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伐木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伐木

伐木

《诗经·小雅》篇名。《毛诗序》云:“《伐木》,燕朋友故旧也。”《韩诗》则认为:“《伐木》废,朋友之道缺……诗人伐木,自苦其事,故以为文。”(《文选》谢混《游西池诗》注引《韩诗序》)《鲁诗》认为“周德始衰……《伐木》有‘鸟鸣’之刺。”(蔡邕《正交论》)《毛诗》说较接近诗旨。前人有认为周文王作此诗,有认为周公作此诗,虽言之成理,但无确据。全诗三章,每章十二句,通过描写宴饮同姓父党、异姓母党、妻党及庶姓朋友,表达了“亲亲以睦,友贤不弃,不遗故旧,则民德归厚矣”的主题(《毛诗序》)。诗中对偶句情趣天成,不假雕琢,排比句参差错落,成功地渲染了亲朋欢宴的气氛。

☚ 棠棣   天保 ☛

伐木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写矣,犹求友声。
 矧伊人矣,不求友生。神之听之,终和且平。
 伐木许许,酾酒有。既有肥羜,以速诸父。
 宁适不来,微我弗顾。於粲洒扫,陈馈八簋。
 既有肥牡,以速诸舅。宁适不来,微我有咎。(11)
 伐木于阪,酾酒有衍。(12)笾豆有践,兄弟无远。(13)
 民之失德,干𫘳以愆。(14)有酒湑我,无酒酤我。(15)
 坎坎鼓我,蹲蹲舞我。(16)迨我暇矣,饮此湑矣。(17)

 
 【注释】 ①丁(zheng争)丁:伐木之声。嘤嘤:鸟鸣之声。②迁:升,移徙。③相:视,看。④矧(shen审):况且,何况。伊:语词。生:语词。友生:即友人。⑤神:慎也。听:听从,遵循。神之听之:即慎之从之,指谨慎地遵循情理。终:既。⑥许许:也作“浒浒”或“所所”,伐木时共同用力的呼声。酾(shi师):滤酒。(xu序):美好。⑦羜(zhu住):五月小羊,泛指羔羊。速:召,延请。诸父:对同姓长辈的尊称。⑧宁:宁可。适:凑巧。微:非。顾:顾念。⑨於(wu乌):感叹词。粲:鲜明干净。陈:陈列,摆设。馈:食物。簋(gui轨):盛食品的器具。⑩牡:此指公羊羔。诸舅:指异姓的长辈。(11):过错。(12)阪:山坡。衍:水溢貌。极言酒之盛多。(13)笾豆有践:菜肴摆整齐。见《伐柯》注。兄弟:此指同辈亲友。无远:勿远,不要彼此疏远。(14)失德:指失去朋友的交谊。干𫘳:指粗薄的食品。愆:过错。(15)湑(xu许):澄滤,指滤酒。酤:同“沽”,买酒。(16)坎坎:击鼓之声。蹲(cun存)蹲:本作“壿”,形容跳舞的姿态。(17)迨:趁。湑:即湑酒,清酒。
 
 【译文】 砍伐树木铮铮响,林中小鸟嘤嘤唱。小鸟本自深谷出,飞来聚到高树上。鸟儿嘤嘤叫不停,呼伴引类声和声。看那鸟儿是飞禽,尚且求友到处鸣。何况我们这些人,不找朋友怎能行?谨慎遵从此情理,既享和乐也安宁。呼起号子伐木忙,滤出美酒扑鼻香。备好肥嫩小羊羔,邀请叔伯来品尝。凑巧有事他不来,非我顾念不真诚。房屋洒扫真干净,八碗佳肴纷纷呈。备好肥嫩小公羊,邀请诸舅来品尝。凑巧有事他不来,非我于礼有冲撞。伐木在那山坡前,滤酒醇美清如泉。竹木盖碗排整齐,兄弟之间莫疏远。人们丧失情和谊,多因饮食不周密。有酒我把它滤清,没酒我去买几斤。我敲鼓儿咚咚响,我甩长袖舞翩翩。趁着今朝有空闲,共饮清酒尽欢颜。
 
 【集评】 《毛诗序》:“《伐木》,燕朋友故旧也。自天子至于庶人,未有不须友以成者。亲亲以睦,友贤不弃,不遗故旧,则民德归厚矣。”(《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卷九)
 汉·郑玄:“昔日未居位在农之时,与友生于山岩伐木,为勤苦之事。”(同上)
 唐·孔颖达:“此燕朋友故旧,非燕族人,据族人为朋友者互说耳。举族可以兼异姓及庶姓矣。”(同上)
 清·方玉润:“此诗取友义也,故曰朋友通用之乐歌。或但指为天子之诗,意未免视友道为甚狭已而,岂诗人本意与!”(《诗经原始》卷九)
 清·王先谦:“诗言当日创业未定,朋友故旧共任艰难,无暇燕乐,今幸及我国家闲暇之时,得共饮此湑酒。文王之厚意,不遗故旧如此,诸臣孰不尽心以挟王室乎?”(《诗三家义集疏》卷十四)
 
 【总案】 这是一首燕飨亲友故旧的诗,与《常棣》蝉联,反映了西周时期人们的生活体验和思想感情。此诗可能出自民间,后为贵族所修改、采用;也可能是贵族文人仿民歌的作品。《常棣》主要赞美兄弟之情,此诗则侧重于阐述求友待友的道理。首章用鸟儿和鸣同类相求,喻人们交友的必要。二、三章备陈待客的礼仪,充满人情事故。

