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余阙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余阙 余阙1303—1358字廷心,一字天心。色目人,属唐兀氏,世居河西武威,父沙剌臧卜官于庐州(今属安徽),遂为庐州人。阙年幼丧父,及长,与理学家吴澄弟子张恒友善,文学日进。元顺帝元统元年(1333),赐进士及第,授同知泗州事。不久,入为应奉翰林文字,转中书刑部主事。因不阿附权贵,弃官归。以修辽、金、宋三史,又召入翰林,为修撰,拜监察御史,出为湖广行省左右司郎中。至正十五年(1355),为淮东都元帅,拜淮南行省左丞,守安庆。至正十八年,陈友谅军攻安庆,城破自杀。谥忠宣。元末义军纷起之后,阙为最早战死之封疆大吏,且为人正直刚烈,为政严明,治军与兵士同甘苦,所以明、清时代封建统治者皆赞扬其忠节。在元代少数民族文人中,也是著名人物。阙留意经术,为文有气魄,曾读书青阳山中,学者称青阳先生。阙工诗,宗汉、魏,以五言见佳。《元史》本传称其“诗体尚江左,高视鲍、谢,徐、庾以下不论也”。诗风古朴自然,如《拟古》、《白马谁家子》、《吕公亭》等。部分七言诗则有民歌风。著有《青阳集》。《元史》卷一四三有传。 ☚ 倪瓒 傅若金 ☛ 余阙 余阙1303—1358元代*唐兀(即党项羌)诗人。字廷心,又字天心。先世居河西武威。父沙剌臧卜官于庐州(今合肥市),遂为庐州人。元统元年(1333)进士,先后任翰林修撰、监察御史、江淮行省参知政事、淮南行省左丞。至正十七年(1357)守安庆,为陈友谅军所围,次年城破,引刃自刭,时年56岁。诗文俱佳,有《青阳集》传世。《元史·余阙传》称:“为文有气魄,能达其所欲言。诗体尚江左,高视鲍、谢、徐、庾以下不论也。” ☚ 伯笃鲁丁 迺贤 ☛ 余阙 余阙1303—1358元代*唐兀(即党项羌)诗人。字廷心,又字天心。先世居河西武威。父沙剌臧卜官于庐州(今合肥市),遂为庐州人。元统元年(1333)进士,先后任翰林修撰、监察御史、江淮行省参知政事、淮南行省左丞。至正十七年(1357)守安庆,为陈友谅军所围,次年城破,引刃自刭,时年56岁。诗文俱佳,有《青阳集》传世。《元史·余阙传》称:“为文有气魄,能达其所欲言。诗体尚江左,高视鲍、谢、徐、庾以下不论也。” ☚ 伯笃鲁丁 迺贤 ☛ 余阙1302~1357元末将领。字廷心,一字天心,唐兀氏,祖居武威(今属甘肃),后居庐州(今合肥)。元统初进士, 累官参知政事。至正十二年(1352年),佥淮西都元帅府事,分兵守安庆。以守御之功,升都元帅,拜江淮行省参知政事。余阙为政严明,治军严整,与士卒同甘苦,有良将之风。御守安庆达5年,至正十七年(1357年),安庆为陈友谅攻破,遂自杀。著有《青阳集》。 余阙 余阙1303~1358字廷心,一字天心,自号青阳先生。元庐州合肥(今属肥东县)人。先世唐古氏,世居河西武威。父任官职于庐州,故为合肥人。元统元年(1333)赐进士,授同知泗州。后转入翰林文学、中书刑部主事。曾为辽、金、宋三史修撰。累官监察御史、中书礼部员外郎,出任湖广行省左右司郎中。至正十三年(1353)出守安庆,任都元帅,迁淮南行省左丞。十七年冬,为陈友谅部围困,次年,城破身死。为政严明,治军与士卒同甘苦。留意经术。著有《五经传注》、《青阳山房集》。 ☚ 刘虎 王玉 ☛ 余阙 余阙1303~1359字廷心,又名天心,武威人。党项族,世居河西武威。父沙刺藏卜,曾在庐州(今安徽合肥市)为官,少时随父在庐。父亲病故,家道中落,受聘学宫教书,奉养母亲。