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侍卫亲军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侍卫亲军

 元朝护卫皇帝的亲军。忽必烈即皇帝位后,从蒙古诸军将中抽调一部分精锐组成武卫亲军,以董文炳等为都指挥使,作为皇帝的护卫军,并保卫京城及其邻近地区。至元元年(1264)改武卫军为侍卫亲军,分左、右两翼。至元八年,改立左、右、中三卫。十六年,又增前、后两卫,合为五卫亲军。侍卫亲军每卫万人,选拔各地军队中勇壮者充任。随着对汉军防范的加强,忽必烈又以河西军(西夏军)组成唐兀卫亲军,钦察军组成钦察卫亲军。忽必烈以后的历代统治者又陆续增置西域亲军、阿速卫、康里卫等亲军。侍卫亲军除环戍京师外,尚在周邻地区屯田,设都指挥使统领,总隶于枢密院。平时分军屯戍,战时抽调作战。侍卫亲军还镇戍海口、看守粮仓和巡警城区。另外,又增设大朝会用的围宿军、大祭祀用的仪仗军、巡幸护驾的扈从军、守卫皇帝财富的看守军、夜间巡逻的巡逻军、保护漕运的镇遏军,统属于侍卫亲军。
侍卫亲军

侍卫亲军

代禁军名号。最早始于后梁。初为皇帝私兵,多由其任藩帅时的帐前亲兵组成。由皇帝直接控制,其长官称侍军亲军都指挥使。后唐(923—936) 时,侍军亲军都指挥使又为禁军统帅。后晋 (936—947) 时,侍卫亲军包括皇帝控制的所有中央军队,由皇帝私兵发展为国家的中央禁军。后周 (951—960) 时,周世宗对中央禁军进行整顿,将其分为殿前司军和侍卫司军两部。北宋 (960—1127) 时,中央禁军分属殿前都指挥使司、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和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司。规模较之前朝大,其职能由宫廷宿卫扩大至保卫国家,即宋朝国家正规军。侍卫亲军不再担负宫廷宿卫任务,充任皇帝宿卫的是隶属于殿前司的班直。金代宫廷宿卫军一度称之侍卫亲军。元代侍卫亲军中也有由枢密院统领、宿卫宫廷为其主要职掌之一。元世祖忽必烈时,即在怯萨军之外又组建侍卫亲军,其成员主要是汉人,分左、右、中、前、后等五卫,合称五卫亲军。计5万余人,其长官称都指挥使。后,又陆续组建了以色目人为主的唐兀卫亲军、钦察卫亲军、西域亲军、阿速卫亲军、康里卫亲军等,分设都指挥使统领。元代侍卫亲军均驻扎京师周围,平时于京师警卫、巡逻,随从护卫皇帝及屯田,战时则出征作战。明代侍卫亲军起初是锦衣卫、金吾、羽林、虎贲等上十二卫,后扩展到二十六卫及武骧、腾骧、左、右卫等御马监四卫营,其官署称亲军卫都指挥使司,由皇帝直接控制,职掌护卫宫廷、扈从皇帝。

☚ 帐前银枪都   御营使 ☛
0000127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9:5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