古代名诗《伐木》题解、原文、注释和赏读 - 可可诗词网

伐木

 题解
 这首诗见于《小雅》,是宴会亲友时所唱的乐歌,充分表现了人们对获得真正友爱的渴求之情。
 
原文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
 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相彼鸟矣,犹求友声;
 矧伊人矣,不求友生?
 神之听之,终和且平。
 伐木许许。酾酒有藇
 既有肥羜,以速诸父
 宁适不来?微我弗顾!
 於粲酒埽,陈馈八簋
 既有肥牡,以速诸舅
 宁适不来?微我有咎!
 伐木于阪。酾酒有衍
 笾豆有践,兄弟无远
 民之失德,乾餱以愆
 有酒湑我,无酒酤我
 坎坎鼓我,蹲蹲舞我
 迨我暇矣,饮此湑矣
 注释
 ①丁丁(zhēng zhēng):伐木声。 ②相:看。 ③矧(shěn):况且。 ④这两句祈求神灵鉴听,以赐和平之福。 ⑤许许(hǔ hǔ):锯木声。 ⑥骊(shī)滤酒。藇(xù):甘美。 ⑦羜(zhù):羊羔。 ⑧速:召请。诸父:同姓长辈。 ⑨宁:何。适:往。 ⑩微:无,勿。顾:念。这句倒装,就是勿弗顾我。按上二句一说:宁,宁愿;适,刚巧;微,非;弗顾,不去往请。大意即朱熹说:“宁使彼适有故而不来,而无使我恩意之不至也。” ⑪於(wū):叹词。粲:明净。 ⑫馈:食物。簋(guǐ):食具。八簋言其多。 ⑬牡:指公羊。 ⑭诸舅:异姓长辈。 ⑮咎:过错,可作使动。 ⑯阪(bǎn):山坡。 ⑰衍:满溢。 ⑱笾豆:竹、木食具。践:陈列。 ⑲兄弟:平辈亲友。 ⑳民:人。失德:失去恩德,谓招致怨恨。 ㉑干餱:干粮。愆(qiān):过失。这句意谓因饮食小事而失和。 ㉒湑:滤酒使清。我:语助词。 ㉓酤:同诂。 ㉔坎坎:鼓声。 ㉕蹲蹲(cún cún):同墫墫,舞貌。 ㉖迨(dài):及,趁。 ㉗湑:指清酒。
 赏读
 第一章以伐木声引起鸟鸣起兴。鸟儿叫声和谐、柔美,鸟从深深的幽谷飞向高高的乔木,以美妙的声音殷勤求友。诗人由鸟的求友行为联想到人们之间更需要友情,并幻想如果获得友情,神灵就会降福给自己。第二章、第三章具体写宴请招待亲友的过程。以长幼顺序,由诸父诸舅写到兄弟,行文次第井然而又有互见互补作用。饮食的丰盛、态度的谦恭表现诗人对获得友爱的志诚。最后六句写宴会进入高潮的情景。痛饮狂舞的热闹场面,反映出亲友之间浓厚的友爱之情。
 诗歌从自然现象说起,运用比兴、联想,通过具体场面的铺叙,充分表达了人们对友爱的渴望。
 


