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 传统医学道德
中国传统道德中关于医生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和医疗活动应遵循的道德准则。中国医学出现很早,医学道德形成也相当早。最早的一部医书《黄帝内经》中就在“疏五过”、“征四失”各篇中专门论述医学道德,隋唐时医学名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大医精诚》中也全面精辟地阐述了医生所应具备的道德。历史上的其他著名医学家扁鹊、华佗、张仲景、李时珍等也都积极倡导并身体力行医学道德规范。从而使中国形成全面完整的传统医学道德体系。传统医学道德的主要内容包括7个方面。首先要具备普救世人之心,对病人不分尊卑、贵贱、贫富均一视同仁,予以医治;其二是重义轻利,把医术作为救死扶伤、解除世人痛苦的手段,而不作为谋取金钱、名誉的手段;其三是视患者如亲人,关心患者疾苦,精心医治;其四是医术要精益求精,提高自己的医治水平;其五是诚心善意,有良心,具正义感,不求患者报恩报德;其六是认真负责,只要尚有一线希望,即不自动放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