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伤寒辨证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伤寒辨证伤寒类著作。清陈尧道著。四卷。尧道字素中,三原 (今属陕西) 人。医家,著有 《痘疹辨证》等书。陈氏认为 《伤寒论》“随经施疗,要不外于辨别表里虚实,阴阳寒热”。详于治外感伤寒病,略于治外感温热病,故汇集宋元以来各家之说,以刘河间、王履为宗,于康熙十八年(1679) 撰成此书。约五十万字。卷一为总论,论述运气、诊脉、察色、辨方宜等十四个论题。继之论述表证、表虚证、表实证,以及里证、里虚证等。卷二至卷三论述阳证、阴证、阳毒、阴毒、百合病等六十九证。卷四为药方,对麻黄汤、桂枝汤、大柴胡汤等一百二十二方进行论述。本书以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为纲,对伤寒或与伤寒有关杂病详加辨析,从而使伤寒、温热、以及疑似难辨诸证得以鉴别,并使经方与时方熔于一炉。为学习和研究 《伤寒论》较好参考书。有康熙间家刻本,一九五七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据嘉庆刊本影印本。 伤寒辨证书名。4卷。清·陈尧道撰。刊于1678年。作者汇集宋元以来诸家学说,以阴、阳、表、里、虚、实等基础理论分析、论证伤寒或与伤寒有关的一些杂病的诊断和治法。另有药方部分,熔经方、时方于一炉,阐明其主治、服法及加减法,是学习和研究《伤寒论》的辅助读物。建国后有影印本。 伤寒辨证书名。清·陈尧道撰于1679年。4卷。本书汇选宋元以来各家学说,以阴阳表里虚实为纲分析和论证伤寒一类疾病,然后附以方药治疗。今有影印本刊行。 伤寒辨证四卷。清陈尧道(生卒年不详)撰。陈尧道字素中,三原 (今属陕西)人。著有《伤寒痘疹辨证》、《痘科辨证》等书。陈氏《伤寒论》详于治外感伤寒病,略于治外感温热病,且仲景“随经施疗,要不外于辨别表里虚实,阴阳寒热”,故汇集宋元以来诸家之说,以刘河间、王履为宗,于康熙十八年 (1679)撰成此书。全书约五十万字。卷一为总论,论述运气、诊脉、察色、辨方宜等十四个论题。又论述表证、表虚证、表实证、里证、里虚证等;卷二、卷三列诸证,包括对阳证、阴证、阳毒、阴毒、百合病等六十九证的论述;卷四为诸方,对麻黄汤、桂枝汤、大柴胡汤等一百二十二方进行论述。书中以阴、阳、寒、热、虚、实、表、里为纲,对伤寒或于伤寒有关杂病详加辨析,从而使伤寒、温热及疑以难辨诸证得以鉴别,并使经方与时方得以结合。陈氏此书多采王履、刘河间二家之言,而补其未备,亦间引戴原礼、陶华、张介宾、张璐之说。陈氏偏重于治温热,而不外于《伤寒论》之范畴,能就仲景之言,达其未达之意,随证详辨,明其所以。对后世学习和研究 《伤寒论》有一定参考价值。有康熙十八年(1697)家刻本,1957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据嘉庆刊本影印本 伤寒辨证shānghánbiànzhèng医书。4 卷。清·陈尧道撰。刊于1679 年。作者汇选宋元以来诸家学说, 以阴阳表里虚实等中医基础理论分析和论证伤寒或与伤寒有关的一些杂病, 末附方药治疗。新中国成立后有影印本。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