《诗经》之《伐木》译文、翻译、鉴赏和赏析 - 可可诗词网

伐木

 〔原文〕
 伐木丁丁,
 鸟鸣嘤嘤。
 出自幽谷,
 迁于乔木。
 嘤其鸣矣,
 求其友声。
 相彼鸟矣,
 犹求友声。
 矧伊人矣,不求友生?
 神之听之,
 终和且平。
 (谷、木,侯部。丁、嘤、鸣、声、生、平,耕部。)
 伐木许许,(三家许作所,亦
 酾酒有!作浒。)
 既有肥羜,
 以速诸父。
 宁适不来?
 微我弗顾。
 於,粲洒埽,
 陈馈八簋。
 既有肥牡,
 以速诸舅。
 宁适不来?
 微我有咎。
 (许、 、 羜、 父、 顾, 鱼部。 埽、簋、牡、舅、咎,幽部。)
 伐木于阪,
 酾酒有衍!
 笾豆有践,
 兄弟无远。
 民之失德,
 干糇以愆。
 有酒湑我,
 无酒酤我。
 坎坎鼓我,(齐、韩,坎作赣。
 蹲蹲舞我。鲁蹲作墫。)
 迨我暇矣,
 饮此湑矣。
 (阪、衍、践、远、愆,寒部。湑、酤、鼓、舞、暇、湑,鱼部。)
 〔译文〕
 铮铮铮铮,森林里传来砍伐树木的声音; 嘤嘤嘤嘤,树林里传来小鸟和鸣的声音。那小鸟啊,从幽深的山谷出来,搬迁到新的高树上去。它们在嘤嘤地叫着,是要寻找它的朋友的声音。你看那些小鸟啊,还要寻找它朋友的声音。何况那人呢,怎么可以不寻找朋友呢?上天的神明,也能听从人的心愿,最后会使你交上和好的朋友,过上平平安安的日子。
 呀呼呀呼,森林传来抬木头的呼叫声音,那滤去了渣的清酒甘美香甜。已经宰杀了肥壮的小羊羔,来宴请同姓的大爷叔叔们。难道他们恰好不能来,不能不照顾我吧!啊,多么明亮干净,屋里屋外都打扫彻底了,桌上摆满了八盘菜肴。已经宰杀了肥壮的公羊,来宴请异姓的舅舅们。难道他们恰好不能来,不是我有什么过错吧!
 那砍伐树木的人,正在山坡上,那滤去了渣的清酒很多很多。装饭盛菜的碗盘排列得整整齐齐,我们兄弟哥们不要疏远。人们之间失掉情义,往往是菜少酒薄招待不周造成的过错。有酒,请大家尽情地喝,没有酒还可以去买来喝! 咚咚地敲起鼓来呀! 噔噔地跳起舞来呀! 趁着我这闲暇的时候,让我们一起痛快地饮干这杯美酒!
 〔评介〕
 这是一首宴享亲朋故旧的乐歌。所谓亲朋故旧,就是诗中所说的 “友生”、“诸父”、“诸舅”、“兄弟”,这个范围是很广泛的,因为除了家里内部的人,其他所有人都可以包括在这个范围以内。《毛序》说:“宴朋友故旧也。自天子至于庶人,未有不须友以成者。亲亲以睦,友贤不弃,不遗故旧,则民德归厚矣。”《序》的提法和说明也大致符合诗意。至于郑《笺》由此引出所谓文王“昔日未居位在农之时与友生于山岩伐木为勤苦之事”,则似乎是有些牵强而无中生有了。后世说《诗》者,一般宗《序》说 (如《诗集传》),也有说成是“此燕朋友、亲戚、兄弟之乐歌”的 (如姚际恒)。今人大致不出上述看法,只是有人说是贵族宴会亲友,有人说系民间宴会亲友。从诗本身来看,宴会菜肴酒食之丰盛,场面之热闹,被请参加者之多,似非一般平民,因此还应理解为贵族宴会亲友合适一些。
 全诗三章,章十二句。三章皆以伐木起兴,伐木于山坡之上,砍伐之声“丁丁”,搬动时人声“许许”,一片热闹景象,对宴会的盛大自有烘托作用。下面则各章各有侧重,分述朋友,诸父、诸舅,兄弟(包括亲兄弟与亲戚故旧中的同辈人)。第一章,侧重写求友。诗中先以鸟鸣求友为比,再写自己求友的诚意。第二章,侧重写对诸父、诸舅的热情邀请。一方面写自己做好了宴请客人的各种准备,包括好酒好菜,宰杀了羔羊,收拾洒扫了内室和庭院; 另一方面写自己殷切地希望诸父诸舅的光临,表现主人的热情。第三章,侧重于兄弟。“酾酒有衍”、“笾豆有践”突出美酒佳肴丰盛,而“兄弟无远”以下,则是要求与宴者无拘无束、开怀畅饮,直到尽兴方休。三章之间,虽然叙写中,各有侧重,但不能把三者割裂开来,以为求友只限于对求朋友的诚恳,宴请的只是诸父诸舅,要求尽兴的只是兄弟,而应明白诗中所运用的虚实结合、互文见义的方法,实际上这三种人都是做为宴请的客人贯穿始终的。
 此诗和前篇《常棣》可以说是姊妹篇。前篇燕兄弟,叙兄弟亲情,此篇范围扩大,包括兄弟、亲戚、朋友等一切人,它有着更广泛的交际意义。在语言上,如果前篇主要是直率诚恳,那么本篇由于对象的变化,则主要重在委婉致意。试比较“死丧之威,兄弟孔怀”与“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兄弟既具,和乐且孺”与“既有肥羜,以速诸父”,前者的坦诚,后者的谦恭,是显然不同的。这里值得提到的是诗中的 “宁适不来,微我弗顾”,“宁适不来,微我有咎”,一般人都从朱熹的解释,说成 “宁愿我去请他,而他不来,不要以为我不予以照顾”和 “宁愿我去请他,而他不来,不要以为我有过错。”这样就将其请客的诚意变成评理吵嘴了。其实“宁”不只是宁愿之义,还有难道的意思; “适”不只是有去、往之义,还有恰好的意思。那么这两处就可以译成“难道他们恰好不能来,不能不照顾我吧!”“难道他们恰好不能来,不是我有什么过错吧!”这样如方玉润所说的 “速客当婉词以致其诚”(《诗经原始》),才能和全诗委婉深致的情调一致。这也正好体现出和前篇在情调风格上的差异。

《诗经》篇文之《伐木》赏析|解读|阅读理解答案 - 可可诗词网

伐木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
 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相彼鸟矣,犹求友声。
 矧伊人矣,不求友生?
 神之听之,终和且平
 伐木许许,酾酒有藇
 既有肥羜(11),以速诸父(12)
 宁适不来(13),微我弗顾(14)?
 於粲洒扫(15),陈馈八簋(16)
 既有肥牡(17),以速诸舅(18)
 宁适不来,微我有咎(19)?
 伐木于阪(20),酾酒有衍(21)
 笾豆有践(22),兄弟无远。
 民之失德(23),于糇以愆(24)
 有酒湑我(25),无酒酤我(26)
 坎坎鼓我(27),蹲蹲舞我(28)
 迨我暇矣,饮此湑矣。


 

 【注释】 ①丁 (zhēng)丁:伐木声。②嘤嘤:鸟惊惧声。③迁:上升。乔木:高木。④嘤其:嘤嘤。⑤ 矧(shěn):何况。⑥友生:朋友。生,语助词。⑦神之听之:神听到。⑧终:既。⑨许许:锯木声。⑩酾 (shī):滤酒。藇(xù):酒味美。(11)羜(zhù):五个月的小羊羔。(12)速:召请,邀至。诸父:同姓的长者。(13)适:恰巧。(14)微:无。顾:顾念。(15)於: 叹词。粲: 明洁,干净。(16)馈:食物。簋(guǐ):食器。(17)牡:指公羊。(18)诸舅:异姓的长者。(19)咎:过错。(20)阪: 山坡。(21)衍:酒满杯貌。(22)践:陈列整齐貌。(23)失德:特指失去友谊。(24)于糇:干粮,代指粗陋简单的食物。愆:过错。(25)湑 (xǔ):澄滤。我:语尾助词。(26)酤:买酒。(27)坎坎:击鼓声。(28)蹲蹲:舞貌。
 


