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会师楼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会师楼

会师楼

为会宁县城西津门上之城楼。因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会师于此,故于1949年底改称“会师楼”。原楼建于1522-1566年(明嘉靖年间)。1578年(明万历七年)、1748年(清乾隆十三年)先后维修。1920年(民国九年)地震坍塌,翌年修葺完整。城墙高10米,底宽10米。城楼高7米,为两层砖木结构,飞檐翘角。楼下城门洞为砖砌拱形。1949年后曾多次维修,1986年再次彩饰一新。1988年水毁门洞,1989年拆除重建。现城楼南北两侧各保留城墙50米。古楼高耸,巍峨屹立,与东北侧之红军会师纪念塔、纪念堂组成会师公园,园内花木繁茂,楼中陈列着红军遗留的革命文物。该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王母宫石窟   炳灵寺石窟 ☛
会师楼

会师楼

会宁县西门楼,位于祖厉河东岸。城门为砖砌拱形,城楼是双层木楼。城高10米,楼高7米,外城门上书“西津门”三字,里城门上题“怀来”二字。此楼始建于清嘉庆十三年(1535),因纪念红军会宁会师而改今名。“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毛泽东《七律·长征》),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胜利会师,胜利结束了长征,在中国革命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这是震惊世界的伟大事件,会宁亦因此而闻名中外。

☚ 1. 会宁县   2. 临洮县 ☛
会师楼

会师楼

位于会宁县城内。原为会宁旧城西门西津门之城楼。建于明嘉靖年间,此后又几经修葺。门楼墩基用砖包砌,高9米,底宽10.9米,进深12米。砖拱券形门洞高5.3米,宽3.9米。城楼为砖木结构,二层楼式重檐歇山顶转角大木作,高7米,面阔3间6.08米,当心间大于次间。南北两侧各保留城墙长50米,高9米,夯筑,有砖垛。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经艰苦卓绝的长征后,在会宁地区胜利会师。红军会宁大会师,是长征胜利的标志, 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点。1949年,为纪念红军会宁会师,将会宁西城楼改称为“会师楼”,将楼下西津门改称为“会师门”。楼中陈列有红军遗留的革命文物,与东北侧之会师纪念塔、纪念堂组成会师公园,已成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潘育龙墓   红军会师纪念塔 ☛

会师楼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三大主力会师所在地。即甘肃省会宁县城城楼。城楼建于清代,两层,气势雄伟,现保存有城西西津门城楼和相连南北城墙各47米。1936年10月8日凌晨,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二方面军和第四方面军三大主力部队在此胜利会师。它标志着举世瞩目的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后来,人们称会宁城楼为 “会师楼” 。该址1996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2:5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