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但丁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但丁1265—1321DanteAlighieri但丁 意大利诗人,欧洲文艺复兴的伟大先驱。原名杜兰丁,生于佛罗伦萨的没落贵族家庭,受过较完备的教育,熟悉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学艺术,通晓中古文化的各个领域。青年时代积极参与政治,1300年当选为佛罗伦萨六位最高行政官之一,反对教皇干政。1302年被当权的教皇党判处终身流放,最后客死于维罗纳。流放期间,写了许多渴望祖国统一、反对神权统治的诗文,最著名的是《神曲》(原名《喜剧》)。全诗由《地狱》、《炼狱》、《天堂》三篇组成,叙述作者在梦中由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和理想中的恋人贝娅特丽采引导遍游地狱、炼狱、天堂三界的故事。他袭用传统的隐喻和象征的笔法描写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揭露教皇僧侣、豪门贵族、贪官污吏的败行劣迹,肯定现世人生的意义,歌颂自由的理性、个人的情感和求知的精神,表现了鲜明的人文主义思想倾向。同时作品中又保留着关于禁欲和来世观念,反映出他的跨时代特征。恩格斯说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第一位诗人。还写有《飨宴》、《俗语论》《王国论》和《牧歌》等。 但丁 意大利诗人,文艺复兴的先驱。早年参加新兴市民阶级反对封建贵族的斗争,曾当选为佛罗伦萨共和国六大行政官之一。后来代表罗马教廷的反动势力抬头,1302年起被终身放逐,到处流浪,最后死在拉文那。代表作《神曲》,由《地狱》、《炼狱》和《天堂》三篇组成,共1.4万多行。诗中广泛反映中世纪后期意大利的社会矛盾,大胆谴责教皇和僧侣的贪婪专横,表达当时人民反封建反教会的情绪。 但丁1265—1321Aligieri Dante中世纪过渡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民族诗人。出身没落贵族,因支持世俗政权,被教皇党放逐。有诗集《新生》、《飨宴》、《神曲》、《王政论》和《论俗语》等。其思想既有资产阶级人文主义的萌芽,又有神学的局限。他肯定现世生活,关心人类命运,宣扬追求真理、知识和至善的精神,希望意大利能在君主制下和平统一,并建立民族语言。在艺术伦理上,主张善美统一。认为艺术的主题是人,道德是人的准则,作品之中,善在于思想,美在于词章雕饰,形与质相融,才能一片精纯。“语言作为工具对我们的思想之必要正如骏马之于骑士,……最好的语言就适合于最好的思想”,艺术家应追求善美统一;“安全,爱情和美德看来是应该用最好的方式加以处理的重大主题”,要达到扬善目的,艺术家应刻苦学习,“最好的思想只能来自天才与知识,所以最好的语言只适合于那些有知识、有天才的人”(均见伍蠡甫等编《西方文论选》上卷第171~172页,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人不能如走兽一般活着,应该追求美德和知识。 但丁意大利诗人。1265年5月生于佛罗伦萨。早年参加新兴市民阶级反对封建贵族的斗争。1300年当选为佛罗伦萨共和国六大行政官之一。在佛罗伦萨教皇派与皇帝派之争中,他属于教皇派中的白党,接近皇帝派。1302年教皇派中的黑党得势,但丁被放逐,流落意大利各地。1321年9月14日在拉文纳去世。18岁就开始写诗。1292~1293年发表第1部文学作品《新生》;1304~1307年发表《飨宴》;1310~1313年出版《帝制论》,共3卷。最重要的作品是代表作——长篇史诗《神曲》。大约从1307年前后开始写作,直至去世前。其中《地狱》、《炼狱》、《天国》各有33章,加上全书序曲共100章,14233行。虽然写的是来世,反映的却是现实。这部具有世界影响的巨著,确立了他意大利第1位民族诗人和欧洲文学史上继往开来的诗人地位。《神曲》已被译成多种文字,成为世界人民共有的财富。 但丁 但丁1265-1321Danding,Dante Alighieri意大利诗人和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佛罗伦萨没落贵族家庭出身。1300年任佛罗伦萨共和国六大行政官之一,后因反对教皇干涉内政,被革除公职,终身流放。他四处周游,讲学访友,广泛接触和了解现实,更加热爱祖国和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他深知,“别人家的面包是多么含着苦味,别人家的楼梯是多么升降艰难。”