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其两弊利用对手之间的矛盾而坐收渔利之策。战国时期,楚国采用此法较多。《战国策·楚策一》载:魏师围攻赵都邯郸,赵国面临亡国的危机。楚宣王召集大臣商议对策时,令尹昭奚恤主张不出兵救赵,“而以强魏,魏强,其割赵必深矣。赵不能听,则必坚守,是两弊也”。大司马景舍则主张少出兵以为赵援,“赵恃楚劲,必与魏战。魏怒于赵之劲,而见楚之救赵不足畏也,必不释赵”。如此才能收“赵、魏两弊”之利。宣王因使景舍起兵救赵。赵师坚守,魏师猛攻,终拔邯郸;楚师则乘隙夺取了魏睢、间地。又《战国策·韩策一》载,秦惠文王更元十一年(前314),秦、韩战于浊泽,韩国形势危急。韩知秦有伐楚之意,准备派公仲游说于秦王,欲以一城赂秦,请求与秦和好,共同伐楚。楚怀王得悉,问计于陈轸,陈轸建议伪作出兵救韩,以“困秦、韩之兵,而免楚国之患”。怀王当即一面出动楚师,“令战车满道路”,一面“多其车,重其币”,发信臣使韩,宣称“弊邑将以楚殉韩”。韩宣惠王大悦,不让公仲使秦。秦师因与韩人战于岸门。“楚救不至,韩氏大败”。战国中期以来,楚国军事力量相对趋弱。在这种形势下,注意利用各国间的矛盾,离间各国间的关系,用以削弱对方,保全自己,遂成为这一时期楚人经常使用的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