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民以时 使民以时执政者动用民力要考虑农时,不能耽误农业生产。使:动用。时:农时。 ☚ 深耕易耨 偷工减料 ☛ 使民以时中国古代主张轻用民力,适时征发力役的经济思想。孔子说:“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认为治理国家不但要节约财政支出,而且要轻用民力,适时征发力役,以不违农时。墨子也反对过分征发力役,说:“其使民劳,其籍敛厚,民财不足,冻饿死者,不可胜数也。”(《墨子·节用上》)汉代董仲舒主张汲取亡秦赋役繁重,民不堪命,以致二世而亡的教训,提出 “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汉书·食货志上》)的主张。要求以轻徭薄赋来减轻人民负担,发展经济,安定社会。中国自古以农立国,不违农时、舒宽民力是发展社会生产,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条件。“使民以时”的思想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使民以时 使民以时主张役使百姓应注意保证农时需要,不影响农业生产的观点。(参见“爱日论”) ☚ 关市不征 平粜平籴论 ☛ 使民以时shǐ mín yǐ shí按照农时使用民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