他拒绝忏悔以求赦免,1315年又被佛罗伦萨当局缺席判处死刑。早年著有抒情诗《新生》,悼念早逝的女友。流放期间著有《论俗语》,主张用民族语言写作;《帝制论》主张政教分离,建立统一的意大利君主国。代表作是用托斯卡尼方言写成的名著《神曲》,分《地狱》、《炼狱》、《天堂》三部,逝世前不久最后完成。《神曲》没有完全摆脱中世纪的神学传统和宿命论观点,甚至不适当地把统一祖国的希望寄托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身上,但深刻地揭露了天主教会的腐朽,向往祖国的统一,赞美人的自由意志,表现出萌芽中的人文主义思想。《神曲》结构严谨,形式整齐,善于抒情,感染力强,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但丁是新旧交替时期的思想家和诗人,恩格斯称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49页)但丁晚年客居维罗纳和拉韦纳,1321年9月13日在拉韦纳逝世。 ☚ 麦哲伦 达·芬奇 ☛ 但丁 但丁1265—1321Danding,Dante Alighieri中世纪到文艺复兴过渡时期的意大利诗人,恩格斯称他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 意大利文学 薄伽丘 ☛ 但丁 但丁1265—1321DandingDante Alighieri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者之一,诗人。出身于意大利一个没落的小贵族家庭。自幼学习刻苦勤奋,对拉丁文、诗学、修辞学、神学、历史、绘画等都有研究,获得了渊博的知识。青年时代由于参加反对教皇的政治斗争,被判终身流放。约1307年前后,但丁完成了他的伟大史诗《神曲》。《神曲》由《地狱》、《炼狱》、《天堂》3部分组成。在史诗中,但丁通过幻游地狱、炼狱、天堂中遇到的各色人物,反映了意大利社会现实,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在艺术性、思想性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准。但丁还著有《帝制论》、《俗语论》等专著,谴责了教会,表达了主张统一意大利的要求。 ☚ 贞德 达·芬奇 ☛ 但丁 但丁1265—1321Danding意大利诗人,中古到文艺复兴的过渡时期最有代表性的作家。生于佛罗伦萨城市小贵族家庭。早年拜著名学者布鲁内托·拉蒂尼为师,学习拉丁文、诗学、修辞学,研究古典文学。但丁对绘画、音乐、哲学等也颇有造诣,是当时最博学的人之一。青年时代,积极参加政治活动,站在圭尔弗党一边,参加了坎帕尔迪诺之战,后圭尔弗党获胜,但丁投入新政权的建设工作,被当选为城市最高行政官。后该党分裂为黑白两党,但丁属于白党,他被掌握了政权的黑党没收了家产,判处终身流放,至死没能回到故乡。但丁的第一部文学作品是《新生》,包括31首抒情诗,用散文连成一体,抒写他少年时代对邻人少女贝雅特里齐的钟爱和因她的早亡所引起的深切悲哀。这是西欧文学史上第一部向读者剖露作者最隐秘的思想感情的自传性作品。流放以后的生活遭遇使但丁逐渐从抒写爱情的诗人成为“正义的歌手”。死前完成了他最伟大的作品——长诗《神曲》。这是他呕心沥血,历经14年之久的忧愤之作。《神曲》分《地狱》、《炼狱》、《天国》三部分,采用中世纪流行的梦幻文学形式,诗人自叙他在人生旅程的中途发现自己在一片黑暗的森林里迷了路,正想攀登一座秀美的山峰时,忽被豹、狮、狼三只野兽拦住去路,危急之际,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受贝雅特里奇的嘱托前来援救但丁从另一条路走向光明。维吉尔引导他游历了地狱和炼狱,接着贝雅特里奇引导他游历了天国。全书情节充满了寓意,表现了人类从迷惘和错误中,经过苦难、考验,达到真理和至善的境界。所描写的地狱,正是现世的实际情况,天国是争取实现的最高理想, 炼狱则是从现实到达理想必经的苦难历程。《神曲》不仅充分体现着但丁渴望祖国统一、复兴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而且通过但丁和他与在三界遇到的历史上或当代的著名人物的谈话, 反映出中古文化领域的成就、重大问题。《神曲》揭露了教会僧侣的贪污腐化,封建统治者的残暴专横,高利贷者的贪财好利,资产阶级城邦国家的狭隘性,表现了他反对政治纷争,主张政教分离,追求美德、知识,尊崇古代文化的进步思想。《神曲》是用意大利俗语写成的,对解决意大利文学用语问题和促进意大利民族语言的统一起了很大作用, 因此人们把但丁看成意大利第一个民族诗人。