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作物缺钾组织速测诊断法crop tissuequick test for potassium deficiency用作物某特定组织鲜样作简捷测定,以判断作物是否缺钾。 亚硝酸钴钠比色诊断法 钾与亚硝酸钴钠作用生成可溶性亚硝酸钴钠钾沉淀,加入异丙醇(或乙醇)时溶解度降低,析出黄色沉淀。沉淀多少在一定范围内与钾浓度成正比。田间约测时,通常取下部老熟叶叶柄或叶鞘(麦类则连同节间组织)供试,剪碎试样,取1克置试管内,加亚硝酸钴钠试液(5克亚硝酸钴钠与30%亚硝酸100毫升混合,用时再用15%亚硝酸钠稀释10倍)10毫升,振摇后加异丙醇2.5毫升或乙醇5毫升,摇匀。根据沉淀多少目测判断。如果只有微量黄色沉淀,试液基本澄清呈棕色为极缺;少量沉淀,试液稍混浊呈黄棕色为缺乏;中等沉淀,溶液混浊呈浊黄色为不缺;大量沉淀,溶液极混浊呈乳黄色为丰富。 钾梯度诊断法 钾在植物体内极易移动,当土壤供钾不足时,植株下位叶中的钾向上位叶转移。此时,不同叶位叶片的钾浓度由下而上增加,即出现钾梯度。用亚硝酸钴钠法依次测定各叶位钾浓度加以比较,如果呈上高下低梯度,说明钾不足,梯度差越大则越不足,上下一致或差异不大说明正常或丰富。 六硝基二苯胺试纸诊断法 钾与六硝基二苯胺作用生成六硝基二苯胺钾,呈橘红色。用不同浓度六硝基二苯胺试液(反应不同钾浓度)分别点滴于滤纸上,制成钾试纸。以作物汁液与各药斑作用,再用酸处理,观察各药斑褪色或显色情况判断钾的丰缺。药斑褪色(呈柠檬黄色)表示钾未达到该药斑的反应浓度;如呈橘红色,表示钾浓度达到或超过这个点所反应的浓度;较淡或只痕迹表示大致在这个点反应的浓度范围内。用于约测的试纸通常制成三个色级。一级(A),0.6克六硝基二苯胺和0.6克碳酸钠共溶,定容25毫升;二级(B),A液8毫升加水定容至25毫升;三级(C),B液10毫升加水定容25毫升。然后分别在长×宽为6~7厘米×1厘米的滤纸条上用细口滴管依次滴注成药斑。药斑大小控制在直径0.5~0.8厘米左右,热风吹干即成。上述A、B、C三种六硝基二苯胺液反应的钾浓度依次为750~1000毫克/千克,2000毫克/千克左右和3000毫克/千克左右。测定时,将样本夹汁,吸取汁液分别滴注于药斑上,或直接把样本碎片用平头玻璃棒在药斑上压汁,以刚濡湿药斑而稍大为度,加1滴0.5摩尔/升HCl。观察颜色变化,如最浓药斑(A)不显色或只有微弱橘红色,说明汁液钾浓度≤750~1000毫克/千克为缺乏。中间药斑(B)呈明显橘红色(此时A当然也呈橘红),表示汁液钾浓度≥2000毫克/千克为一般;三个药斑全呈橘红色,表示汁液钾浓度≥3000毫克/千克为丰富。 玉米缺钾的硫氰化钾诊断法 玉米除用上述方法测钾外,还可用硫氰化钾法测定。据G. N.霍费尔(Hoffer) 1923年报道,玉米植株全钾与茎节部铁呈负相关关系。缺钾时,体内铁的移动受阻,茎节部铁积累,以硫氰化钾与铁反应生成硫氰化铁红色络合物,红色有无及其深浅反应钾丰缺。测定时取玉米下部茎节,纵剖以10%硫氰化钾水溶液与盐酸混合液(3:1)直接滴于茎节部,如节部呈紫红色,表明有多量铁积累,示植株缺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