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荫山房
又称余荫园,位于广东番禺县南村,是清朝邬彬中举后为纪念祖先余荫而建,同治十年 (1871年)建成。园面积三亩、园北是祖祠,东南为相对独立的瑜园。青砖宅门朝南,入门见砖雕通花照壁。右折通道尽处即为山房园门,拱形灰塑,显出西方文化的影响。门联“余地三弓红雨足,荫天一角绿云深”。含余荫二字。入园门,一泓碧水名莲池,呈方形。池北是山房的主要厅堂深柳堂。面阔三间,装修精细。池南是临池别馆,造型和装修比较简洁。池东是跨水拱式桥廊。桥上桥亭“浣红跨绿”,屋顶高出桥廊,显得错落有致,是庭园中最入画的一景,水池从拱桥下延伸到园的东部,也呈方形,池中建八角形的水榭“波暖尘香”,匾额“远树含春晖”。水榭西北有廊与揽核厅连通,东北有小巧的孔雀亭跨水而建,来薰亭倚墙而筑,旁有古木数棵,折西过规则式花径,循廊可入揽核厅。入园经莲池,也可直接从桥廊的南端折向庭园东部,迎面即“南山第一峰”,自此东行折南即进入瑜园。山房由两个规整形状的水池并列组成水庭,受到西方园林影响。建筑体量稍嫌庞大。瑜园是邬彬四代孙邬仲瑜所建,为一系列小庭院的复合体,以船厅为中心,厅左右的小天井内散置花木水池,成小巧精致的水局。登上船厅的二楼可以俯瞰山房全景及园外的借景,多少抵消了因建筑密度过大而予人的闭塞之感。
☚ 4. 番禺市 莲花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