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会计法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会计法kuài jì fǎзакóн о бухгалтéрии会计法日;1947年昭和22年(1947年)法律第35号。日本国家的会计分别按照金钱、国有财产、物品、债权各自形成的法的体系来处理。会计法是规定其中主要以处理国家金钱会计为基本原则的法律。除对出纳事务的宪法期限、会计年度的划分、收入和支出的负担行为等所谓会计规则之外,还对契约、国库金、有价证券的办理、关于时效的规定、出纳官吏的权限等主要内容有所规定。日本国宪法把会计法分为财政法与会计法两个分支。会计法以与特别会计法、会计检查院法、预决算及会计令等一起,形成广义的国家会计法。日本会计法由八章50条构成。 会计法调整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等在办理会计事务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之总和。会计,指以货币计量为主要形式,根据会计凭证,通过记帐、算帐等专门活动,对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方法。其内容包括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和会计分析三个方面,是经济管理的基础工作之一。任何经济活动都离不开会计。在现代宏观和微观经济管理中,尤其需要运用会计反映经济情况,监督经济活动,核算经济效果,以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国家必须通过立法手段,调整会计事务中发生的各方面的社会关系。这些关系主要包括:企业事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军队各单位及其负责人与本单位会计机构及其负责人员、会计人员的关系;各单位所属成员与本单位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的关系;各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与会计人员的关系;各单位与审计机关、财政机关、税务机关的关系等。调整这些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就是国家的会计法。1985年1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是会计法的基本法律。1986年7月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条例》,也是我国会计法的重要法规。 会计法调整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在处理会计事务中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会计事务是对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的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进行核算、分析、检查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会计法规包括会计准则、成本核算准则、财务报告规则、会议法庭制度、会计师法、企业会计法规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于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1985年5月1日起施行。主要内容包括:(1)总则; (2) 会计核算; (3) 会计监督; (4) 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 (5) 法律责任; (6) 附则。 会计法规定对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和其他组织团体的经济财务进行会计核算和监督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现代国家行政和经济管理的重要法律手段。1985年1月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自同年5月1日起施行。 会计法调整国家机关、企业、事业等单位在处理会计事务中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 会计法 会计法调整一国会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内容主要包括会计工作的职能、任务、作用、范围和管理体制,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机构的设置与内部制度、会计人员的主要职责和任免,以及违反会计法的责任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于1985年1月21日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同年5月1日正式施行。 ☚ 伤害 行政法 ☛ 会计法 会计法调整因会计工作而发生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我国的会计法是指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根据1993年12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决定》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该法共六章,30条。除第一章总则外,第二章为会计核算,第三章为会计监督,第四章为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第五章为违反该法的法律责任,第六章为附则。 ☚ 先申请原则 会计制度 ☛ 会计法Accounting Law调整会计工作管理体制、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机构以及会计人员等关系和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在西方国家,会计法规一般分为两大类: 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简称。我国会计工作的基本法。制定该法的目的是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与完整,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会计工作的一切法规、制度都必须按照《会计法》的要求制定。该法由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于1985年1月通过,并于同年5月1日起施行。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于1993年12月作出修正《会计法》的决定,扩大了《会计法》的适用范围,进一步确立了会计工作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1999年10月,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作出修订,2000年7月1日起施行。修订后的《会计法》包括以下七章: 总则,会计核算,公司、企业会计核算的特别规定,会计监督,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法律责任,附则。 会计法 会计法会计工作的根本依据和准绳。它是制定会计方面的制度、条例、规章、办法和从事会计工作的依据,也是会计人员和会计工作职权的法律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于1985年1月21日,由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九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公布,同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会计法》共有六章三十一条,其内容包括: 总则、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法律责任和附则。对会计工作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会计事务处理的基本原则;会计核算、监督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职责;单位行政领导和会计人员的法律责任等,都以法律形式加以明确规定。 ☚ 会计学 会计分析 ☛ 会计法 会计法国家制定的调整会计工作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内容一般有: 会计工作性质、职能、基本原则、会计监督、会计工作管理体制及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等规定; 会计年度、记帐单位、财产清查及各项经济业务会计核算的条例、细则; 会计人员的权利与义务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是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并于1985年5月1日起实施的。 ☚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 会计法law of accounting 会计法accounting law(/act) 会计法关于会计业务管理的法规。国民党政府于1935年8月14日公布,并于1936年7月1日起施行。后经多次修正。台湾现行会计法是国民党当局于1972年4月15日修正公布的。全文共6章122条。该法适用于台湾当局所属机关从事的各项会计业务活动。规定会计业务的管理机关及职权,会计的种类、组成,会计人员的培训、考核和任免,并分别设专章对会计业务的科目、帐簿、簿籍、报告的分类编造和工作程序,作出系统的规定。此外,还制定了会计业务的内部审核制度。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