 【鉴赏】这是宴请朋友之诗。
 阅读此诗,须得明白两个问题。每章皆以伐木领起,表明它最初出自民间。后经文人加工,使之更为精练,更为典雅。诗中朋友的概念较为宽泛,它包括“诸父”“诸舅”及“兄弟”等。方玉润《诗经原始》说:“朋友不离乎兄弟亲戚,亲戚兄弟自可以为朋友。”明乎此,就不致产生疑惑。
 全诗三章。首章写人当求友。此章即景生情,引出章旨。伐木之声响丁丁,鸟儿闻之则惊恐地鸣叫。它从幽深的山谷里,飞迁到高大的树木上。鸟儿为何嘤嘤地鸣叫呢?原来是为了寻找伴侣。看那鸟儿尚且懂得呼唤伴侣,何况人呢,岂不寻求朋友。天神如果得知人们和好友爱,也会降下和平之福。次章写盛情待客。既筛好了醇厚的美酒,又备好了鲜嫩的羔羊和肥壮的公羊,还摆出了八大盘食品,并将屋子洒扫得干干净净。一切准备停当,就去邀请“诸父”、“诸舅”前来做客。主人心想,宁可客人恰巧有故不能前来,不要以为我不予顾念,也不要以为我有什么过错。末章写宴饮之乐。客人到齐了,宴会即将开始。杯中斟满美酒,食器摆得整齐。主人站起身来,滔滔不绝地讲了一番深情的话语:兄弟之间要和睦相处,千万不要疏远。普通人不讲友情,为了干粮不肯分人而获罪过。大家尽情地喝吧,有酒则澄滤,无酒则购买;大家尽情地乐吧,坎坎地击鼓,翩翩地起舞。等到闲暇之时,请大家再来畅饮美酒。主人好客于此可见。
 《诗序》说:“燕朋友故旧也。”这本不误。《郑笺》说:“言昔日未居位在农之时,与友生于岩伐木。”《正义》说:“郑以为此章远本文王幼少之时结友之事。言文王昔日未居位之时,与友生伐于山阪。”这种说法毫无凭证,实属附会。焦循《毛诗补疏》反驳说:“文王幼时何曾为农?又何伐木之有?”足证《郑笺》《正义》之说实误。

《诗经》-《伐木》原文||鉴赏|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伐木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相彼鸟矣,犹求友声; 矧伊人矣,不求友生?神之听之,终和且平。
 伐木许许, 酾酒有。 既有肥羜, 以速诸父。 宁适不来,微我弗顾。
 於粲洒埽,陈馈入簋。既有肥牡,以速诸舅。宁适不来,微我有咎。
 伐木于孤,酾酒有衍。笾豆有践,兄弟无远。民之失德,以𫗯以愆。
 有洒湑我,无洒酤我,坎坎鼓我,蹲蹲舞我。迨我暇矣,饮此湑矣。

