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何思源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何思源1896—1982山东菏泽人 何思源
何思源
何思源1896——1982字仙槎,山東荷澤人,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 生。1916年夏畢業於曹州山東省立第六中學,繼入北京大學。1919年5月,参加五四運動; 8月赴美國留學,入芝加哥大學研究院。1922年獲碩士學位,同年又赴德國留學,入柏林大學習經濟學。1924年赴捷克、奥地利、匈牙利等國考察政治經濟; 同年入巴黎大學習教育。1926年回國,任廣州中山大學教授,代理經濟系主任兼圖書馆馆長。加入中國國民黨。後歷任中山大學訓育部副主任,兼法科主任,直魯賑災委員會委員,中央賑災委員會委員等。1928年3月,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政治訓練部副主任; 4月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訓練部主任,旋任國民黨山東省黨務整理委員會委員; 5月任山東省政府委員兼教育廳廳長,國立青島大學籌備主任。1931年5月,出席國民會議。1932年3月,應聘爲國難會議會員。1934年7月,兼山東省新生活運動促進會幹事會幹事。1935年11月,當選爲國民黨第五届候補中央監察委員。1941年7月,任魯北行署主任。1942年1月,任山東省政府秘書長; 4月免兼山東省政府教育廳廳長,改兼任山東省政府民政廳廳長。1944年12月,任山東省政府委員、主席兼山東省保安司令。1945年5月,當選爲國民黨第六届中央監察委員。1946年10月,免山東省政府委員兼主席,任北平特别市市長。1947年7月,派任爲國民大會代表立法院委員、北平市選舉事務所主席委員。1948年派兼“徐州剿匪總司令部政務委員會”委員、常務委員; 11月免“徐州剿匪總司令部政務委員會”委員兼常務委員職。1949年北平解放前夕,被華北七省市參議會推選爲和平談判首席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於1951年任政協第一届全國委員會委員。晚年任全國文史研究馆馆員,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第五届中央委員會委員。1982年4月28月在北京逝世。终年86歲。譯著有《歐美各國社會之發展》、《近代中國外交史》、《求生教育與教育保險制度》等。 何思源 何思源字仙槎,山东菏泽人,1896年生。北京大学毕业,获美国芝加哥大学硕士学位,德国柏林大学、法国巴黎大学研究。1926年任广州中山大学教授,代理经济系主任兼图书馆馆长,并加入国民党。后曾任中山大学训育部副主任兼地科主任,直鲁赈灾委员会委员,中央赈灾委员会委员等职。1928年8月3日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训练部副主任; 4月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训练部主任,旋任国民党山东省党务整理委员会委员; 5月任山东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厅长、青岛大学筹备主任。1931年5月出席国难会议。1932年3月被聘为国难会议会员。1934年7月兼山东省新生活运动促进会干事会干事。1935年11月当选为国民党第五届候补中央监察委员。1941年7月任鲁北行署主任。1942年1月任山东省政府秘书长;4月兼任山东省政府民政厅厅长。1944年12月任山东省政府委员、主席兼山东省保安司令。1945年5月当选为国民党第六届中央监察委员。1946年10月任北平特别市市长。1947年7月任国民大会代表、立法院立法委员、北平市选举事务所主席委员。1948年派兼“徐州剿匪总司令部政务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1949年被华北七省市参议会推选为和平谈判首席代表。1951年任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晚年任全国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第五届中央委员会委员。1982年4月28日在北京逝世。译著有《欧美各国社会之发展》《中国外交史》《求生教育与教育保险制度》 等。 ☚ 何显重 何绍周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