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伏龙芝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伏龙芝1885—1925Mikhail Vasilyevich Frunze苏联红军的组织者和统帅之一,军事理论家。生于彼施别克城(今吉尔吉斯共和国伏龙芝市)的军医家庭。1904年入彼得堡工业学院学习,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905年夏天参加领导伊凡诺沃—沃兹涅先斯克工人的罢工。1907年被捕。1909—1910年两次被判处死刑,后改终身流放。1915年自流放地逃走,被派到正在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沙俄军队中进行革命工作。1917年二月革命后负责领导白俄罗斯等地的革命运动。十月革命时期参加组织和领导莫斯科的武装起义。1918—1919年先后任红军东方战线的军、兵团和战线司令,1920年任南方战线司令,先后粉碎高尔察克和弗兰格尔白匪军的进攻,解放了伏尔加河左岸、乌拉尔、中亚细亚、克里米亚直至整个西伯利亚地区。以后历任乌克兰和克里米亚武装部队司令、乌克兰人民委员会副主席、俄共(布)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主席,苏联陆海军副人民委员、人民委员等。著有大量军事科学著作,被收入《伏龙芝选集》。 伏龙芝1885—1925МихаилВасильевичФрунзе前苏联卓越的军事家,苏联红军的组织者和创造者之一。出生于吉尔吉斯一个医生家庭。因从事反对沙皇政府的革命活动,被流放到西伯利亚服苦役。参加十月革命的武装起义,被任命为雅罗斯拉夫尔军区政治委员,为组建苏联红军做了大量工作。内战时期,指挥了许多著名的战役,解放了大片土地。担任过方面军司令员,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工农红军参谋长,军事学院院长,苏共中央委员、政治局候补委员,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兼陆海军人民委员等职,为巩固、保卫苏维埃政权和发展壮大红军作出了巨大贡献。著有《伏龙芝选集》等。他运用马列主义原理,阐述了如何建设一支无产阶级新型军队的问题,肯定道德建设对军队建设的重要意义,认为战争的决定因素是人。“没有人,技术是一堆废物。”(《伏龙芝选集》第402页)而人的道德精神则是战斗力的重要因素。来自农民和工人群众的指战员是为自己的解放而战斗,一旦考验的时候到来,“宁可全体牺牲,也不放过敌人。”(同书上)这是胜利的保证。但军队这种道德精神是不能自发地产生的。只有向红军干部战士灌输革命理论,通过一系列的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才能把他们培养成具有高尚品德的苏维埃军人。伏龙芝的军人伦理思想,对苏军建设产生过深刻影响。 伏龙芝苏联军事家。统帅。1885年2月2日生,1925年10月31日去世。1918年参加苏军,任东线第4集团军司令员。1920年任南方战线司令员。1924年任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工农红军参谋长、军事学院院长。对发展苏联军事科学和军事学术作出了贡献。许多城市、街道、军事院校、农庄等都用他的名字命名。 伏龙芝1885~1925苏联军事家,苏军创建者之一。1904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从此成为职业革命家。组织参加过1905~1907年革命。1917年二月革命后任西方面军前线委员会委员、明斯克苏维埃执委和明斯克区革命军参谋长,领导了平定科尔尼洛夫叛乱。十月革命时期,积极参加武装起义,并为组建红军做了大量工作。国内战争时期,任集团军和方面军司令,领导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重大进攻战役。1920年11月成功地指挥了彼列科普-琼加尔战役,彻底击败弗兰格尔自卫军,解放克里木半岛,被列宁称赞为“红军史上最光辉的一页”。战后任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陆海军人民委员、红军参谋长和军事学院院长等职,1921年起为俄共(布)中央委员, 1924年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曾主持1924~1925年军事改革。他深入研究苏维埃国家的军事建设、军事学说和未来战争等问题,对建立和发展苏联军事科学做出了重大贡献。著有《统一的军事学说与红军》、《未来战争的前线和后方》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