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侍卫处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侍卫处

清代官署名。为宫廷侍卫之组织机构。清建国之初,以满洲镶黄、正黄、正白三旗为皇帝亲自统率之旗,选其子弟为侍卫,以领侍卫内大臣统领,每旗设2人。另置散秩大臣,无限额。其侍卫分一等60人,二等150人,三等270人,蓝翎侍卫为90人。又有宗室侍卫、汉人侍卫。置侍卫领班12人,署领班24人,侍卫什长60人,宗室侍卫长9人,分辖各等侍卫。侍卫处选拔八旗兵组成亲军营,以亲军校、署亲军校各77人统领。该处内设协理事务班领12人 (每旗4人)、主事1人、署主事3人、笔帖式12人(每旗4人)、署笔帖式15人(每旗5人),掌本处章奏、文移等事务。

侍卫处

侍卫处

禁军指挥机关名。清代置。掌总皇宫侍卫及大典礼、祭祀仪仗扈从等禁军军令。《清史稿·职官志四》: “侍卫处: 领侍卫内大臣,〔正一品〕; 内大臣,〔初制正一品,后改从一品〕 各6人 〔镶黄、正黄、正白旗各2人。散佚大臣、都统、护军前锋统领、满大学、尚书内特简〕。散佚大臣无员限,〔从二品,食三品俸〕。主事1人,署主事3人,笔帖式27人,〔内委署15人〕。协理事务侍卫班领,〔正三品〕; 侍卫班领,〔正四品〕;各12人。署班领24人。侍卫什长79人,宗室9人。侍卫一等,〔正三品〕,60人〔旗各20人〕宗室9人 〔旗各3人〕; 二等 〔正四品〕,150人,〔旗各50人〕; 三等〔正五品〕,270人,〔旗各90人〕,宗室63人,〔旗各21人〕; 蓝翎侍卫90人,〔旗各30人,三旗通为570人。内隶黏竿处34人,上驷院24人,上虞备用处36人。善扑营、武备院无常额〕; 四等侍卫、汉侍卫,〔分一、二、三等及蓝翎〕,俱无员限。亲军校,〔正六品〕; 署亲军校,〔初无品级。乾隆五十一年 (公元1786年) 定从八品〕; 各77人。领侍卫掌董帅侍卫亲军,偕内大臣、散佚大臣翊卫扈从。协理、主事、笔帖式,分掌奏文移。侍卫掌营卫周庐,更番侍直,〔分两翼宿卫。乾清门、内右门、神武门、宁寿门分内班,太和门为外班〕。行幸驻跸如宫禁制。朝会、祭祀出入,则卫官填街,骑士塞路。领侍卫内大臣、侍卫班领,帅豹尾班侍卫。散佚大臣、侍卫什长,执纛亲军以供导从,大阅则按队环卫。亲军校掌分辖营众。其常日侍直者,御前大臣、御前侍卫、御前行走、乾清门行走无常员。其出入扈从者,后扈大臣2人 〔御前大臣、领侍卫内大臣兼任〕,前引大臣10人〔内大臣、散佚大臣、前锋统领、护军统领、副都统兼任〕。所辖奏事处 〔御前大臣兼管〕,侍卫1人〔御前侍卫、乾清门侍卫内特简〕,章京6人〔内府司员4人,各部、院司员2人〕,笔帖式2人,奏蒙古事侍卫6人。初,太祖以8旗禁旅戡定区夏,镶黄、正黄、正白三旗皆自将,爰遴其子弟,命曰侍卫,亦间及宗室秀彦、外藩侍子,统以勋戚,备环直焉。顺治元年 (公元1644年) 定侍卫处员数。康熙二十九年 (公元1690年)擢武进士娴骑射者为侍卫,附3旗。三十七年,增宗室侍卫,无常员。雍正三年 (公元1725年) 选蓝翎侍卫材力魁健者置四等。明年,定武进士一甲1名授一等侍卫,二、三名授二等,二甲选三等,三甲选蓝翎,置满洲主事1人。乾隆三十六年 (公元1771年) 以随印协理事务侍卫班领为一等,侍卫班领为二等。凡10人置1长,3旗什长60人,宗室9人。四十年,增委署亲军校77人。嘉庆十九年 (公元1814年) 以散佚大臣无办事责,谕凡擢都统者停兼职。”

☚ 侍卫司   侍卫步军司 ☛
侍卫处

侍卫处

清代宫廷侍卫机构。早期有名无实,仅从上三旗中挑选才武出众者为侍卫,以领侍卫内大臣等统领。少数从下五旗或汉人中挑选的,均入上三旗辖。乾隆四十年 (1780)始有侍卫处之称呼,其后正式定为机构名。其职官员额早在顺治元年(1644) 就已经确定。设领侍卫内大臣,内臣各6人,散秩大臣无定员。侍卫处下辖一、二、三等侍卫,蓝翎侍卫及亲军营等。一等侍卫69人,其中上三旗60人,宗室9人,正三品; 二等侍卫168人,其中上三旗150人,宗室18人,正四品; 三等侍卫333人,其中上三旗270人,宗室63人,正五品;蓝翎侍卫90人。分别由侍卫领班、署领班、侍卫什长等统领。康熙三十七年 (1698) 增加宗室侍卫。雍正三年 (1725) 增四等侍卫。另外还有御前侍卫、乾清门侍卫等高级侍卫,均由上述侍卫中擢用,无定员。汉人一、二、三等及蓝翎侍卫无定员,多由武进士的一、二、三甲中选授。亲军营系由满、蒙八旗兵选拔组成,约1800人。侍卫处由领侍卫内大臣等统领,职责为掌上三旗侍卫亲军的政令,以供宿卫扈从之事,具体警卫事务分警卫紫禁城,御前警卫,扈从警卫等。

☚ 健锐营   总理行营 ☛

侍卫处

官署名。清初选上三旗(镶黄、正黄、正白)子弟中才武出众者(由下五旗或汉人中挑选的均入上三旗“行走”)为侍卫, 由领侍卫内大臣统率,并未设立机构, 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修成的《历代职官表》中始有侍卫处之名。其职掌据《光绪会典》卷八十三的规定为:“掌上三旗侍卫亲军之政令,以供宿卫扈从之事。”侍卫处的职官由领侍卫内大臣与御前大臣分领,而御前大臣的权任尤重。领侍卫内大臣之下设官有内大臣,散秩大臣,一、二、三等侍卫,蓝翎侍卫,宗室侍卫,汉侍卫;此处还有侍卫班领十二人,署班领二十四人,侍卫什长六十人,宗室侍卫什长九人,掌分辖各等侍卫。御前大臣之下设官有御前侍卫、御前行走、乾清门侍卫、乾清门行走、后扈大臣、前行大臣、豹尾班侍卫等。侍卫处内部办理行政事务的有协理事务侍卫班领十二人(每旗四人),主事一人,署主事三人,笔帖式十二人(每旗四人), 署笔帖式十五人(每旗五人),掌本处章奏、文移等事。侍卫处从上三旗中选拔兵丁组成亲军营(满洲、蒙古每佐领下选亲军二人,共为一千七百七十人)以亲军校七十七人、署亲军校七十七人分别管辖,而总领于侍卫内大臣。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3:4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