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人饮《景岳全书·新方八阵》卷五十二方。何首乌、人参各三钱至一两,当归、陈皮(虚甚者不用)各二至三钱,煨姜三片 (寒甚者用三至五钱)。水煎,或酒、水同煎,于疟发前二、三时服。功能补气血,治虚疟。治气血两虚,久疟不止,面色萎黄,舌质淡,脉缓大而虚。方中何首乌补肝肾,益精血,为治久疟要药; 人参补气; 当归养血; 陈皮、生姜理气和中。共收补气血,治虚疟之效。 何人饮 《景岳全书》卷五十一【组方药物】 何首乌9~30克 当归6~9克人参9~30克 陈皮6~9克 煨生姜3片 【制剂用法】 上药5味,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于发前4~6小时温服之。若善饮者,以酒200毫升,浸1宿,次早加水200毫升煎服。再煎不必用酒。 【主要功效】 补气血,截虚疟。 【适应病证】 疟疾久发不止,气血两虚,寒热时作,稍劳即发,面色萎黄,倦怠乏力,食少自汗,形体消瘦,舌淡,脉缓大而虚者。 【加减应用】 大虚者,去陈皮;寒甚者,用生姜9~15克。 【方义分析】 此为景岳经验方,方中何首乌补益精血,人参益气扶正,二药相合,气血双补为主;当归养血和营为辅;橘皮、生姜理气和中,助补药之运行,均为佐使。诸药合用,共奏补气血,截虚疟之功。但应明白其时代性。现代由于诊断技术的提高和中西治疟特效药的研制成功和广泛应用,故虚疟已少见,此方多改用于一般气血两虚证。 何人饮hérényǐn《景岳全书》方。何首乌三钱至一两, 人参三至五钱或一两, 当归二至三钱, 陈皮二至三钱, 生姜三至五片。水煎, 或酒、水同煎, 疟发前两小时服。治气血两亏, 久疟不止, 面色萎黄, 舌质淡, 脉缓大而虚。 何人饮 何人饮本方出自《景岳全书》卷五十一。方由何首乌三钱至一两,当归二、三钱,人参三、五钱或一两,陈皮(大虚者不必用)二、三钱,煨生姜(多寒者,用三、五钱)三片组成。水二钟,煎八分,于发前二、三时温服。若善饮者,以酒一钟浸一宿,次早加水一钟煎服亦妙,再煎不必用酒。现用法为水煎,或酒水共煎,疟发前三小时左右服。功能补气血,截虚疟。主治疟疾久发不止,气血两虚。症见寒热时作,面色痿黄,倦怠无力,食少自汗,形体消瘦,舌质淡,脉缓大而虚。 《素问·刺疟篇》说:“疟脉缓大虚,便宜用药,不宜用针”。明确提出以脉象“缓大虚”为疟疾便宜用药,不宜用针的原则。本方益气养血,为久疟图本之法,甚合《内经》之旨。方中何首乌养血截疟,为治虚疟之要药,人参益气扶正,合首乌气血双补,二者均是君药;当归养血和营为臣;陈皮、生姜理气和中,助补药之运行,以免补药腻膈不化,均为佐使。诸药合用,共奏补气血,截虚疟之功。张秉成《成方便读》说:“方中首乌补肝肾之阴,人参助脾肺之阳;当归和其营,陈皮理其气,以为补药之助; 生姜生则散表,熟则温中而益其阳气耳”。考《景岳全书》其他版本中的何人饮有大枣。本方录自《景岳全书》(岳峙楼藏版),方中无大枣,这是正确的。因久疟多见胁下痞硬,殊非大枣所宜。《伤寒论》小柴胡汤下说:“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可资佐证。本方为气血两虚之虚疟而设,是治疟的变法。临床以面色萎黄,稍劳即发,舌淡,脉缓大而虚为辨证要点。如疟疾初起,体质未虚者忌用。 休疟饮(《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人参、白术(炒)、当归各三、四钱,何首乌(制)五钱,炙甘草八分。水一钟半,煎七分,食远服,渣再煎。或用阴阳水各一钟,煎一钟,渣亦如之,俱露一宿,次早温服一钟,饭后食远,再服一钟。功能补气血,扶脾气,止虚疟。主治疟疾汗散过多,以致脾气虚弱,或年老体衰而疟不止者。休疟饮是何人饮去陈皮,加白术、甘草而成,可见其在何人饮补气补血之外,更多白术、甘草二药扶正健脾。 追疟饮(《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何首乌(制)一两,当归、甘草、半夏、青皮、陈皮、柴胡各三钱。上用井水、河水各一钟,煎一钟,渣亦如之,同露一宿,次早温服一钟,饭后食远再服一钟。功能补血健脾,和解治疟。主治久疟不止,气血不甚虚弱者。本方和解扶正兼顾,介乎小柴胡汤与何人饮之间。 ☚ 中正汤 宁肺汤 ☛ 000044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