 这首诗来自民间,是民间宴请亲朋故旧的诗。诗中写到的生活内容,都是民间兄弟、亲友之间的关系与交往,诗中涉及到的事物,都是同下层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东西,诗歌的语言,更是明显地带有民间口语的特征。那么,它是怎样进入《小雅》的呢?我们可以这样以为,这首诗出自民间,继为贵族收集、修改加工、采用,也用在亲朋饮宴的场合。后来编辑《诗经》的人,就把它编入《小雅》了。
 洋溢着淳朴敦厚的感情,是这首诗的突出特点。我国古代,民风敦厚,世风淳朴,特别强调人际之间情意的真诚。曾参说过,“吾曰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这“三省”之中有两条都是讲的对友人、对知已,要竭心尽力,诚恳相待。这首诗正反映了当时的人们推崇友谊的美好品德。当然,他们对于友谊,所抱的感情是朴素的,本诗第一章写到:“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我们可以看出,诗中抒情主人公,从嘤嘤的鸟鸣声中,推测到鸟儿鸣叫的动机可能是为了寻求同类,并由此受到启发,想到并不真正懂得友情的鸟兽,还鸣叫着呼朋引类,人际之间是有交往,有依属的,难道可以不要朋友吗? 这种简单的类比也许显得幼稚,但他们的感情却是纯真、敦厚的。 你看,“酾酒有, 既有肥羜, 以速诸父”,“既有肥牡, 以速诸舅”(酾, 沥酒。 , 美酒。 羜, 出生五个月的小羊。 速, 邀请。 牡, 雄性的鸟兽,此处指小公羊。诸父,对同姓长辈的尊称。诸舅,对异姓长辈的尊称),他们要用家中最好的美酒,要用家中所能拿出来的佳肴美味,来热诚款待亲友故旧。当然,朋友,交情,不能只是吃渴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互相的信任与尊重。“友生怀道德者,不求则不我尊,友生挟维诚者,不求则不我亲,故须委曲去求”(《诗经体注大全体要》),诗中确实表现出了热情的邀情,也表现出了诚挚的尊敬。诗中反复说“以速诸父”,“以速诸舅”,即使他们不能够前来,也要热情地邀请。请看他们的家宴是多么欢乐融洽啊!“有酒湑我,无酒酤我。坎坎鼓我,蹲蹲舞我”(湑,滤,此处是斟酒的意思。坎坎,击鼓的声音。蹲蹲,跳舞时的样子。我,语助词)。他们边饮美酒,边击鼓奏乐,边跳舞唱歌。最后还唱道:“迨我暇矣,饮此湑矣!”表示只要有空暇,就要进行这样的饮宴。可以看出,家庭饮宴实际上是古代的一种联谊的方式,在这种场合里,人们诚挚地欢叙情谊,加深关系。
 交际,友谊,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道德观念。《伐木》这首诗在这一观念上表现出了什么特点呢? 首先,诗中认为尊重朋友,重视友谊是顺应天理、合乎人情的。诗中说,如果人们都能象鸟儿时刻地呼朋唤类那样地结交朋友,大家都很珍视友谊,那么“神之听之,终和且平”,神明就会降福给人们,保佑人们的安静。由此说明友谊是高尚的,神圣的,也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从反面说,如果人生在世却又不加深同亲朋故归的联系,不珍视友谊,简直就连禽兽都不如了。《诗序》就此评论说:“自天子至庶人,未有不须友以成者”,这种评论应该说也是中肯的。
 再者,诗中抒情主人公由于认识到友谊的重要,所以认为一定要为培养友谊做出贡献,在当时的社会条件、生活条件的基础上,他们的这种观点就表现为热情地、尽其所能地款待朋友们。“朋友之际,道在先施”。诗中写道:“於粲洒埽,陈馈八簋。既有肥牡,以速诸舅”,“伐木于阪,酾酒有衍。笾豆有践,兄弟无远” (於,叹词,粲,鲜明干净。馈,食品。簋,圆口的食器。衍,酒多而美。笾豆,祭祀或宴会时盛果脯的竹器或木器。践,排列整齐),这就是他们为了朋友,为了友谊,表示慷慨奉献的情况。
 尊老敬长,是我们的民族传统,孟子多次提到这个问题,他认为人民有最基本的生活条件,就会让“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就会让“颁白者不负载于道路矣”,《伐木》这首诗,在涉及到亲友故旧时,也充分地体现了尊老敬长的道德观。举行家宴,对于长者,同姓的(诸父) 也罢,异姓的 (诸舅) 也罢,一律要主动地、热情地去邀请。宁可对方说有别的事而不来,也不让自己这方面因礼数不够而留有缺憾或闪失。他们责人宽,责己严,在长者面前,做得更充分了。
 亲朋故旧之间,加深友谊的反面就是友谊的淡化与破裂。诗中认为,这种痛心的事情不一定是由于大的事故才得以引发,很可能因为招待不周到,食物不丰盛之类不大的事情,招致了朋友的不满,诗中说“民之失德, 干𫗯以愆” (干𫗯, 泛指普通的食物,《集传》:“干𫗯, 食之薄者也”,愆, 差错), 就是这个意思。 如果放大了, 把“干𫗯以愆”看作一种象征意义,那么小的事故、小的因由也可能毁坏友谊的看法,也是可以成立的。诗中抒情主人公有了这样的看法,他们总是尽其可能,尽其所有地款待亲友故旧,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我们觉得,抒情主人公关于友谊的这种观念是朴实的,但唯其朴实无华,也才更加可爱。
 本诗三章,都运用了起兴的表现方法。《诗经》中标“兴”的共有一百多处,一般的起兴往往是两句,位在全诗或一章的开头。这两句,有的全是有寓意的; 有的是一句有意义,一句只是凑韵的;有的两句全是凑韵的。《伐木》这首诗的第一章,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来起兴,这两句中有意义的只是“鸟鸣嘤嘤”一句,用鸟儿鸣叫的呼朋引类,来引发关于友谊的意思。而“伐木丁丁”其实只是凑韵的句子,在过去,此句虽然也有过起兴的说法,但那解释终是非常牵强。后边的“伐木许许”、“伐木于阪”也是没有起兴意义,只是凑韵的句子。这是其一。其二,一般的起兴只是用两句引起正文,这首诗的第一章“伐木丁丁,鸟鸣嘤嘤”之后,却接着用“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一组诗句来对“鸟鸣”句进行展开,以点明“鸟鸣嘤嘤”目的在于呼朋引类,这种安排,不但有效地引起了正文,而且又使得诗意更丰厚,韵味更浓郁了。

《伐木》原文、注释、鉴赏和解析 - 四书五经名篇 - 可可诗词网

《伐木》

(一)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神之听之,终和且平。

(二) 伐木许许,酾酒有藇。既有肥羜,以速诸父。宁适不来,微我弗顾。

于粲洒埽,陈馈八簋。既有肥牡,以速诸舅。宁适不来,微我有咎。

(三) 伐木于阪,酾酒有衍。笾豆有践,兄弟无远。民之失德,干糇以愆。

有酒湑我,无酒酤我。坎坎鼓我,蹲蹲舞我。迨我暇矣,饮此湑矣。

〔注释〕 丁(zhēnɡ)丁:伐木声。 嘤(yīnɡ)嘤:鸟鸣声。 相:看。 矧(shěn):何况。 神之:慎之。听之:从之。 许(hǔ)许:锯木声。 酾(shī):滤酒,又音shāi。藇(xù):甘美。 羜(zhù):小羊。 速:邀请。诸父:父辈同姓亲戚。 粲:鲜明的样子。埽:同“扫”。 簋(ɡuǐ):古代食器。 阪:坡。 有衍:满溢。 笾(biān)豆:这里指盛在食具中的菜肴果品。践:陈列。 糇(hóu):干粮。愆:过失。 湑(xǔ):过滤成清酒。我:语气词。 酤(ɡū):买酒。 蹲(dūn)蹲:起舞的样子。 迨(dài):等到。

〔鉴赏〕 中国既是一个诗的国度,更是礼仪的国度,对友道尤为重视。友道讲究一个“信”字,友人之间互谅互让、相互信任,构成中华文化传统美德的重要内涵。中国是世界上酿酒最早的国家之一,形成了传承数千年的酒文化,流传着许多关于酒的佳话,举怀一笑泯恩仇,多少恩恩怨怨化解于觥筹交错之中。王羲之的《兰亭序》所记载的“曲水流觞”就是悠久的酒文化的见证。《诗经》中涉及宴饮的诗,有《鹿鸣》、《湛露》、《南有嘉鱼》等,可见酒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深深地融入民族的血脉之中。《伐木》是《诗经》中描写以酒维系亲情、友情的著名篇章,《毛诗序》认为这是一首“燕”歌,“燕”者“宴”也,以酒款待“朋友故旧”,诗中所表现的“亲亲以睦,友贤不弃,不遗故旧”古风,正符合传统道德温柔敦厚之旨,显示当时“民德”之“归厚”。