结识理学家吴澄弟子张恒,切磋经书,学业日进。元顺帝元统元年(1333年)考中进士,出任泗州同知。入为翰林应奉,转刑部主事,因不愿奉迎权贵,弃官归家。不久惠宗征为翰林修撰,参与编修宋、辽、金三史。后任监察御史,出任湖广行省左右司郎中。至正十二年(1352年),反元农民军遍布江淮,他任淮西宣慰副使,佥都元帅府事,分兵驻守安庆。时江淮连降暴雨,江水暴涨,军饷民食馈乏,他实行垦荒屯田,补充军粮,并捐俸赈灾济困,安置灾民,筹措钱钞,帮助灾民恢复生产。十五年 (1355年) 升任都元帅, 转淮南行省左丞, 驻守安庆。十七年 (1357年) 十月, 陈友谅率起义军沿江东下,直逼安庆, 四面环攻。城破,自刎而死。妻、子、女皆投井死。追封为豳国公,谥曰 “忠宣”。有诗文集 《青阳集》6卷。善书法, 篆、隶皆古雅可传。 ☚ 星吉 门克新 ☛ 余阙1303~1358Yu Quepoet and man of letters of the Yuan Dynasty. Works: A Collection of Qingyang,etc. 余阙1303—1358元代党项(唐兀)人。字廷心,一字天心。世家河西武威(今甘肃武威)。父沙剌藏卜,居官庐州(今安徽合肥),遂为庐州人。少丧父,家贫,13岁始就学。元统元年(1333)中进士,授同知泗州事,为政严明。后奉诏入京为翰林文字,转中书刑部主事。3月内理冤狱500件。与上官不合,弃官归家。后复为翰林修撰,参与修宋、辽、金史。后拜监察御史,敢率直上言。改中书礼部员外郎,寻出为湖广行省左右司郎中。力促右丞相沙班帅师镇压广西莫徭,并为其筹集粮饷。对沙班的怙权自用,每抗辞相沮。后改集贤经历,迁翰林待制,出佥浙东道廉访司事。元末农民起义暴发后,至正十二年(1352)任淮西宣慰副使,驻守安庆,抗击红巾军。至正十五年(1355)升为同知淮西宣慰副都元帅,十六年转淮南参知政事,十七年拜淮南行省右丞。守安庆6年,与农民军大小200余战。农民军赵普胜与陈友谅联合攻安庆,十八年(1358)城破自尽。一生留意经术,五经皆有传注,有新意,尤工诗文,能达其所欲言。弟子辑其诗文成集,因曾耕读于青阳山,号青阳先生,名《青阳先生文集》。其中《送归彦温赴河西廉使序》记叙了党项人的习俗及其变化。元朝追赠其为摅诚守正清忠谅节功臣,荣禄大夫,淮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柱国,追封豳国公,谥忠宣。后增谥文忠,追封夏国公。明初,诏立庙于忠节坊,岁时致祭。有孤子渊,为明初举人。子孙经20余代传衍至今,现安徽合肥、安庆一带仍有后裔,并有《余氏宗谱》传世。 余阙1303—1358元末将领。字廷心,一字天心。庐州(今安徽合肥)人。先世唐兀人,居河西武威。元统进士。累官监察御史。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出守安庆,任都元帅、淮南行省左丞, 囤草积粮、开深堑,起飞楼,与红巾军相拒数年。十七年冬,为陈友谅所围,负隅顽抗,次年城破身死。著有《青阳集》。 余阙1303—1358元朝官吏。字廷心,一字天心。先世唐兀人,父官庐州(今合肥),遂为庐州人。顺帝元统时进士。曾参加撰修辽、金、宋三史。至正十三年(1353),出守安庆,先后任都元帅、江淮行省参知政事、淮南地省左丞。为政严明,颇得军心、民心。与红巾军各部对抗达六、七年,最后城破而死。著有《青阳集》。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