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作物缺锰诊断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作物缺锰诊断diagnosis of manganese deficiency for crop

根据作物症状表现、植株和土壤分析,判断作物是否缺锰及其程度的技术。
症状
一般表现为新叶脉间褪绿黄化,但程度通常较浅,黄、绿色界不够清晰,常有对光观察才比较明显的现象。严重时褪绿部分有黄褐色斑点,继而坏死并可能穿孔;有时叶片发皱、卷曲甚至凋萎。不同作物表现症状有差异:❶禾本科作物中,燕麦缺锰症特点是新叶叶脉间呈条纹状黄化,并出现淡灰绿色或灰黄色斑点,称“灰斑病”(grey speck)。严重时,叶身全部黄化,病斑呈灰白色坏死,叶片螺旋状扭曲,破裂或折断下垂;大麦、小麦缺锰早期叶片出现灰白色浸润状斑点,新叶脉间褪绿黄化,叶脉绿色,随后黄化部分逐渐褐变坏死,形成与叶脉平行的长短不一的短线状褐色斑点,叶片变薄变阔,柔软萎垂,特称“褐线萎黄症”(brownstreaked chlorosis)。其中大麦症状更为典型,有的品种有节部变粗现象。
❷棉花、油菜幼叶首先失绿,叶脉间呈灰黄或灰红色,显示网状脉纹,有时叶片还出现淡紫色及浅棕色斑点。
❸豆类作物如菜豆、蚕豆及豌豆缺锰称“湿斑病”(moist speck)。其特点是未发芽种子上出现褐色病斑,出苗后子叶中心组织变褐,有的在幼茎和幼根上也有出现。
❹甜菜生育初期表现叶片直立,呈三角形,脉间呈斑块黄化,称“黄斑病”,继而黄褐色斑点坏死,逐渐合并延及全叶,叶缘上卷,严重坏死部分脱落穿孔。
❺番茄叶片脉间失绿,距主脉较远部分先发黄,随后叶片出现花斑,进一步全叶黄化,有时在黄斑出现前,先出现褐色小斑点。严重时,生长受阻,不开花结实。
❻马铃薯叶脉间失绿后呈浅绿色或黄色,严重时,脉间几乎全为白色,并沿叶脉出现许多棕色小斑。最后小斑枯死、脱落,使叶面残缺不全。
❼柑橘类幼叶淡绿色并呈现细小网纹,随叶片老化而网纹变为深绿色,脉间浅绿色,在主脉及侧脉附近出现不规则的深色条带。严重时,叶脉间呈现许多不透明的白色斑点,使叶片呈灰白色或灰色,继而部分病斑枯死,细小枝条可能死亡;
❽苹果叶脉间失绿呈浅绿色,杂有斑点,从叶缘向中脉发展。严重时,脉间变褐并坏死,叶片全部为黄色。其它果树也出现类似症状,但由于果树种类或品种不同,有些果树的症状并不限于新梢、幼叶,也可出现在中、下部老叶上。
对缺锰敏感的作物主要有燕麦、大麦、甜菜、烟草、马铃薯、柑橘类、苹果、樱桃,其次是小麦、大麦、亚麻、番茄、蚕豆、豌豆和菜豆。
易发条件
❶富含碳酸盐,pH值7.0以上的石灰性土壤。
❷质地轻、有机质少的易淋溶土壤。
❸水旱轮作的旱茬作物。
❹低温、弱光照以及干燥气候的环境条件。
❺富含铁、铜、锌的土壤,抑制锰的吸收。
形态诊断
根据作物外部缺锰症状进行诊断时需注意与其它容易混淆症状的区别:❶缺锰与缺镁。缺锰失绿首先出现在新叶上,缺镁首先出现在老叶上;
❷缺锰与缺锌。缺锰叶脉黄化部分与绿色部分的色差没有缺锌明显;
❸缺锰与缺铁的区别见作物缺铁诊断。
植株诊断
一般作物缺锰的临界值为成熟叶<30毫克/千克,但不同作物有差异。如玉米(拔节期)<30毫克/千克,小麦(孕穗期)叶片<25毫克/千克,大豆、番茄、黄瓜(叶)<10毫克/千克,甜菜、烟草、马铃薯等叶片<5毫克/千克。
施肥诊断
结合形态特征,如症状不易鉴别时,可叶面喷施0.2%MnSO4溶液。如5~7天后叶片变绿,可确诊缺锰。
土壤诊断
缺锰临界值因提取剂不同而不同,一般以代换性锰(醋酸—醋酸铵浸提)<4毫克/千克,有效锰(0.1mol/升的H3PO4浸提)15~20毫克/千克,还原性锰(含还原剂的中性醋酸铵浸提)<100毫克/千克为缺乏。石灰性土壤以代换锰<3毫克/千克,活性锰100~200毫克/千克作为临界范围;黄土地区以DTPA提取的有效锰7毫克/千克及EDTA提取的有效锰50毫克/千克作为缺锰临界值。由于pH值对土壤有效锰的影响很大,在不同的pH值下应有不同的有效锰临界值。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5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