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镁血症及镁缺乏症
正常血清中镁浓度为0.7~1.25mmol/L,平均1.0mmol/L。当低于0.75mmol/L称为低镁血症。镁主要贮藏于细胞内,其含量仅次于钾,为细胞内第二重要阳离子。血镁仅及总镁量的0.5~1%,故血镁浓度未必反映镁总量,更不反映细胞内镁含量;细胞缺镁,血镁可正常;血镁过低,细胞内可正常。但在临床实践中,测血清镁仍可大致反映镁缺失或过多,如有可疑,应测红细胞中镁及尿中排泄量,以鉴定是否缺镁。
病因 正常成人肾脏有良好保镁功能,但在下列情况下可发生镁缺乏症。
❶摄入不足:由于镁广泛存在于绿色蔬菜、花生等硬壳果类、谷类、肉类等,因此由于进食不足者罕见,正常人低镁饮食亦不足以发生本症。仅有长期禁食、厌食者可能发生。
❷消化、吸收不良,失镁过多:见于恶心、呕吐、长期腹泻、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包括非热带性及热带性斯泼卢、小儿乳糜泻),广泛肠切除后、肠胆胰瘘、慢性胰腺炎伴腹泻、急性胰腺炎伴镁与脂肪酸结合皂化成脂肪酸镁而影响吸收。蛋白-热卡营养不良(Kwashi-orker病)、脂肪痢,酒精性肝硬化等。
❸尿路失镁:见于多种肾脏病包括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肾硬化症、肾盂积水及肾小管性酸中毒等引起的多尿失镁,多种利尿剂包括噻嗪类、汞利尿剂等失镁,多种内分泌病包括原发与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与减退(手术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Bartter综合征、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综合征、维生素D治疗及原因不明性尿钙过多及失盐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❹透析失镁:尿毒症等疾患中使用大量无镁透析液进行各种透析疗法时可发生本症。
❺其他:急慢性酒精中毒、心力衰竭、及大量泌乳等。许多疾病中缺镁或低镁血症的原因可能属复合性的,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早期镁钾从细胞内逸出,血镁可增多,引起尿路失钾失镁,胰岛素补液等治疗后迅速转入细胞内并增加排泄而诱发本症,可治以补镁而症状消失。
临床表现 镁是细胞内第二重要阳离子,与许多生理功能有关,对心血管及神经肌肉系统有抑制作用,故缺乏时神经肌肉及心肌的应激性增强,临床上呈神经肌肉系和心血管系二组症群。
神经肌肉系表现 以肌肉震颤、手足搐搦、反射亢进最为常见,上肢尤明显。叩击耳前面神经可引起同侧口角或鼻翼抽搐,重者面肌抽搐称Chvostek征阳性。将血压计橡皮袋束上臂打气达收缩压与舒张压之间以阻断静脉回流3分钟可诱发同侧手臂搐搦症称Trousseau征阳性,凡此与缺钙相似,但以钙治疗无效,必须补镁才有效。有时划蹠反应呈阳性。听觉、视觉有过敏反应。严重时出现幻觉谵妄、精神失常、定向力丧失,甚至惊厥、昏迷等。
心血管系表现 以心动过速及心律不齐最为常见。有时呈心室性早搏及/或心室性心动过速,严重时发生心室颤动。早期血压可增高,约占半数,于手足搐搦症时更明显。四肢常厥冷呈青紫色,自觉麻痛。严重心血管征出现于血镁低达0.25~0.35mmol/L时。缺镁无典型心电图表现,可能与低钾、低钙相并存,但与钙钾缺失不同而呈ST分段下降,T倒置(心前区联)、PR可缩短,而低钙者以Q-T间期缩短为主,其他示心律不齐。必要时须测定血镁、钙、钾而鉴别。
本症诊断有时较困难,血镁偏低未必反映缺镁。且失镁时常同时失钾失钙,故必须分析病史及病情有否缺镁可能,如长期腹泻、吸收不良、长期多尿、失镁较多等。其次是有手足搐搦等而投以钙盐无效且血钙正常者可以疑及。血镁低于0.75mmol/L,虽不肯定但属支持此症诊断,尿镁(24小时)低于1.5mmol(即36mg)者亦有利于诊断。可疑时可试给MgSO410%20~30ml于500ml 5%葡萄糖水中静滴1~2小时,如有症状好转者亦可辅助诊断。
防治 透析、补液、利尿等时注意失镁为本症的预防措施。治疗方面一般视病情轻重缓急采用肌肉或静脉补镁法,对慢性缺镁而能吸收者亦可采用口服氧化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