全诗共三章。第一章睹鸟思人,感叹亲朋故旧友情的可贵。“伐木丁丁,鸟鸣嘤嘤”,森林里传来“丁丁”的伐木声,汇合着百鸟的鸣唱,一些鸟儿受到人的干扰,从低凹的山谷往高处的树顶飞去,他们一边飞翔着,挑选合适的落脚点,一边唧唧喳喳地呼朋引类。鸟儿尚且知道用啼叫求友交偶,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不是更需要这种朋友间的友谊与互助吗?由伐木到看见鸟儿、听到鸟儿的叫声,再联想到人与鸟儿一样都需要真挚的友情,赋中有兴,思维的过渡十分自然。“神之听之,终和且平”,只有珍惜、信守友道,人与人之间才能建立和睦、友爱的关系,产生温馨的情感,保持群体的和谐与安定。作为燕歌,第一章并未直接从酒宴入手,而是首先点明渴望真挚友情的主旨。

接下来一章,诗人从鸟儿“犹求友声”得到启发,并付诸行动。该章仍旧以伐木起兴,但与上文相比,节奏上发生了变化,叙事紧凑,由兴迅速转入酒宴。主人准备了什么呢?先是“于粲洒埽”,把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显示自己对客人发自内心的尊敬;然后摆上“酾酒有藇”、“肥羜”、“肥牡”、“陈馈八簋”,醇香甘洌的清酒,丰盛美味的佳肴,表明主人的热情和诚心;准备邀请的客人有“诸父”、“诸舅”等父老乡亲。而他们“宁适不来”,就不是因为我不尊敬他们,不是我不信守友道。这里照应了前文诗人对友情、亲情的渴望,也许大家曾发生过不愉快,然而这种亲人、族人之间的感情裂痕不更需要修补吗?也许主人的担心是多余的,他们不也是和你一样也对这种血脉亲情有着同样的憧憬?

第三章紧承上文,酒宴邀请当然不只长辈,还有“兄弟”同辈,或许还有天真无邪的孩子。主人对待他们也是诚心诚意,不过少了在长辈面前的拘束和谦卑。大家年龄相仿,辈分相同,主人的热情中透出豪放,“有酒湑我,无酒酤我”,我们仿佛能看到主人举起酒杯,爽朗地招呼客人,抛开往日的不快,今日有酒且同醉,杯中无酒我来添,客人们也放开酒量痛饮。这时爱热闹的年轻人还敲鼓、歌舞助兴,一种热腾腾、暖融融的气息扑面而来。主人刚才的担忧一扫而光,大家都兴高采烈,重又恢复了往日的亲密无间。“迨我暇矣,饮此湑矣”,趁着闲暇好时光, 举杯痛饮多快活!他们也许红光满面,打着酒嗝,约定不久的将来能够再次欢宴。然而诗人也注意到“民之失德,干糇以愆”,酒宴之上话不投机,旧怨未除又添新怨,所以对待亲朋故旧要“神之听之”,尤其不能怠慢不敬,大家才能共同营造“亲亲以睦”的美好生活。

全诗最突出的特点是以友情为经、酒宴为纬,由鸟及人,转换自然,叙事富有层次感,从主人设宴、请客,到饮酒尽欢,有条不紊,而他的心理活动的变化也在叙事中得到了尽情的展露。其次在遣词上注意了整饬中有变化,每章的第一句都是以伐木起兴而用词讲究,全诗全用四言,唱来朗朗上口,给人强烈的节奏感、韵律感和层次感。另外,本诗虽然经过文人的加工,而其中所透出的浓浓的生活气息仍能通过两千多年的时光隧道为今人所感受到。在当下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与人日渐陌生的电子时代,我们对友情的渴望较之于隧道另一端的先人,何尝不是相通的呢?

