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嚭(?—前473)春秋末战国初楚国人。姬姓。楚国左尹郤宛子。吴王阖闾元年(前514 年)因父被杀亡奔吴国,经伍子胥荐,任为大夫。九年与孙武、伍子胥同为将伐楚,攻入楚郢都。秦军救楚,自请出战,败于稷。吴王夫差元年(前495 年)任为太宰,日受宠信。二年吴破越都,受越王勾践厚贿,劝夫差允越媾和。十二年从夫差伐齐获捷,进谗言使吴王夫差赐死伍子胥。二十三年越王勾践灭吴,以不忠无信被杀。 伯嚭 伯嚭春秋末期吴国大臣。伯氏,名嚭 (一作噽); 又作帛喜、白喜,字子馀,原为楚人。父亲叫郤宛,祖父叫伯州黎,楚国杀了他的祖父和父亲,于是逃奔吴国,吴王阖闾以他为大夫。阖闾三年(前512),他与伍子胥一同伐楚,攻取舒城 (今安徽庐江西南),擒获吴国两个反叛的将军。吴王夫差即位,他升任太宰,故称太宰嚭。因善逢迎拍马,故深得夫差宠幸。次年,吴在夫椒 (今江苏吴县西南) 大败越军,越王勾践以五千残兵退守会稽(今浙江绍兴),只得派人乞和。他贪受越人贿赂,力劝吴王许越媾和。又屡进谗言,害死伍子胥。吴王夫差二十三年 (前473),勾践攻灭吴国,以其不忠,杀之。一说吴亡之后,降越为臣。 ☚ 竖刁 大尹 ☛ 伯嚭?—473春秋末年吴国大臣。原为楚人。楚大夫伯州犁之孙。伯州犁被杀后投奔吴国。阖闾执政时为大夫,夫差继位后被封太宰,时人多称太宰嚭。为人妒贤忌能,阿谀奸诈,贪财好色。周敬王二十六年(前494),吴王夫差为报父仇兴师伐越,在夫椒(今江苏吴县西南)大败越兵。越王勾践被困会稽山(今浙江绍兴),遣使向吴王求和,遭吴国相伍子胥坚决反对,力言“今不灭越,后必悔之”。他贪受越国重金贿赂,力劝吴王罢兵赦越,遂使吴王应允议和,给吴国留下“心腹之患”。后又诬陷吴国功臣伍子胥有通齐灭吴的图谋,使吴王迫杀伍子胥。怂恿吴王终日寻欢作乐,趁机擅权恣行,使吴国日益衰败。周元王四年(前473),越灭吴后,被越王勾践执杀。 伯嚭春秋末吴太宰。伯(一作“白”,又作“帛”)氏,名嚭(一作“喜”),字子余。楚太宰伯州犁之孙。楚昭王元年(前515),令尹子常诛杀郤、阳、晋三族,伯氏之族奔吴。子余佐吴王谋楚,以功任太宰。吴王夫差二年(前494),吴师破越,子余受越赂,许越媾和。后屡进谗言,迫使伍子胥自杀。公元前473年,越灭吴,子余降越为臣。一说子余在越灭吴时即被越王勾践所杀。 伯嚭即太宰嚭(一作噽)。春秋时吴国大臣。也叫帛喜、白喜,字子余。楚大夫伯州犁孙。出亡奔吴,以功任为太宰。因善逢迎,深得吴王夫差宠信。吴破越后,他受越贿赂,许越媾和,并屡进谗言, 谮杀伍子胥。吴亡后,降越为臣。一说他被越王勾践所杀。 伯嚭见“太宰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