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侍读学士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侍读学士

侍读学士

官名。唐代始置。此后历代沿置。掌讲读经史。(见:侍读)

☚ 侍仪副使   侍讲学士 ☛
侍读学士

侍读学士

官名。
❶侍从皇帝以备顾问之官。南朝宋有侍读博士,掌授诸王经。至唐玄宗开元十三年 (725) 始置集贤殿书院 (简称集贤院) 侍读学士、侍讲学士,由五品以上官员充任,日1人侍读,职在讲论文史,备皇帝顾问。宋咸平二年 (999) 沿置。神宗元丰改制后废。金朝翰林学士院置1人,从三品,元朝翰林兼国史院、蒙古翰林院、集贤院各置2人,从二品。明朝于翰林院置。朱元璋吴元年 (1367) 定正四品。洪武十四年 (1381) 定制2人,从五品。建文年间罢,改为文学博士。成祖即位复旧制。并定皇帝至太学听讲、郊礼庆成诸宴时与翰林学士及侍讲学士坐于四品京官以上 掌制诰、史册、文翰之事,以考议制度,详正文字,备皇帝顾问。凡大政事、大典礼,集诸臣会议,则与诸司参决可否。成化以后,礼部尚书、侍郎必由翰林选充,吏部两侍郎必有一由翰林选充,凡由翰林为之部侍郎者,则兼侍读、侍讲学士。侍读学士则不在从五品之限。清顺治元年 (1644) 于翰林院设侍读学士2人,后增至4人,俱为汉员。康熙九年(1670) 始定满、汉各3人,乾隆五十年 (1785) 定制满2人,汉3人,从四品,仅掌撰著记载而已。
❷清顺治八年(1651) 另于内阁置侍读学士掌典校,满4人,蒙、汉各2人,从四品。

☚ 学士   经筵讲官 ☛

侍读学士

官名。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置集贤殿侍读学士,掌侍从皇帝,以备顾问,由五品以上官员充任,每日一人侍读。

侍读学士

官名。宋、金翰林学士院有翰林侍读学士、翰林侍讲学士,掌为皇帝进读书史,讲解经义,备顾问应对。元翰林兼国史院与蒙古翰林院沿置,改称为侍读学士、侍讲学士。明清翰林院亦置侍读学士、侍讲学士。明制各二人,并从五品;清升为从四品,员额满各二人,汉各三人。并不实际担任讲书之职。实任讲书者须加经筵官之衔。侍讲、侍读学士升迁多为詹事府詹事,再迁即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由此而侍郎、尚书,可按资而得。若调外任,可为布政、按察两使。清制又于内阁置侍读学士、侍讲学士,读在前,讲在次,合称讲读。职在典领奏章,不以翰林出身者充任。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6:2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