伐木

伐木

〔原文〕
伐木丁丁,
鸟鸣嘤嘤。
出自幽谷,
迁于乔木。
嘤其鸣矣,
求其友声。
相彼鸟矣,
犹求友声。
矧伊人矣,不求友生?
神之听之,
终和且平。
(谷、木,侯部。丁、嘤、鸣、声、生、平,耕部。)
伐木许许,(三家许作所,亦
酾酒有!作浒。)
既有肥羜,
以速诸父。
宁适不来?
微我弗顾。
於,粲洒埽,
陈馈八簋。
既有肥牡,
以速诸舅。
宁适不来?
微我有咎。
(许、 、 羜、 父、 顾, 鱼部。 埽、簋、牡、舅、咎,幽部。)
伐木于阪,
酾酒有衍!
笾豆有践,
兄弟无远。
民之失德,
干糇以愆。
有酒湑我,
无酒酤我。
坎坎鼓我,(齐、韩,坎作赣。
蹲蹲舞我。鲁蹲作墫。)
迨我暇矣,
饮此湑矣。
(阪、衍、践、远、愆,寒部。湑、酤、鼓、舞、暇、湑,鱼部。)
〔译文〕
铮铮铮铮,森林里传来砍伐树木的声音; 嘤嘤嘤嘤,树林里传来小鸟和鸣的声音。那小鸟啊,从幽深的山谷出来,搬迁到新的高树上去。它们在嘤嘤地叫着,是要寻找它的朋友的声音。你看那些小鸟啊,还要寻找它朋友的声音。何况那人呢,怎么可以不寻找朋友呢?上天的神明,也能听从人的心愿,最后会使你交上和好的朋友,过上平平安安的日子。
呀呼呀呼,森林传来抬木头的呼叫声音,那滤去了渣的清酒甘美香甜。已经宰杀了肥壮的小羊羔,来宴请同姓的大爷叔叔们。难道他们恰好不能来,不能不照顾我吧!啊,多么明亮干净,屋里屋外都打扫彻底了,桌上摆满了八盘菜肴。已经宰杀了肥壮的公羊,来宴请异姓的舅舅们。难道他们恰好不能来,不是我有什么过错吧!
那砍伐树木的人,正在山坡上,那滤去了渣的清酒很多很多。装饭盛菜的碗盘排列得整整齐齐,我们兄弟哥们不要疏远。人们之间失掉情义,往往是菜少酒薄招待不周造成的过错。有酒,请大家尽情地喝,没有酒还可以去买来喝! 咚咚地敲起鼓来呀! 噔噔地跳起舞来呀! 趁着我这闲暇的时候,让我们一起痛快地饮干这杯美酒!
〔评介〕
这是一首宴享亲朋故旧的乐歌。所谓亲朋故旧,就是诗中所说的 “友生”、“诸父”、“诸舅”、“兄弟”,这个范围是很广泛的,因为除了家里内部的人,其他所有人都可以包括在这个范围以内。《毛序》说:“宴朋友故旧也。自天子至于庶人,未有不须友以成者。亲亲以睦,友贤不弃,不遗故旧,则民德归厚矣。”《序》的提法和说明也大致符合诗意。至于郑《笺》由此引出所谓文王“昔日未居位在农之时与友生于山岩伐木为勤苦之事”,则似乎是有些牵强而无中生有了。后世说《诗》者,一般宗《序》说 (如《诗集传》),也有说成是“此燕朋友、亲戚、兄弟之乐歌”的 (如姚际恒)。今人大致不出上述看法,只是有人说是贵族宴会亲友,有人说系民间宴会亲友。从诗本身来看,宴会菜肴酒食之丰盛,场面之热闹,被请参加者之多,似非一般平民,因此还应理解为贵族宴会亲友合适一些。
全诗三章,章十二句。三章皆以伐木起兴,伐木于山坡之上,砍伐之声“丁丁”,搬动时人声“许许”,一片热闹景象,对宴会的盛大自有烘托作用。下面则各章各有侧重,分述朋友,诸父、诸舅,兄弟(包括亲兄弟与亲戚故旧中的同辈人)。第一章,侧重写求友。诗中先以鸟鸣求友为比,再写自己求友的诚意。第二章,侧重写对诸父、诸舅的热情邀请。一方面写自己做好了宴请客人的各种准备,包括好酒好菜,宰杀了羔羊,收拾洒扫了内室和庭院; 另一方面写自己殷切地希望诸父诸舅的光临,表现主人的热情。第三章,侧重于兄弟。“酾酒有衍”、“笾豆有践”突出美酒佳肴丰盛,而“兄弟无远”以下,则是要求与宴者无拘无束、开怀畅饮,直到尽兴方休。三章之间,虽然叙写中,各有侧重,但不能把三者割裂开来,以为求友只限于对求朋友的诚恳,宴请的只是诸父诸舅,要求尽兴的只是兄弟,而应明白诗中所运用的虚实结合、互文见义的方法,实际上这三种人都是做为宴请的客人贯穿始终的。
此诗和前篇《常棣》可以说是姊妹篇。前篇燕兄弟,叙兄弟亲情,此篇范围扩大,包括兄弟、亲戚、朋友等一切人,它有着更广泛的交际意义。在语言上,如果前篇主要是直率诚恳,那么本篇由于对象的变化,则主要重在委婉致意。试比较“死丧之威,兄弟孔怀”与“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兄弟既具,和乐且孺”与“既有肥羜,以速诸父”,前者的坦诚,后者的谦恭,是显然不同的。这里值得提到的是诗中的 “宁适不来,微我弗顾”,“宁适不来,微我有咎”,一般人都从朱熹的解释,说成 “宁愿我去请他,而他不来,不要以为我不予以照顾”和 “宁愿我去请他,而他不来,不要以为我有过错。”这样就将其请客的诚意变成评理吵嘴了。其实“宁”不只是宁愿之义,还有难道的意思; “适”不只是有去、往之义,还有恰好的意思。那么这两处就可以译成“难道他们恰好不能来,不能不照顾我吧!”“难道他们恰好不能来,不是我有什么过错吧!”这样如方玉润所说的 “速客当婉词以致其诚”(《诗经原始》),才能和全诗委婉深致的情调一致。这也正好体现出和前篇在情调风格上的差异。

☚ 常棣   天保 ☛
伐木

木fámù

┃┃ 本是《诗经·小雅》篇名,诗中有“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生”。后以作交友和不弃友情。唐·骆宾王《寒夜独坐游子多怀简知己》诗:“《伐木》伤心易,维桑归去难。”宋·王安石《和宋太博服除还朝简诸朋旧》诗:“生刍一束他年阙,《伐木》相求此地新。”

☚ 在原   交盖 ☛

伐木

比喻友情深挚。唐骆宾王《初秋于窦六郎宅宴》诗序: “诸君情谐伐木,仰登龙以缔欢。”
○ 嘤鸣求友

伐木fámù

采伐林木
 △ ~工人。
★步伐 砍伐 乱砍滥伐

伐木fámù

〈动〉采伐树木:伐木工人。

砍树

砍树

伐(伐木;伐山;砍伐;采伐;析伐;断伐;斫伐;破伐;翦伐) 剪(剪伐) 掠 剫 斫木 刊木断杀
砍伐山上树木:刊山
砍草木:斩薙
砍柴:采薪 采樵 砍樵 樵拾
砍伐幼林:槎蘖 槎枿
开斧砍伐:登斧
偷偷地砍树:盗伐 偷砍
没节制地砍树:滥伐
 伐尽树木,使山岭赤裸呈赭色:
有选择地砍树:间伐

