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会阴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人體類 > 軀幹部 > 經穴 > 會陰 會陰 huìyīn 亦稱“屏翳”。任脈經穴。在肛門與陰囊連綫之中點處。因其爲任、督、衝三脈之會,又位前後陰之間,故名。主治痔瘡,昏迷、驚癇。”其穴秦漢典籍已載,定名於晋,沿稱至今。《素問·氣府論》“下陰别一”王冰注:“謂會陰一穴也。”晉·呈甫謐《針灸甲乙經》卷三:“會陰,一名屏翳,在大便前小便後兩陰之間,任脈别絡俠督脈衝脈之會。刺入二寸留三呼,灸三壯。”清·廖潤鴻《針灸集成·任脈》:“會陰,主治陰汗陰中諸病,前後相引痛,不得大小便,穀道病久痔相通,男子陰寒衝心,女子陰門痛,經不通。” 会阴❶人体部位名。亦称篡、下极、屏翳。指外生殖器后方与肛门前方的部位。《医宗金鉴》: “篡者,横骨之下,两股之前,相合共结之凹也。前、后两阴之间名下极穴,又名屏翳穴、会阴穴,即男女阴气之所也”。 图57 会阴 会阴会阴指肛门与阴道口之间的区域。女性会阴外部由肛门到阴道口距离短,男性由肛门到阴囊根部的距离较长。在会阴表面正中线上有一深色的线,名为会阴线。会阴结构为皮肤、肌肉与筋膜。妇女分娩时,要注意保护此区。会阴对性刺激比较敏感,会阴中间部接受压迫刺激后,可引起快感。 ☚ 阴毛 阴道前庭 ☛ 会阴perin eum肛门与外生殖器之间的区域。雄性动物位于肛门与阴囊之间,雌性动物位于肛门与阴门之间。 会阴❶指生殖器与肛门之间的部位。 会阴(1)Huiyin系任脉上的一个针灸穴位。此穴在会阴部正中,男子相当于肛门与阴囊之间、女子相当于肛门与阴唇联合之间。施针时直刺0.3~1寸。主治呼吸衰竭、窒息、前列腺炎、遗精等。 会阴(2)perineum会阴的概念有两种含义:狭义的是指外生殖器与肛门间的窄区软组织而言,即临床上妇产科所指的会阴;另一种是广义的会阴,指封闭小骨盆下口的软组织而言,即解剖学上所说的会阴。广义的会阴呈菱形,其境界如下:前界为耻骨联合下缘;后界为尾骨尖;两侧为耻、坐骨下支、骶结节韧带和坐骨结节。此区由肌肉和筋膜所封闭。经两侧的坐骨结节画一横线,将会阴分为前、后两个三角,前方叫尿生殖三角,后方为肛门三角。会阴在妇产科有重要意义。 会阴在骨盆的下方,左右两腿之间的区域,前面有外生殖器,后面有肛门。女性会阴是指阴道口与肛门之间的软组织,分娩时易发生裂伤,应注意加以保护。 会阴perineum有广义与狭义会阴之分。广义会阴指盆膈以下与小骨盆出口之间全部软组织的总称。前为耻骨弓及弓状韧带,后为尾骨尖,两侧为坐骨结节,前外侧界为耻骨与坐骨下支,后外侧为骶结节韧带。通过坐骨结节的横线,将会阴分为前方的尿生殖三角和后方的肛门三角,分别为尿、生殖管道和消化管末段通过。狭义会阴指肛门与外生殖器之间会阴中央区,称会阴体,在女性称产科会阴。 会阴huìyīn❶又名篡、下极、屏翳、海底。肛门与外生殖器之间的部位。 会阴 会阴会阴为躯干下端两大腿之间的区域,即盆膈以下的组织结构。其周界与骨盆下口一致,略呈菱形。在两侧坐骨结节稍前方作一连线,将该菱形区分为前,后两个三角。前者有尿生殖道末端通过,称为尿生殖区 (尿生殖三角);后者有消化管的末端通过,称为肛区 (肛三角)。肛区在两性之间无差别。尿生殖区则依性别而异。会阴一词,在临床产妇科是指阴道口与肛门之间的组织结构。 图1 男性盆腔额状断面模式图 肛门外括约肌分为皮下部、浅部和深部。皮下部位于皮下,环绕肛门周围; 浅部围绕肛管,呈梭形,前方位于会阴中心腱,后方附于尾骨尖; 深部为环形,位于直肠内括约肌的外周。后二部分连合肛提肌以环形肌束附于直肠壁。此环称为肛门直肠环,有括约肛门的作用。它通常处于收缩状态,但在排便时松弛; 手术中宜审慎处理。 阴部内血管伴阴部神经经坐骨小孔进入坐骨直肠窝,沿窝外侧壁向前,走在阴部管(Alcock管)内。在管内发出肛神经、肛动脉以及伴行的静脉,行向下内,分布于皮肤与肛门外括约肌。 