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伤寒兼证析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伤寒兼证析义伤寒类著作。清张倬撰。一卷。倬字飞畴,江苏吴县人。父璐为当时名医,幼承家学,以医闻名。曾与其兄张登参订由父诠次的《伤寒缵论》、《伤寒绪论》。本书因以阐析伤寒兼证诊治为主,故名。初刊于康熙六年(1667)。论述中风、虚劳、中满肿胀、噎膈反胃、内伤、宿食、头风、心腹诸痛、积聚、疝、淋、泻、胎产等十七种兼伤寒的病证。后附经脉、奇经、运气、方宜四篇杂文。并以问答形式,阐述各兼证病因、病机、证候及治疗。指出病人强弱有异,方宜有别,不可执成法以应万变之病,辨证施治思想实为难能可贵。有康熙间刻本,清刻《张氏医通》本,《中国医学大成》本。 伤寒兼证析义书名。1卷。清·张倬撰。本书所称伤寒兼证,不拘于六经病兼证范畴,包括伤寒兼杂病的多种情况。作者分析了中风、虚劳、内伤、宿食、头风、泻利、胎产等17种兼伤寒的病证,以问答方式,阐述这些伤寒兼证的病因、病理、证候及治法。后附经脉、奇经、运气、方宜四篇。 伤寒兼证析义一卷,清张倬(生卒年不详)撰。张倬字飞畴,江苏吴江人。张登之弟。其父张璐为当时名医,对伤寒颇有研究,著有专书论伤寒。张倬幼承家学,以医闻名。曾与其兄张登参订由父亲诠次的《伤寒缵论》、《伤寒绪论》。此书因以阐析伤寒兼证诊治为主,故得名。书中专论伤寒而挟杂病者,分中风、虚劳、中满、肿胀、噎膈、反胃、内伤、宿食、咳嗽、咽干、闭塞、头风、心腹痛、亡血多汗、积聚动气、疝、淋、泻痢、胎产等十七种兼伤寒的病证。以问苔并答形式,阐述各兼证病因、病机、证候及治疗。对《伤寒论》中所谓合病并病止言六经兼证,而不及杂病,医家不明兼证之意,于是在脉证参差之际,或顾此失彼,或治此而妨彼为害颇深的情形一一予以剖析,指出病人强弱有异,方宜有别,不可拘泥成法。书后附四篇杂文 “经脉”、“奇经”、“运气”、“方宜”。“可谓有功于伤寒矣。”(《四库全书总目》语)此书于康熙六年 (1667)初次刊刻。有康熙间刻本,清刻 《张氏医通》本,《中国医学大成》本,《四库全书》本。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