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狄亦称“群狄”。春秋时狄人的一部分。为赤狄、白狄、长狄之外的北狄诸部落,包括有名称记载的丽土之狄、狄柤等。初分布于晋东南一带,后北迁太原,再迁晋北。周襄王二十四年(前628)狄人内乱,部众分裂。周定王九年(前598)众狄不堪赤狄之役使,在晋国的推动下,归降晋国。后与西迁的山戎无终部结盟。周灵王三年(前569)晋悼公接受无终部的建议,采取“和戎”政策,与戎、狄和平往来。周景王四年(前541)晋正卿中行穆子(荀吴)率师大败无终、众狄于太原,部分北徙于代地(今山西省浑源县与河北省蔚县一带)。 众狄春秋时狄人的一部分。亦称群狄。为赤狄、白狄、长狄之外的北狄诸部落,包括有名称记载的丽土之狄、狄祖等,一说还有徐、蒲等。姬姓。初分布于晋东南一带,后北迁太原,再迁晋北。先与赤狄、白狄、长狄等组成部落联盟,以赤狄为盟主,共同采取军事行动,或攻击华夏诸侯,或抵御诸侯的讨伐。周襄王二十四年(前628),狄人内乱,诸部分裂,长狄、白狄先后脱离赤狄。周定王九年(前598),众狄不堪赤狄之役使,其酋长与晋会于攒函(《左传》注云:狄地),受晋之离间,归服晋国。后与西迁的山戎、无终部结盟,以无终为盟主。周灵王三年(前569),无终酋长嘉父请求晋悼公采取“和戎”政策,停止对戎、狄的征伐,以货易土,将土地售与晋国。周景王四年(前541),遭到晋正卿中行穆子(荀吴)的征讨,兵败太原,与无终同北徙于代地(今山西浑源及河北蔚县一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