男性尿生殖三角 前界为耻骨联合下缘,两侧界为耻骨弓,底线为坐骨结节间连线,其主要结构为筋膜、海绵体、肌及血管神经等。遮被生殖三角的皮肤长有阴毛,富含汗腺和皮脂腺等。尿生殖三角由浅、中、深三层筋膜,形成两个间隙:会阴浅隙和会阴深隙(图1)。 会阴浅隙 位于浅、中二层筋膜之间,浅层筋膜即浅筋膜膜性层 (Colles筋膜); 中层称为尿生殖膈下筋膜 (会阴膜)。它们在两侧附于耻骨弓,并在尿生殖膈后缘互相融合。会阴浅筋膜在前方与阴囊肉膜相继,并与阴茎浅筋膜和腹前壁下部的浅筋膜膜层(Scarpa筋膜) 续连。所以会阴浅隙内的尿外渗时(如尿道球破裂),尿液可向上前扩散至腹壁浅筋膜深面。会阴浅隙内主要含有海绵体、肌和神经血管等: ❶在会阴浅隙中央有尿道海绵体及其起始端的尿道球。尿道在尿道球部较为膨大,转行向上,进入狭窄的膜部。因此,当扩张尿道或膀胱镜检时,该部损伤较为常见。此外,沿两侧耻骨下支尚有阴茎脚。 ❷肌(图2):会阴浅横肌起自坐骨结节,横行向内,止于会阴中心腱,有固定该腱的作用。球海绵体肌 图2 男性会阴肌 ❸神经和血管:阴部神经(骶2~4)伴阴部内动、静脉走行。分为会阴神经和阴茎背神经二末支,伴同名血管走行。前者进入会阴浅隙, 图3 男性会阴深隙及其内容 会阴深隙 位于尿生殖膈上、下筋膜之间。两层筋膜与夹于其间的肌,共同构成尿生殖膈。筋膜在两侧附于耻骨弓,其前后缘互相融合。所以,会阴深隙为一密闭间隙。其中含有尿道膜部的肌、神经血管和腺等(图3): ❶会阴深横肌,起自两侧坐骨下支,行向内,至中线处两侧肌束互相交织,后份肌束止于中心腱,以增强其稳固性,它对尿道有固定作用。尿道括约肌,在男性围绕尿道膜部,是随意的尿道外括约肌,有收缩尿道作用。 ❷神经血管: 阴茎背神经伴同名动、静脉走行和分布。阴茎背神经为感觉神经,在会阴深隙内循耻骨支行向前,穿尿生殖膈下筋膜,转向阴茎背的中线两侧,分布于阴茎。 ❸尿道腺左右各一,位于会阴深隙内后侧,大小似豌豆,其导管开口于尿道球部的下或后壁。 女性尿生殖区 女性尿生殖膈的结构与男性者相似,也可分为会阴浅隙和深隙。因有阴道通过,遂出现差异。阴阜和大阴唇的皮下脂肪蓄积较多,浅筋膜膜层甚为薄弱。虽然它同样与腹壁下部浅筋膜膜层连续。但临床意义不大(图4)。 图4 女性会阴肌 会阴浅隙 浅隙内有与男性尿道球相当的结构,称为前庭球。它被阴道分为左、右两半。球海绵体肌遮覆前庭球的表面,有括约阴道口的作用。阴蒂海绵体较小,覆被表面的坐骨海绵体肌亦较为薄弱。贴近前庭球后内端,有成对的前庭大腺,腺导管开口于前庭舟状窝,其分泌润滑阴道。此外,会阴浅隙内尚有与男性相当的阴蒂脚、阴部神经和阴部内动、静脉的分支等。 会阴深隙 其中结构与男性基本相似。但无尿道腺。由于阴道穿过,深隙内相当于男性的尿道括约肌遂成为尿道阴道括约肌。此外,尚有会阴深横肌、阴蒂背神经和同名动、静脉走行与分布。 会阴中心腱:在男性,会阴中心腱位于会阴中线,肛门前方1.25cm处。它是一个纤维肌性结构。在女性会阴中心腱比较发达,位于阴唇后联合与肛门之间的中线上。肛门外括约肌、球海绵体肌、会阴浅横肌、会阴深横肌及肛提肌等均有肌束附于中心腱。这些结构有加固盆底的作用。在分娩时,承受张力较大,宜妥善保护,免于撕裂。 ☚ 手 收肌管 ☛ 会阴 会阴CV1Huiyin任脉穴。首见《甲乙经》。《素问·气府论》所载“下阴别一”,王冰注即本穴。别名屏翳、海底、鬼藏。是任脉的别络,冲脉、督脉与任脉的会穴,也是十三鬼穴中男性的鬼藏穴。 会阴 一般直刺0.5~1寸。针后局部胀痛。艾炷灸3~5壮;艾卷灸5~10分钟。《类经图翼》载:“一曰禁针,惟卒死者针一寸补之。溺死者令人倒驮出水,用针补之,尿屎出则活,余不可针。”。 主治前阴等疾患,如小便难,窍中热,男子阴寒冲心,遗精,女子阴门痛,经水不通,阴部多汗,阴中痒,溺水窒息,卒死,癫狂等。现又多用以治疗尿潴留,前列腺炎,尿道炎,阴道炎,月经不调等。 ☚ 期门 曲骨 ☛ 会阴huì yīnperineum (pl.perinea)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