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绍基行书杂诗册
清。纸本。纵20.3厘米,横27.3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何绍基(清嘉庆四年—同治十三年,即公元1799—1873年),字子贞,号东洲,又号蝯叟,湖南道州(今道县)人。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进士,官编修,先后任文渊阁校理、国史馆提调总纂协修、武英殿纂修及提督四川学政等。博学多才,精通经、史、子,尤精小学,旁及金石碑版文字。其书法融合吸收前代的优秀之处,自成一家。各体兼工,尤以行书、小真书为最。《清稗类钞》评其书法:“行体尤于恣肆中见逸气,往往一行之中,忽而壮士斗力,筋骨涌现,忽又如衔杯勒马,意态超然。”此件作品,行书录诗二首,书于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是年何绍基59岁。书法结体沉着而透出天真自然之气,点画与布白疏密有致,韵律和谐,风格古雅含蓄。将颜书的浑厚、欧书的劲峭、《张黑女墓志》的疏宕熔为一炉,表现出独到的特色和纯厚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