寓着诗人求酬知己的渴望,抒发了慷慨崇侠的豪情和建功立业的抱负,是诗人赞美侠客精神的一篇杰作。

    诗开端四句:“赵容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勾画侠客肖像和装束。战国时代燕赵多出慷慨悲歌之士,故以“赵客”代指侠客。“缦胡缨”原指没有文理的粗缨,这里借指侠客乱发突鬓,不修边幅的豪荡之相。“吴钩”指吴地出产的弯头刀。四句描写侠客英武之姿跃然纸上:手握吴钩,锋利雪亮;脚蹬银鞍,纵身跃马;白马银鞍,光彩照人;扬鞭驰骋,疾若流星。通过侠客相貌之威,装束之良,濡染出侠客粗犷豪放的气概,洋溢出踔厉风发的尚武气息。诗人倾心礼赞的侠客,就是这种胆魄过人、武艺超群的“赵客”。
     
     次下一层,写侠客精神。“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典出《庄子·说剑篇》:“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意谓侠客每行十步,击杀一人,行千里而不停留。赞美侠客勇猛无敌、一往无前的气魄。“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这是侠客“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的节操,“拂衣去”指退隐的潇洒风度。解人之难而不求报,功成身退而不受赏,这是侠客恪守的信念。
     
     诗在层层渲染侠客精神后,始转入对历史上侠客的缅怀。“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引出《史记·魏公子列传》中侯嬴、朱亥两位侠客。当初,侯嬴隐居市井,是夷门抱关者;朱亥也是藏于屠肆的鼓刀之徒。由于信陵君的知遇之恩,终于使这两位引车卖浆之徒“剖心输丹雪胸臆”,导演了一出“窃符救赵”的传奇史剧,扮演了“士为知己者死”的侠士角色。“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渲染出酒席间热烈的气氛,烘托信陵君礼贤下士频频劝酒的情景。“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写侠客酒酣耳热之际,有恩必酬,一诺千金。“三杯”与“五岳”对照,衬出意气的酣畅和狂放。“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写侯嬴、朱亥之功。信陵君听从侯嬴的计谋,在魏夫人如姬帮助下,窃得虎符,前去夺取晋鄙兵权,晋鄙疑惑不决之时,朱亥拿出袖藏的铁椎,击杀了晋鄙,信陵君夺取兵权,终于解救了邯郸之围。“千秋二壮士,煊赫大梁城”,此联赞美侯嬴、朱亥两位壮士英名彪炳史册,侠风传扬大梁城中。大梁,魏国的首都,即今河南开封市。历史如烟,侯嬴、朱亥两位侠士身虽死了,但他们的侠骨精神香飘四海,无愧为世上的英雄豪杰。“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唱出了对千古不朽的侠义精神的礼赞,是侠客精神和事业的高度评价。结句以“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的反诘,表达诗人对皓首穷经、奉儒守法儒生的轻蔑,汉代扬雄一生不得志,穷守阁下,草撰《太玄经》,功业无成。诗人渴望象侯嬴、朱亥两位侠客那样,立功效世,去张扬任侠的理想,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诗以轻儒作结,尤能反衬诗人崇侠的精神。



乐府诗《侠客行》原文|鉴赏|赏析|解读 - 可可诗词网

侠客行

 

张维屏


 贵人赫赫权如山,门前鹰犬十百,一日不得闲。高堂华屋,大酒肥肉,粉白黛绿,哀丝豪竹,贵人不足。贵人不足,鹰犬仆仆,天阴鬼哭。鬼哭声啾啾,怪树啼鸺鹠。客从何方来,下马直上酒家楼。寒风如刀雪如水,酒家楼头剑光起,明日喧传贵人死。