《神曲》是部长篇史诗, 《地狱》、《炼狱》、《天国》各有33章,加上全书序曲,共有100章,14 233行, 用但丁以民间诗歌中流行的一种格律为基础创制了三韵句的新格律写成。《神曲》使意大利文学跃居当时欧洲文学前列。后世有很多诗人、画家、音乐家从《神曲》中汲取创作养料。我国最早的译本载于1921年《小说月报》第12卷第9期,题为 《神曲一脔》,译文为骚体, 照原文三韵句押韵。 ☚ 托马斯·曼 薄伽丘和 《十日谈》 ☛ 但丁 但丁1265~1321意大利诗人,也是中世纪欧洲最伟大的诗人。生于佛罗伦萨城一个衰落的贵族家庭。早年拜著名学者拉丁尼为师,学习非常刻苦,不仅懂神学、宗教、法律,而且精通古希腊、罗马文学,为他创作 《神曲》打下了基础。但丁少年时代就写过一系列献给邻居少女贝雅特丽采的十四行爱情诗,流露出一种近乎骑士式的精神之爱。他很早就参加了政治活动,曾当选为佛罗伦萨行政官。但丁坚决反对教皇对佛罗伦萨内政的干涉,渴望建立统 一的意大利国家。1302年遭到迫害,被终身流放,至死也没能回到故乡。但丁的政治生涯和流放生活,使他对社会有更深刻的了解。他跳出了城邦和个人恩怨的小圈子,走上了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道路。在流放期间,写了 《飨宴》(1304~1307)、《论俗语》(1304~1307)、《帝制论》(1310~1313),直到去世前不久才完成《神曲》(1307~1321)。 但丁及其《神曲》 ☚ 1.意大利文学作家 彼特拉克 ☛ 但丁1265—1321Dante Alighieri意大利诗人。出身城市小贵族家庭。早年参加新兴市民阶级反对封建贵族的政治斗争,曾任佛罗伦萨共和国行政官。后被罗马教廷判处终身流放,客死他乡。第一部作品诗集《新生》歌颂对贝雅特里齐的纯真爱情,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渴望,风格清新自然,开文艺复兴抒情诗的先河。著名代表作《神曲》广泛反映新旧交替时代意大利的社会矛盾,显示人文主义思想的萌芽,但又带有浓厚的中世纪宗教色彩。其他作品有《飨宴》、《帝制论》等。恩格斯称“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 一位诗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249页)。参见“美学”中的“但丁”。 但丁意大利诗人。美学上提出“诗为寓言说”,即一切艺术表现都是象征性或寓言性的,背后均有其秘奥的意义。认为艺术应以善为内容,美为形式,其最终目的在于影响人的实际行动。参见“文学”中的“但丁”。 但丁见“文学”中的“但丁”。 但丁 但丁但丁 (1265—1321),意大利诗人。早年曾参加新兴市民阶级反对封建贵族的政治斗争,任佛罗伦萨共和国行政官。后被罗马教廷判处终身流放,客死异乡。 ☚ 关汉卿 薄伽丘 ☛ 但丁 但丁1265~1321意大利诗人。生于佛罗伦萨一没落贵族家庭。自幼喜爱诗歌,曾向著名学者拉丁尼学习文法、修辞与散文写作。后靠勤奋自学,获得渊博知识。18岁开始写诗,并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成为“温柔的新体”诗派的代表人物。早年诗作有《新生》 (1292)、《佩特罗塞的诗集》 (1296)等。前集收入抒情诗31首,用散文连缀成篇,为悼念和赞美早逝的情人贝雅特里齐而作,抒发了纯洁热烈的爱情,但带有精神恋爱的宗教神秘色彩。青年时期,曾积极投身于政治斗争,参加贵尔夫党,维护城邦资产阶级利益,数度担任公职。1302年,在党争中受挫而遭终身放逐。流亡之初,写有《飨宴》 (1304~1307)、《论俗语》(1304~1305)等著作。前者用通俗语言介绍文化科学知识,后者论述意大利民族语言的优越与重要。写于1310至1313年的政治性论著《帝制论》提出了政教平等、政教分离的主张。此作虽贯穿爱国精神,亦表现出对王权及神圣罗马皇帝的幻想。长期流亡生活使其饱尝颠沛之苦,同时,与社会生活的广泛接触,亦使其意识到自己负有揭露现实,唤醒人心的神圣使命,思想上达到更高境界,故而创作出旨在从政治上、道德上探索民族出路的叙事长诗《神曲》。其构思与内容既受基督教神学思想影响,又具有新的人文主义思想的萌芽,是欧洲文学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的标志。被恩格斯称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 奥维德 彼特拉克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