☚ 砍   切 ☛

伐木felling

将立木伐倒的作业。伐木时,利用切割工具在立木根部截断伐倒。按所用工具和设备,分手工伐木、手提机具伐木和自行式机械伐木。
伐木不仅会影响到后续工序,也影响到森林资源的利用和更新。伐木作业应满足以下要求:❶控制树倒方向。不使伐倒木交叉重叠,为打枝和集材工序创造良好条件,同时注意不砸伤更新需要的母幼树。
❷降低伐根。最高不得超过10厘米,以充分利用木材。
❸伐木中,应减少木材摔伤和砸伤其他立木,并避免发生劈裂和抽心。
❹该伐的全伐,该留的全留。
伐木技术 当用手工具和手提机具伐木时,应采用以下伐木技术:❶判断树倒方向。根据树干倾斜状况和树冠重心位置来判断树木的自然倒向和确定伐木倒向。当树木径级较大且自然倾斜或树冠偏心较大时,用一般方法很难控制伐木倒向,只能任其向自然倾斜方向倒下。
❷锯(砍)下楂。在根部与伐木倒向一侧锯(砍)出下楂口(图1)。下楂口的开口

图1 正常立木的伐倒方法

为30°~45°的半月形(也有平行的开口),然后将开口中的木片取出。其深度应为树干直径的1/4,倾斜树及阔叶树的下楂深度应增大到直径的1/3。
❸锯上楂。在下楂口相反方向的一侧锯上楂口,其高度从下楂口底面起约为伐根直径的1/10。
❹“留弦”。在上楂和下楂之间留下一条不锯断的一般为伐根直径1/10左右的“弦”,树干倒下时,“弦”才慢慢折断。“弦”是控制树倒方向、减缓树倒速度、保证安全伐木非常重要的轴, 一定按需要留好。
❺打楔子。最后从上楂口打入楔子,把上楂口掀起,使立木准确地按预定方向倒下。此外,为了防止发生“抽心子现象”,不使根节材心部受到损失,在锯下楂时,可用油锯的尖端插入心材进行水平锯断(图2a)。预定伐倒方向与树木自然倾向不一致时(借向伐树)要倾斜相反一侧,加大“弦”的宽度(图2b)以保证树倒转向,有利于安全作业。立木倾斜度较大时,其转向以不超过10°为适。为防止倾斜大的立木在伐倒时发生劈裂,可在上楂两侧锯成“三角形弦”,然后从三角形顶端徐徐锯上楂口,直至树倒,以防止木材的劈裂,锯割顺序为1、2、3(图2c)。
❻注意安全。伐木前应清除树木周围妨碍作业的藤条、灌木和倒木,并在树倒方向的后边打出一条长2~4米的安全道,供树木倒下时工人躲避利用。作业时伐木工应戴安全帽,穿紧袖服装和不打滑的鞋。大风、大雨、大雪、大雾及黄昏时禁止伐木。伐木工与打枝、集材、造材等工人之间应保持70米以上的安全距离。伐木作业中,在树木开始倒下前,应发出警告,使附近的人员迅速躲开。

图2 几种安全伐木法


伐木工具和设备 手工伐木使用的工具是弯把锯、大肚子锯(双人锯)和斧子。手提机具是汽油动力链锯(油锯),锯链由动力驱动进行切削,但需要人把持进锯和转移。这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的伐木机具。20世纪70年代以来,森林工业发达国家开始应用自行式机械伐木。这类机械由工人在驾驶室中操作,利用液压驱动的链锯或切刀切削木材。大多具有抓臂来控制倒向。作业安全,且效率高。这类机械具有单工序的伐木机,也有与其他工序结合的联合机,如伐木一归堆机、伐木打枝造材机、伐木集材机等(见伐区作业机械系统)。这种自行式伐木机械大多只能在坡度不太陡的地方作业。

伐木felling

又称伐树。将立木伐倒的作业。分为手工伐木和机械化伐木两大类。前者是伐木工人用手操纵简单伐木工具(如弯把锯等)和动力锯进行伐木;后者是由工人操纵安装在移动机械上的伐木装置(伐木剪、链锯、圆锯等)进行伐木。伐木前要确认被伐木,对保留木不得采伐。伐木时应首先选好树倒方向,为便于集材,一般要求倒向集材道。在倒向方向的树干上,先锯下口,位置接近根部,其深度约伐根直径的1/3,高度为深度的1/2。再锯上口,位置与下口上边平齐。上口过高,浪费木材,过低则难以控制树倒方向。上口不要锯透,要留一条木材以便树倒时形成一个支点,下口先闭,上口张开,以延缓树倒时间,方便抽锯和人员撤离。

伐木

将立木伐倒,又称伐树。伐木时先确定树倒方向,在倒向方向的树干上锯下口,尽可能接近根部,深度为树干直径的1/5~1/3,高度为深度的1/2。在树倒方向反侧,与下锯口上边平行处锯上锯口,上下锯口间应留有一定宽度的弦。20世纪70年代以来,出现了连根伐木法。

伐木

将树木伐倒的作业。首先要确认被伐木,选好树倒方向,一般要倒向集材道。采伐时要注意安全,做到破坏少、伐得净。

伐木

lumbering

伐木

《诗·小雅》篇名。为贵族晏请亲友、故旧的乐歌。


伐木

《诗经·伐木篇》是燕朋友故旧之诗,后用以比喻友谊深挚。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6:4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