 《侠客行》乃乐府旧题。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张维屏早年所作的拟乐府诗,诗中诉说了诗人对侠士行侠仗义的仰慕,洋溢着诗人少年时期慷慨豪迈的意气。
 开头三句“贵人赫赫权如山,门前鹰犬十百,一日不得闲”,概括地叙说“贵人”的生活。我们知道,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官本位思想意识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贵人”的“赫赫”,主要依靠其“权如山”的支持,做了官,有了权,自有帮闲和帮凶,也就是一群群的“鹰犬”。在名利场中,风月梦里, “贵人”和“鹰犬”怎能不苍蝇逐臭似的日夜追求,他们自然是“一日不得闲”,去追求那骄奢淫佚的无耻生活。
 “高堂华屋,大酒肥肉,粉白黛绿,哀丝豪竹,贵人不足”数句,突出了“贵人”的贪婪本性,也为“贵人”“一日不得闲”做了注脚:“高堂华屋”,极言“贵人”住室之美,雕梁画栋,富丽堂皇。 “大酒肥肉”,极言“贵人”饮食之精,酒宴重开,肥甘满口。“粉白黛绿”,极言“贵人”妻妾之多。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中说:“曲眉丰颊,……粉白黛绿者,列屋而闲居,妒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所谓“黛绿”,就是青黛,古时妇女常用来画眉,亦被用来做美女的代称。 “哀丝豪竹”,极言“贵人”笙歌之乐。“丝”指弦乐,因琴瑟等乐器的弦用丝制成,所以用丝做代称,又因弦乐善于表现哀怨的情感,所以称“哀丝”;“竹”指管乐,因笙笛等用竹制成,所以用竹做代称,又因管乐宜于表现豪壮的情感,所以称“豪竹”。所谓“哀丝豪竹”,即各种不同情调的乐曲。试看, “贵人”每天花天酒地,极尽狗马声色之乐,仍嫌“不足”,其贪欲的确难以抑止。
 “贵人不足,鹰犬仆仆,天阴鬼哭”。迭句是民歌常用的手法,诗人这里用“贵人不足”的迭句为第三节的起句,不仅起强调作用,而且是精妙的转折过渡句,以便诉说因“贵人不足”而产生的一连串的反应。 “贵人”穷奢极欲,尚嫌不足,这就使鹰犬们为之“仆仆”奔走,拼命收敛,以满足主子的欲望,因而老百姓遭受到更残酷的压榨,哀鸿遍野,冤魂夜哭。所谓“仆仆”,出自《孟子·万章下》:“子思以为鼎肉使己仆仆尔亟拜也。”赵歧注: “仆仆,烦猥貌。” “天阴鬼哭”,借用唐大诗人杜甫《兵车行》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两句之诗意。
 “鬼哭声啾啾,怪树啼鸺鹠”,鸺鹠,是猫头鹰中一种,古人迷信,认为猫头鹰叫是凶兆。由于“贵人”的荒淫造成百姓的冤苦,鬼哭啾啾,鸺鹠也发出了示警的啼叫,换句话说,鬼怒天怨,暗示着上苍对“贵人”的惩处即将开始。因此,在这恐怖而神秘的气氛中,侠客从天而降。 “客从何方来”,只有天晓得;“下马直上酒家楼”,在“贵人”经常寻欢作乐的地方,正义的审判已经开始。 “寒风如刀雪如水,酒家楼头剑光起,明日喧传贵人死”。“喧传”二字,极为传神,“贵人”一死,百姓奔走相告,非“喧传”二字难以表达其情其景。
 从艺术技巧上说,这首诗充分体现了乐府诗的长处,善用比兴、迭句、顶真等修辞技巧,特别是长短句的交错使用,或三句一节,或五句一节,韵脚促密,转韵自然,返璞归真,尤如天籁,更好地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情感。
侠客行

侠客行

明李梦阳的五言律诗: “幽并豪侠地,燕赵称悲歌。千金市骏马,万里向交河。公卿赠宝剑,君王赐玉戈。捐躯赴国难,常令海不波。”幽并,即古代的幽州和并州,相当今河北北部及辽宁西南一带与山西、陕西的北部地区。幽并地区自古以来尚武之风盛行,多出勇侠,故称豪侠地。燕赵,战国时的燕国和赵国,地在今河北北部及辽宁西端与河北西南及山西中部一带,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交河,古县名,在今新疆吐鲁番西北约5公里处交河城故址。诗写一位万里赴国难的英勇豪爽的侠客。诗人有感边地战争,希望出现这样的壮士来平息战争。

☚ 熊子河西使回   屯田 ☛
侠客行

侠客行

明李梦阳的五言律诗: “幽并豪侠地,燕赵称悲歌。千金市骏马,万里向交河。公卿赠宝剑,君王赐玉戈。捐躯赴国难,常令海不波。”幽并,即古代的幽州和并州,相当今河北北部及辽宁西南一带与山西、陕西的北部地区。幽并地区自古以来尚武之风盛行,多出勇侠,故称豪侠地。燕赵,战国时的燕国和赵国,地在今河北北部及辽宁西端与河北西南及山西中部一带,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交河,古县名,在今新疆吐鲁番西北约5公里处交河城故址。诗写一位万里赴国难的英勇豪爽的侠客。诗人有感边地战争,希望出现这样的壮士来平息战争。

☚ 熊子河西使回   屯田 ☛
0000733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1: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