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伯牙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伯牙bó yá(字)郝戭,宋代人。 伯牙古代傳説人物,相傳生于春秋,善彈琴。班婕妤《擣素賦》:“鍾期改聽,伯牙弛琴。”馬融《長笛賦》:“于時也,緜駒吞聲,伯牙毁弦。” 伯牙 伯牙先秦琴师。《荀子·劝学篇》载: “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吕氏春秋》记有伯牙鼓琴、钟子期皆能领会而与之结为知音的故事。又据《琴操》,伯牙学琴三年不成,随老师成连去东海蓬莱山实地领略“移情”功夫,闻涛声、鸟鸣而心有所感,遂作琴曲《水仙操》。相传《高山流水》也为其所作。 ☚ 韩娥 师旷 ☛ 伯牙 伯牙生卒年不详中国春秋时代的音乐家,善弹琴。《荀子·劝学》有“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的记载,可见他琴艺之高超。并认为他的高超琴艺乃“积学”而成。据《乐府解题》:伯牙学琴于成连先生,三年不成。后随成连到东海蓬莱山的自然环境之中,受到大自然中海水的澎湃,空幽的山谷及群鸟的悲号之声等种种感染,在心境中产生出从未有过的深刻体验,乃授琴而作《水仙操》。从此琴艺大进,成为天下之妙手。 ☚ 师襄 孔子 ☛ 伯牙 伯牙辞赋传说人物。又名伯子牙,即俞伯牙。古之善鼓琴者。《楚辞·七谏》:“伯牙之绝弦兮,无钟子期而听之。”《吕氏春秋·本味》载:“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淮南子·说山训》:“伯牙鼓琴,而驷马仰秣。”高诱注:“仰秣,仰头吹吐,谓马笑也。”足见伯牙琴艺之高超矣。 ☚ 吴季札 伯乐 ☛ 伯牙借指高明的乐师。明周清源《吹凤箫女诱东墙》: “律吕中女伯牙,凤箫楼钟子期。” 伯牙春秋时人,精于琴艺。据汉蔡邕《琴操 ·水仙操》载: 传说伯牙曾学琴于著名琴师成连先生,三年不成。后随成连至东海蓬莱山,闻海水澎湃、林鸟悲鸣之声,心有所感,乃援琴而歌。自此琴艺大进,终成绝世妙手。琴曲 《水仙操》 及 《高山流水》 传为其所作。《荀子 ·劝学》:“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杨倞注:“伯牙,古之善鼓琴者,亦不知何代人。”参见 【伯牙琴】。 伯牙bó yá俞伯牙。春秋时人,善操琴,与钟子期称知音。钟子期死,无知音,遂不复弹琴。《七谏·谬谏》:“伯牙之绝弦兮,无钟子期而听之。”王逸注:“伯牙,工鼓琴也。钟子期,识音者也。言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不肯复鼓,以世无知音也。言己不遇明君识忠直者,亦宜钳口而不语言也。” 伯牙bó yá〖名词〗 伯牙 102 伯牙先秦琴手。《乐府解题》说他学琴于成连先生,三年不成。后随成连至东海蓬莱山,见山林耸峙,海涛汹涌,群鸟飞鸣,心有所感,乃援琴而歌。从此琴艺大进,“遂为天下之妙”。《荀子·劝学篇》说“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吕氏春秋·本味篇》则以“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流水”,钟子期皆能领会的故事,称赞他的演奏。今存《高山》、《流水》、《水仙操》等琴曲的创作,都与这些传说有关。 ☚ 人物 高渐离 ☛ 伯牙 伯牙中国春秋时代的琴师。《荀子·劝学》中有“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之说,可见他琴艺之高超。《吕氏春秋·本味》也记载了钟子期听伯牙弹琴的记载。当伯牙弹琴而志在泰山的时候,钟子期说道:“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钟子期死后,“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根据这一记载,后世传为知音难遇的美谈。后世以为琴曲《高山流水》是伯牙遗作,就是来自上述的故事。 ☚ 师旷 李延年 ☛ 伯牙中国古代传说人物,相传生于春秋时代,民间琴家。据传作有《水仙操》、《高山流水》等琴曲。 伯牙春秋时琴师。在《荀子·劝学篇》中有“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之句,可见其琴艺之高超。《吕氏春秋·本味篇》也有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流水,都能为钟子期领会的故事。钟子期死后,“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根据这一记载,后世传为知音难遇的美谈。《琴操》述伯牙学琴于成连先生三年不成,成连带他到东海蓬莱山去实地体验领略“移情”的功夫,闻海水澎湃、群鸟悲号之声,心有所感,于是拨琴而作《水仙操》,从此伯牙成为天下之妙手。现存琴曲《高山流水》、《水仙操》等,都是源于这些传说故事的作品。后人还创作有《伯牙吊子期》的琴歌。 伯牙bó yá春秋时人,善弹琴。事见《吕氏春秋·本味》、《列子·汤问》。《景岳全书·病家两要说》:“噫! 惟是伯牙常有也,而钟期不常有;夷吾常有也,而鲍叔不常有。” 伯牙 伯牙先秦琴师。根据《荀子·幼学篇》有“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的记载。此外,《吕氏春秋·本味篇》也有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流水,都能为钟子期领会的故事。在《琴操》中,讲到伯牙学琴三年不成,老师成连带他到胶东蓬莱山去实地领略“移情”的功夫,于是创作出《水仙操》。现有琴曲《高山》、《流水》、《水仙操》等都是源于这些传说故事的作品。后人还创作有《伯牙吊子期》的琴歌。 ☚ 何老凤 伯远帖 ☛ 伯牙春秋时著名音乐家。伯氏,名牙,或写作“伯雅”。擅弹琴。伯牙弹琴时,连正在吃谷的马也仰头停食倾听。相传是楚郢都人,曾向成连先生学琴,随成连到东海蓬莱山,闻海水澎湃、群鸟悲号之声,心有所动,创作琴曲《水仙操》,从此誉满天下。伯牙在晋国做官时,曾出使楚国,返晋时取道汉水,适值中秋之夜,停船鼓琴,琴曲有高山流水的意象。楚国精通音律的隐士钟子期路过船边听琴,并准确地指出琴曲的意象。伯牙于是视为知音,相约来年中秋仍在当地相会。第二年中秋,伯牙赴约,不幸钟子期已经病死。伯牙悲痛万分,在子期墓前鼓琴祭祷后,割断琴弦,摔破琴身,终身不再鼓琴。事见《荀子·劝学》、《吕氏春秋·本味》以及《琴操》、《太平御览》引《乐府题解》。参见“钟子期”。 伯牙春秋时音乐家。楚人。善鼓琴。尝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应曰:“巍巍乎若太山”。少间,志在流水,子期曰: “汤汤乎若流水。”伯牙引为知音。后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